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经:环保股全线上扬背后,垃圾分类概念对产业链影响分化

随着国内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产业机遇越来越引发资本关注,垃圾分类对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也在分化。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垃圾分类的几大业务中,垃圾分类制度将直接利好环卫设备板块,而对前端的垃圾分类服务和末端的垃圾焚烧、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等业务,影响可能不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少婷  宋可嘉


随着国内垃圾分类的推进,产业机遇越来越引发资本关注,但垃圾分类全国推行并非一蹴而就。


截至6月19日收盘,环保股全线上扬,盛运环保、上海环境、雪浪环境、中再资环先后封板。有机构分析称,环保行业垃圾分类制度给固废行业带来市场增量,餐厨处置、环卫设备商将率先受益。


随着国内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产业机遇越来越引发资本关注,垃圾分类对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也在分化。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垃圾分类的几大业务中,垃圾分类制度将直接利好环卫设备板块,而对前端的垃圾分类服务和末端的垃圾焚烧、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等业务,影响可能不大。


将利好环卫设备市场


2019年6月以来,垃圾分类加速推进。6月6日,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明确目标。这份“垃圾分类推进时刻表”显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应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中,上海自今年7月1日起,就将全面强制推行垃圾分类。


目前主流的垃圾分类方法为“四分法”,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分为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而为防止先分后混,环卫收运车的需求将大大提升。上海便规划2019年配置湿垃圾运输车辆900余辆、有害垃圾运输车辆17辆。而中金公司对多家垃圾分类公司的调研显示,湿垃圾运输设备成本因防腐蚀防渗漏的需要,比干垃圾运输设备大概要贵一倍。


对此,薛涛表示,垃圾分类政策对环卫设备企业的利好十分明晰。但其它垃圾分类环节并未像市场期待般有直接利好影响,“上市公司中主要做环卫服务的几乎没有,而且这部分也不一定市场化,它的利好我们看不见;中间另一块做垃圾循环利用的领域,业内上市公司业务也不在城市生活垃圾板块上,主要是一些大众的工业废品,因此这部分的影响也不太大”。


而对于末端的垃圾焚烧企业,垃圾分类后,由于湿垃圾被分离采取厌氧发酵的方式处理,可焚烧的垃圾数量减少,是否会导致这类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受影响?薛涛对此表示:“垃圾焚烧企业喜忧参半。它可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有可能焚烧的量在减少,但把垃圾分类做好后,焚烧垃圾本身的质量单一化会更容易烧。”


图片来源:摄图网


湿垃圾处理市场空间广但企业少


在“四分法”中,湿垃圾主要指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废料、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据统计,这类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超过50%。


薛涛表示,在混合处理时期,湿垃圾并没有被分离出来。虽然有餐厨垃圾处理厂,但处理的都是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现在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居民做干湿分离,实际上将提高湿垃圾等厨余垃圾的处置需求。“所谓的湿垃圾就是厨房垃圾,这些垃圾扔街上没人要,所以是可控的。它可追溯、可统计,不仅是住建部门会重点考核的,也是老百姓一定要参与的。”


多家机构出具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目前国内餐厨、厨余垃圾产生量庞大,但处理率其实并不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全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已达到10800万吨,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根据十三五规划能达到3.44万吨/日,处理率也仅为12%。大量的餐厨垃圾未被处理,厨余垃圾的处理情况更为严峻。薛涛提道,如今真正有厨余垃圾厂的城市并不多,但未来厨余垃圾厂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标配。


垃圾分类的推行,会催生湿垃圾处理市场的发展。不过,中金公司在研究报告中也指出,湿垃圾处置目前处于刚起步阶段,运营企业经验较少,且部分项目产能利用率较低,影响项目盈利能力。而且湿垃圾处置项目受政策落地和推行速度影响较大,运营状况仍然存在长尾风险。


◆ ◆ ◆  ◆ ◆



分类后的有机垃圾,应如何进入固废产业链条?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如何与生态、农业、能源等产业形成协同,探索行业价值奇点?6月24日,“2019有机固废资源化论坛”将在福州泰禾铂尔曼酒店举办,届时将邀请生态环境部政府官员、福州当地领导、行业专家与知名企业家一起探讨有机固废行业的出路。参与报名请扫描如下二维码,了解更多论坛信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相关热文



E20研究院潘功:垃圾分类下的固废产业新格局

PPP3.0遇见固废3.0,多方分享宁波示范项目亮点

“无废城市”建设下的有机固废新机遇:农村篇

“无废城市”建设下的有机固废新机遇:城市篇

垃圾收费仅能补偿40%成本,须借垃圾分类普及污染者付费

破题垃圾收费难: 宁波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研究项目启动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


编辑 | 刘影、李艳茹

统筹 | 谷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