桑德罗立洋:技术创新内生驱动,构建共生型价值体系
环境企业应该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如何寻找新的生存方式?3月22日,在“2019(第十七届)水业战略论坛”上,桑德国际有限公司总裁罗立洋与与会嘉宾分享了桑德利用技术创新内生驱动,构建共生型价值体系的经验。
来源:中国水网 整理:赵凡
2018年,环境产业告别了过去的高歌猛进,进入深水区,面临新的变局。对此,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清华海峡研究院E20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两山经济》作者傅涛认为,环境企业必须要自强,通过技术、模式创新找到新的生存方式。环境企业应该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如何寻找新的生存方式?3月22日,在“2019(第十七届)水业战略论坛”上,桑德国际有限公司总裁罗立洋与与会嘉宾分享了桑德利用技术创新内生驱动,构建共生型价值体系的经验。
罗立洋
罗立洋介绍,每个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产业链、生态链,桑德也不例外,今年桑德提出了更大的、外向型的平台。
经营环境的认知2018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环保督查的持续加码和需求升级的双重加持下,巨大的环境治理市场空间正在加速释放。但受到去杠杆和规范PPP业务的影响,加之金融政策的收紧、资本市场一直以来持有的保守态度,尤其是民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重创。
行业在思考,桑德也在考虑。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三方主体,第一个是监管主体——环境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第二个是责任主体,包含政府和企业;第三个是市场主体,包含央企、民企、外资企业等等。罗立洋表示,现在这三个主体的压力都比较大,都不好过。如何应对这种环境呢?答案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大的价值体系,才能把整个行业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桑德生态体系及技术创新驱动
桑德坚持一贯的技术驱动。目前,桑德的业务涉及工业环境、市政环境、水环境、村镇环境四大领域,再加上运维,构成了桑德的五大业务主体。
谈到桑德在市政环境领域的发展时,罗立洋表示,“虽然很多人都说未来单个厂越来越少,但是我认为未来的空间还很大。桑德在北京有四个水厂,其中一个就是北京肖家河半地下全封闭再生水厂,采用桑德自主开发节能MBR等技术,在‘不停产、不新增占地、不降标’的情况下,将日处理规模由2万吨提高到8万吨,出水标准达到北京地标B,相当于类四类水标准。其余三个水厂按此标准正在建设。”
北京肖家河半地下全封闭再生水厂
罗立洋介绍,在工业环境领域,零排放、硬达标、园区源头控制这些方面还有很多机会。桑德在工业园区这方面,一直坚持“五位一体”的模式——源头治理、智能监控、梯级利用、智慧运营、生态融合。
在村镇环境领域,目前桑德的业务涉及到一百多个县、一千多个镇、一万多个村,服务人口超过一千万。目前,乡镇污水处理的痛点是村镇污水水质、水量排放差异大,而且分散,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运营管理难度大。针对这一痛点,桑德创新理念,开发了SMART-新麦田技术,而且,该技术在在村镇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水环境领域难点比较多,如体量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影响因子多、建设周期长,考核难度大等。在这方面,桑德开发了河湖生态修复技术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全过程模拟评估技术。水环境综合治理全过程模拟评估技术从前期的调研,整个项目评估,过程当中的修正,后期的跟踪,有一套自己的模型。此外,针对管网问题,桑德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涉及到检测、清淤、修复还有智慧管理。
海口美舍河及沙坡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也是桑德的一个重要项目,影响也比较大。治理后的美舍河入选第十七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录,是国内第一批进入运营的水环境治理项目。 仅2017年2月以来,包括新闻联播等媒体累积播报近二百次,省部级领导已现场视察20余次。2018年第一批专项督查,美舍河为治理良好河道,荣登“光荣榜” 。
在运维方面,桑德的存量比较多,也比较散,部分单个项目比较小,主要涉及到村镇、市政还有管网,在运维方面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运营技术。
构建共生价值体系
万物互联,一支独大的企业不复存在,连接才是一切。罗立洋介绍道,桑德希望通过结盟与多边合作,共同构建环保产业生态链的价值共生体。企业不能孤立的系统性解决问题,在环节中充分实现价值最大化,才可以高效解决系统性问题,降低经营成本。在生态化的产业系统中,具有技术优势、资源优势、投融资优势、建设运营优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打造利益共生体,在这个共生体中构建新的、不一样的企业商业模式。大生态与小生态相互关联,相依相济构成有机整体,在合作开放共享的理念下实现经济价值的共创共享、互补互惠。
一直以来,桑德都非常比较重视技术。但是,桑德的优势却不仅局限于技术,在行业认知引领、生态体系布局、品牌文化沉淀、运维管理经验、内生的技术创新等方面,桑德也有明显的优势。
谈到桑德共生价值体系愿景时,罗立洋表示,边界也已打开,合作共生。桑德希望通过客户的评价和信任,牵引或者协同多方利益,达到共识。同时对系统相关方结构重构,健全可持续生态系统。至于桑德的角色定位,则是利用技术创新优势,在大的体系中充当重要角色。
桑德共生价值体系方向是专注技术驱动,多维共生发展。坚持专注、聚焦与价值创造,培养创造独特价值的能力,成为具备牵引、协同和赋能型组织即共生型组织,构建更大的价值网络,建立更多的深层关联,增加公司的粘性。基于价值链的深度合作协同,共同构建产业生态链的价值共生体,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多维生存。“我们自己也不希望单打独斗。”罗立洋说道。
谈到构建共生价值体系时,罗立洋介绍道,“从共生价值体系的监管主体和责任主体来看,我们能否给为地方政府或排污企业提供一个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和排污企业又能否给我们提供切实的付费,对整个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另外,从市场主体来看,技术、资金、建设、运营,还有一些土地的增值能力,如何才能达到协同?这都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市场主体是个大领域,我们把环境治理好,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也获得了价值,监管部门、社会民众也会获得一定的价值,这是一个大的价值体系,需要大家共同构建。”
环保企业的未来,不仅仅是自身的战略和战术问题,也不仅仅是机制、体制、技术、渠道、组织层面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必须实现认知的转变,重塑适应新环境下的共生价值体系,建立共生逻辑与共生型组织,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增值服务,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建设生态美丽中国。
编辑 | 洪翩翩、赵凡
统筹 |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