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之窗】中环水务:踩准节奏比抢占先机更重要

李艳茹 E20水网固废网 2021-04-27

近年来的环境产业变革到了更为深刻的层面,国资在产业发展进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深入解读产业变革,透视产业力量,中国水网选取几家龙头国资企业代表,探寻变革中“国企/央企的活力”。近日,中国水网拜访了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堤。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艳茹


近两年环境产业的市场波动,对中环水务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业务有条不紊,规模稳中有升,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在“2018年度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评选”中,从上年名列第五到位列前三甲,这也是中环水务自成立以来,连续十六年登榜的最佳成绩。

 

回头看来,王堤董事长认为,长期以来,中环水务能够做到保持战略定力,在市场波澜中实现成功的风险把控,其实是公司严谨规范的审核链条自动判断的结果。“央企审批流程,对于系统性风险,能够压得住,保持战略定力;甚至不是主动、有意识要去避雷,而是在流程中就规避掉了。”

 

王堤

 

毫无疑问,央企有自己的优势,信誉、融资、人才等等。同时,责任与担当更是央企显著的“标签”:必须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兼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重担,牢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初心,不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使命。这些特征构成了央企政治基因,也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了企业的独特优势。

投资:寻求真正的投资收益


在PPP兴起后,大量项目方找到中环水务,热邀中环水务参与进来,但多数因为投资收益低被婉拒。从内到外不断有人质疑:“收益率更低的,别人都能拿,为什么中环水务做不了?”答案是:“投资理念不一样。”

 

与多数央企相比,中环水务有着更加深入的市场化基因,中环水务成立于2003年,是伴随中国水业市场化改革而出现的最早的投资运营类企业。针对水务领域“投建运”的商业模式,中环水务认为运营环节是项目核心,是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基于此,中环水务在发展中不断强调运营期收益,将不带来现金流的资产看作“低效无效资产”,追求产业规模而非资产规模。当前,中环水务利润中,运营利润占比97%,这个极致的数字,支撑着中环水务在市场遇热遇冷时候,能够巍然不动。

 

纵观中环水务近几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公司盈利结构已实现大幅改善。2011年,公司利润总额近一半靠政府补贴支撑;通过经营管理的持续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2012到2014年间,公司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达到28.8%;其中2014年利润总额中政府补贴不到3%,彻底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之后几年,公司主业盈利能力快速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展现,2018年公司利润总额比2014年又翻了一番,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扩张:踩准节奏,把账算明白 


最近,九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因地制宜、尊重习惯,应治尽治、利用为先,就地就近、生态循环,梯次推进、建管并重,发动农户、效果长远”的思路。这个消息让中环水务感到“等到了时机”。

 

此前,在农村污染治理的热潮中,中环水务仅试水了一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因为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疑惑:“多地农村项目采用一级A标准,耗费大量能源和药剂去除氮磷后排放回地里,而地里化肥农药年年用,氨磷还要再添加进去。处理标准是否必要?成本那么高,谁来付费?”指导意见出台,会使项目投资成本、运维成本都有所下降,至此,参与企业才有了保住投资、持续运行的可能,这个领域具备了进入的前提条件。

 

不仅是农村污水,在大多新兴领域,需求紧迫、市场超前、政策滞后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中环水务有着一套严格的判断标准:一定要有成熟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要有国家政策跟进,疏导核心矛盾,引导模式形成。在条件具备之前,贸然进入,往往挑战大于机遇。面对层见叠出的“新蓝海”,公司都要将其放在评价体系内检验一番:能否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否健康?实际环境效果是否和政策导向一致?如果还不成熟,就要一只眼睛盯着市场,一只眼睛盯着国家政策,压制冲动同时练好内功,等待那个重要的鼓点响起。

 

在领域选择之后的项目层面,中环水务同样有着十足的耐心。在环境项目经历由点到面的多次升级后,中环水务仍然倾向于滚动发展、深耕细作,冷静面对将区域各种治理需求包装打包的项目。“把区域打包一次给我,吃下去容易消化不良。”从中环水务的市场开发经验中看出:理想中的进入方法是先找一个支点,如某个市级的污水处理厂,在这个支点的建设过程中,人才队伍、管理模式、运营经验逐渐成熟,再尝试向县级延伸,若下一步尚未完全吃透,则不妨先从托管等轻资产模式开始。这种方式的铺开过程可能需要持续几年,时机未到绝不勉强。

 

相比于抢占先机,中环水务更看重“踩准节奏”。这种节奏感存在于中环水务进入某个新领域、推进某个片区项目、深入某个城市等各项决策中,掌握着企业的张弛与快慢。而节奏的把控,则脱胎于浸淫产业十六年过程中的感受及理解,与周期性规律有关,与眼下的火热程度无关。 

责任:以人民为中心


与面对部分新领域的“如履薄冰”相比,更多时候,中环水务扮演的角色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作为唯一一家以水务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在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国家意志的时候,去做一些其他社会资本不愿意做的事情。

 

2008年1月中旬,中国南方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在湘潭,一夜之间,数以万计的供水管道和水表被冻坏,湘潭中环救援队组织紧急抢修。在极端条件下,多处刚换了新管、装上水表没多久就再次被冻坏。灾害正值春节期间,供水需求尤为迫切。最终,企业定下“不惜代价、力保供水”的目标,将四万多个水表改为直通供水,待节后解冻再恢复装表计量;在管网破损的情况下,为保证管网不泄压不停水,开足机泵送水,日供水量较前一年同期增加8万吨左右。这次社会责任的完成,企业投入达2000多万。

 

2018年以来,环境产业如历寒冬。中环水务的困惑不在于负债、利润或应收账款,而在于提标改造的推进。在环境容量逐渐饱和、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提升的情况下,污水、供水都面临提标改造需求。提标不比新建,在财政趋紧的大环境下,改造工程的收益率几乎与银行利率基本持平,几乎没有盈利部分。且项目规模不变,资金沉淀却越来越重,提标后收益率进一步下降。而提标是趋势,对于中环水务来说,即使收益率到了5%以下,也要承接下来。

 

与其他社会资本相比,中环水务在生产成本、技术装备、管理理念等方面显得更加“实诚”,舍得花钱:自费在旗下所有污水厂进口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尽力避免冲击负荷;和地方监管部门紧密互动,有风险立刻报告;要求不计成本地保证安全生产、稳定达标,有苗头必须上报。这“实诚”的企业性格,筑牢了企业信誉度,带来了政府及居民信任;但也使企业成本水涨船高。

 

为平衡这部分必须的投入,中环水务致力于向内挖潜:强调技术,严控管理,组织各处运营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通过运营的优化,寻找最高效的药剂、最合适的曝气时间、最合适的水量调节,从而省出些碳源、降低些药耗能耗。2018年,通过运营管控,新接手项目的运营成本下降了20%。

沟通:坦诚即是效率 


在向外时,中环水务以稳健谨慎著称;而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却一直致力于“快起来”。那些铺陈过多、弯弯绕绕的沟通被认为是在规避责任,而规避责任一定伴随着扯皮,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最终是人,而个人效率、行事风格通常与企业业绩观紧密相连。央企集聚了大量人才,如果业绩导向不正确,晋升、薪酬、培养通道不畅通,这些人才便会沉淀、惰化,难以激活。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激活公司高质量人才,成了中环水务提升管理内部效率的两大抓手。公司自上而下强调将业绩量化、结果导向,让人才晋升、提拔任用有迹可循。

 

这场关于业绩观的贯彻并非一蹴而就。开始时大家都不太适应,不确定是一阵风还是持久战。而现在的中环水务:每个公司高管、每个项目的第一经营责任人都签订任务绩效目标责任书,再分解到部门及个人;每个人业绩与结果关联,明确各自需要担的责任;结果完成便兑现承诺,超额完成有奖励,没完成自然扣奖金。个人绩效提升拉动了组织绩效增长,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杰克·韦尔奇在著作《赢》中提到:“坦诚将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对话中,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缺乏坦诚精神会从根本上扼杀敏锐创意、阻挠快速行动、妨碍优秀的人们贡献自己的才华。”中环水务没有将这些句子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却采用了更直截了当的方式将它普及了出去。

  

成立至今的十六年里,中环水务获得过不少奖项及荣誉。企业内部最看重的有两个:一个是E20环境平台每年举办的“十大影响力”水业企业评选,一个是中国节能集团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前者肯定了公司的规模及发展质量,后者肯定了公司发挥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项目吃进来易,运营难;人才招进来易,运转难。对事、对人的细致把握及运作能力,共同构成了这个水务央企的柔性内核,带来绵延的生命力。

 

带着这样的生命力,中环水务有信心去做更多的事情。在王堤董事长看来,水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在农村污水、饮用水安全、城市备用水源等多方面,都需要创新商业模式,找到基于技术创新提升综合效率的整体解决方案。下一步,中环水务将整合上市、通过并购扩大产业规模、继续探寻细分领域的切入方案,在这个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继续中环水务的发展理念——把握节奏,直面挑战。


相关阅读

【企业家之窗】郑朝晖:环境产业的过往30年,皆为蓄势

【观察】新民资新国资齐涌入:环境产业有进入门槛吗?

【观察】水务装备企业的十字路口:独家工艺包装还是标准化?

【观察】环境产业被应收账款支配的恐惧…及一些出路

【观察】民企引国资的同时,一波环保国企/央企正在引战投



近期热文






南京18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工程招标, 评分标准有亮点

5天释放5项目,河北垃圾焚烧处理总规模新增7050吨/日

“无废城市”建设下的危险废弃物新机遇

井媛媛:污水提质增效下的行业解析

彭永臻院士:永远前行 臻于至善

何伶俊: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建设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微信同号)


编辑 | 刘影、徐冰冰

统筹 | 谷林




8月30日,由E20环境平台、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2019(第七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将于上海建工浦江皇冠假日酒店浦江宴会厅举行,论坛将聚焦无废城市建设、垃圾分类、分类后的相关技术升级、危险废弃物等四大热点话题,报名请扫描如下二维码或拨打:黄先生 010-88480403、13141454809   







2019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年度报告、细分领域及总裁专属报告,明确政策趋势和产业形式,为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报告名称如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