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的《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整理出国内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上榜高校名单和学科建设情况,以供各位有志于“拯救世界”的学子们选择。
高考完之后就来拯救世界,环境专业的哪些“牛”校不能错过?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易君仁
---------相关阅读---------● 清华、北大等中国5所高校入围50强!最新QS世界大学环境科学学科排名出炉● 祝贺!2021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北大朱彤等9位环境相关学者当选● 新一轮“双一流”名单出炉,哪些高校的环境相关学科入选?
● 中国22位环境相关科学家荣登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不装了,今天要参加高考了,希望大家祝我金榜题名。
开个玩笑,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是个动词,每当提起它,都会想起奋笔疾书、埋头苦学的岁月……
虽高考只有短短三天,但成绩下发后,选专业变成头号难题……
小小脑袋里充满大大梦想,一边思考“钱途”,一边想拯救世界。
秉着鱼和熊掌都要拿下的心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成为不二之选。
毕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想学环境的超人,不是好超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规划与管理专家王金南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说到:“怎么去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美丽中国,我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特别有使命感,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在里面……”
这是环境人刻在DNA里的使命感,是污水厂没我可以,但是没有我驯养的微生物可不行的使命感……这也是拯救“世界” 的快乐。
或许一些正耕耘在环保行业的我、你、他,嘴上也在调侃着自己高考后为啥选了环境相关的专业,但内心却还为这份伟大的职业自豪呢吧。
选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科,还有种类繁多的细分领域研究方向可供选择。伴随着碳中和、减碳降污、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多个环境领域的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可选的专业领域也并不狭窄。除此之外,教育部去年12月公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一文中,新增了8个环境领域相关的专业,分别是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智慧能源工程、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智慧海洋技术、湿地保护与恢复。
说到这里还不心动嘛,确定了学科,就来谈谈学校,为学子们更好的选取心仪高校,小编根据今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的《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整理出国内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上榜高校名单和学科建设情况,以供各位有志于“拯救世界”的学子们选择:
1.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在国内环境学科领域的整体优势地位,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在最新的US News、QS等国际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环境学科分别位列全球58位和全球21位。按基本科学指标(ESI)的数据,北京大学环境/生态学科已跻身全球前0.1%。
目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管理系、环境健康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为:倪晋仁院士、朱彤院士;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唐孝炎院士、张远航院士。
2.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源于国立清华大学于1928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在我国环境工程学科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1977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1984年学校批准组建独立建制的环境工程系,1997年发展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建立了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三大学科方向为基础,涵盖多要素多介质的综合性、交叉型学科体系。1988年,被评为我国唯一的环境工程重点学科,2002年、2007年两次蝉联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2013年两次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第一名,2017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A+,2021年环境学科QS排名第8名。学院长期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科技委环境学部”主任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目前有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钱易院士、郝吉明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曲久辉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贺克斌院士。
3.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1983年建立的环境科学研究所,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首批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教育的平台之一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目前下设有“四系”和“四中心”,包括:环境科学系、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环境生态工程系和环境系统工程系,以及战略环境评价与生态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湿地生态与工程研究中心、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和大气环境研究中心。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杨志峰院士、候立安院士;3位外籍院士,分别为黄国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John Charles(Crittenden)、Menachem Elimelech(美国工程院院士)。
4.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历史悠久。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名称)设置铁路建筑系,开设了“给水和排水”等专业课程。1925年铁路建筑设计系设立了给水排水教研室。195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卫生工程专业,1952年卫生工程专业分成给水排水、采暖与通风专业。1986年成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1996年建立市政环境工程学院。为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哈尔滨工业大学于2016年9月成立了环境学院,2017年环境学院重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进入环境学院,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该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全国并列第一,市政工程获得A。哈工大环境学科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国际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和国家教学仿真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的学科。该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队伍中,包括李圭白教授、张杰教授、任南琪教授、马军教授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5.复旦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身为复旦大学物理二系,199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经过25年的快速发展,秉承复旦大学文、理、医、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聚焦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已经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2017年入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21年环境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ESI环境与生态、地球科学全球排名前1%;QS环境科学国际排名51-100。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可授予本科、硕士学位(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博士学位(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建有1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学术平台、合作基地和实验中心。
6.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该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目前在职教师176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长江学者3人。
学院现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三个系,共有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其中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榜单,学科排名获评A+级;2019年学科国际QS排名首次进入51~100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迈向世界一流学科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环境科学学科进入50~100位。
7.南京大学 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初创于 1978 年,是国内较早开展环境类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江苏省重点建设优势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入选“双万”建设专业。2021年,地球与环境学科自然指数排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全球第1,软科排名全球第13、中国第2,校友会环境科学排名全国第1。
学院现有任洪强院士、邹志刚院士、张全兴院士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院在环境化学、环境毒理与健康、水污染控制、环境功能材料、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向优势突出。共获国家科技奖13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国际奖6项,主编国际/国内标准70余项,获授权国际专利90余项,近五年在Nature子刊、PNAS、ES&T、WR发表论文250余篇,ESI排名进入前1‰。
8.河海大学 环境学院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至今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前身可追溯到1978年经水利部批准设立的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近五年来,学院深入开展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形成以流域环境演变与生态安全、河湖综合治理与修复、农业农村污染防控与治理、环境新材料、环境微生物、土壤污染治理为特色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观测实验基地。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现有王超院士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估为A类,全国排名第8,并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2019年,学院环境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双一流专业”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环境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9.浙江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相关系(所、室、中心)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现有王金南院士、王浩院士、朱利中院士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A级学科)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学科,A+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环境/生态学科位列ESI世界前1‰。学院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环境工程、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现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科学(2019级起并入农业资源与环境)4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过,上高中时,他读到了《人民日报》刊载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文章——《科学的春天》。虽然他当时并不完全明白文中提到的“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意味着什么,但这篇文章给了他科学的启蒙。和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那时就把成为一名科学家当成目标之一。
贺克斌教授在上述媒体采访中也嘱咐年轻一代:现在的社会条件不一样了,年轻人能够接收到很多信息,有了自主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机会。年轻人应该牢牢抓住这个优势,从而更加具体地确定自己的定位。他说:“像我研究的环境领域,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也被写入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这个规划中,我们就能嗅到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其衍生出来的新学科,也值得关注。当然,任何时候一些相对基础的学科都会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拥有新的领地和用途。”
“另外,年轻人也不能只认准眼前的需求,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挖掘需求。比如,在掌握了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精髓后,自己去创造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专业领域进行自主创业,引领社会发展。年轻人在进行自我定位时,应该拥有这样的眼界和目标。”
正如贺克斌教授说的那样,年轻人是会带来更多新的突破和可能的。当今的世界能选择的有很多,我们祝愿所有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进入心仪的大学,创造更多的可能。
附:
除去上述环境科学领域高校榜单外,今年4月6日,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了第十二次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在公布的榜单中,中国有48所高校入围环境科学领域世界500强,名单如下:
有机固废正当时——从两大高速和两大养殖都来并购谈起
54家固废上市企业营收、利润和市值对比环境产业里,资本潮潮起潮落那些事
山东高速集团的环保布局
一大波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环保市场,818百度的环保布局
五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江苏省环保集团成立两年半:谁在退出,谁在进入?(10081)
21年平均工资公布!环保类收入排名依然倒数,且增速垫底(9880)
新一轮县城基建任务下达,环保方向有哪些内容?钱从哪来?(9037)【云直播实录】2021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揭晓(5972)
疫情中的上海,污水处理厂是这样运营的(5512)
茅台镇600多家酒企因环保问题关停,多个环保问题爆发背后(5231)EOD发展加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4915)
总投约9260亿,涉污水、固废等领域!江西南昌2022项目建设大手笔(3891)
张春霖辞职:巴安水务控制权博弈?(3791)
大浪淘沙始见金,珍珑棋局破中立:看环境企业的破产重整(3625)
2021水业评选细分领域获奖企业榜单揭晓(一)(3362)
这一国企出手!将与地方政府联手成立节能环保集团(3290)
陕西垃圾焚烧﹕2030年将建46个项目 总投资超200亿元(3149)
这一水务集团获上市公司控股权,泉州市首现国资控股上市公司, 意味着什么?(3093)
湖南将新增15家上市环保企业,已有20多家列入上市后备(3083)
备注:括号内为总阅读次数,统计时间截至6月1日10:00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ZZDSha。
编辑 | 刘蓁、汪茵
统筹 | 李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