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企业产品化破局:产品经理顶层化不只关乎一个人

New Queen E20水网固废网 2023-11-09

点击上方蓝字,进入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同时点击“赞”和“在看”哦


在环境产业里,产品经理的现实态是要么空缺,要么由技术或研发人员兼任。然而,在“How”的层面上,恐怕还有一些认知需要跟进,还有一些误区需要规避。


概括而言,顶层化的产品经理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的合体,或是集成了三个人及其身后团队的全部功力,再以“一把手”为输出端,推出爆品,搅动市场。


来源:绿谷工作室 

作者:New Queen

相关阅读:




迎接环境产业第三次浪潮!2023水业战略论坛开幕


10余家水业领跑者齐聚,共话后BOT时代服务产品化进阶之路


今年的水业战略论坛开幕之前,我们面向企业做了比往年更为深入的预热工作,特别是针对产品化这条产业化路径的路径,做了初步的设计和解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产品经理顶层化”——既适用于AB方阵企业的服务类产品,也适用于CD方阵企业的技术类产品与服务类产品,尤其是后者。



▲王洪臣老师在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主题演讲部分金句视频


在环境产业里,产品经理的现实态是要么空缺,要么由技术或研发人员兼任,但按照傅涛老师的逻辑,产品化下的理想态应该是由企业家或者企业的“一把手”来担任,对此我给出了三点较为粗浅的解读(相关阅读:傅涛:产业化是环境产业的自我救赎)。

▲傅涛老师在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主题演讲部分全视频


一是“一把手”往往具备复合型的技术思维和营销思维等,并能够将其融入战略思维,指导产品战略。


二是“一把手”在资源配置方面享有更高的话语权,可以全方位全周期地为一款“好产品”的诞生和成长保驾护航。


三是“一把手”的个人IP价值可以向产品转化,让新产品更有可能“出道即巅峰”,并在有效的品牌运作中互相成就,循环增值。


▲镜头记录下的千人水业盛会!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花絮视频


正因如此,所以最终出席本届论坛的发言人绝大部分都是各个企业的初创者、领导者,或者是当前领域的最高决策者;所以金科环境的张慧春董事长才以第三代产品“新水岛”发布者的身份,乔布斯范儿亮相现场;所以论坛结束第二天的产品进阶私董会才被积极响应,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精简名单。(相关阅读:创造一个再生水的新市场,金科环境“新水岛®”发布


▲张慧春在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金科环境产品化新产品发布环节演讲全视频


可以说,当风采卓绝的“一把手”们在论坛的舞台上共同完成产品化进阶启动仪式的时候,就标志着产品经理顶层化已经在“Why”的层面上达成了环境领域内优秀企业的共识。


然而,在“How”的层面上,恐怕还有一些认知需要跟进,还有一些误区需要规避。


概括而言,顶层化的产品经理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的合体,或是集成了三个人及其身后团队的全部功力,再以“一把手”为输出端,推出爆品,搅动市场。


01第一个人是顶层本尊最懂客户,负责通过做减法聚焦产品方向


一般情况下,这个顶层的头衔可能是董事长、总裁、主席、首席执行官……诸如此类,但如果这些“一把手”只负责找人找钱喝喝茶三件事,那么实权在握,实战在前的总经理才是产品经理的合适人选,毕竟“懂客户”需要判断力,“做减法”需要决策权,缺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可能完成“聚焦产品方向”的工作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说,首席产品官或许是更合适的称呼,以区别于传统认知下负责写PRD(产品需求文档)的产品经理。


虽然确定产品方向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都已经算是常规动作,但环境领域的做法普遍过于粗糙,最多是在“四面”和“八方”的层面上做文章,甚至恨不得做出一款“四面八方”所向披靡的产品,那样非但不现实,而且结果必然是竞争赛道大范围重合,竞争结局大概率惨烈。


(黄色扇面是希望产品A覆盖的市场,但在同质化竞争下,真实的市场只有圆点大小)


真正的好产品,在研发之前应该有精确到“东偏南15度”之类的方向描述,这就意味着只区分“市政”和“工业”,“城市”和“乡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到客户究竟对CAPEX(投资费用)更敏感,还是对OPEX(运行费用)更敏感;对节地、节能、省时、省人等诉求的优先级和紧迫度如何排序;进水的污染物和出水的排放标准有哪些特殊性……这些都要建立在客户画像精确化和应用场景差异化的基础之上,此处不展开论述。
▲王国彬在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问答环节的发言视频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认知,目标产品才能形成聚焦,才能集合光热,才能燃爆市场,这也是一个摆脱纠缠,突破重围,从红海向蓝海锐进的过程,也就是我在标准化工作中经常说的,要通过给产品加定语的方式细化赛道矩阵,重构竞争格局。


(将黄色扇面缩小,用一个应用场景定义一款产品,用一项先进技术培育一组产品)


02第二个人是技客分身最懂技术,负责通过做加法打磨产品性能


一般情况下,这个人的头衔可能是技术总监、研发总监、总工程师、总设计师、产品规划师、研究院院长……诸如此类,也是在环境领域里最常见的“产品经理”扮演者,其最大的优点往往是最懂技术,但最大的缺点往往是只懂技术。


可事实上,技术和市场本来就是两个专业方向,个人的能力模型和岗位的生产模式截然不同,要形成钻研,就不可能兼顾,能兼顾者,就不可能精深。硬要把人从实验室里叫出来喝大酒,说大话,当大咖,签大单,是暴殄天物,是对抗心流。


在CD方阵里,技术出身的企业家之所以更容易成功,恰恰是因为技术的门槛要远远高过市场,有了技术的砖头,才好敲开客户的大门——有大门钥匙的另当别论——而后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的成长,大多数企业家会将重心向市场转移,也就成了产品经理的最佳人选(相关阅读:凝心钻研滤池技术20余年 深圳清泉是如何从打破国外垄断到产品化突围的?)。


▲叶昌明在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问答环节的发言视频


应该说,企业家的复合型技能,是经年累月的结果,若是放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仍然逃不开鱼与熊掌的关系。


所以对待“只懂技术“的人,正确的做法是珍惜纯粹,将他们从“产品经理”的角色中剥离出来,从”不懂市场“的罪名中解脱出来,从面向客户的尴尬中释放出来,让他们专注于已经聚焦的产品方向和客户痛点,以近乎狂热和痴迷的Geek(技客/极客)状态去追求产品性能的极致化,解决方案的最优化,同时兼顾生产成本的最小化。


(持续的技术打磨助力产品在纵深方向上破局,专心修炼内核)


03第三个人是文人分身最懂文化,通过做乘法炼化产品价值


对环境企业来说,这个人恐怕是最短的短板,短到让人没办法列数可能的头衔。首席文化官?首席品牌官?品牌总监?品牌经理?有多少环境企业设置了这些岗位?又有多少环境企业在用行政人员、文宣人员、策划人员代替?


别的不说,单看环境领域里查重率高到离谱的企业文化三要素,就知道有多少企业把使命、愿景、价值观当成了假大空的代名词,把对政策的理解当成了对客户的理解。企业文化的建设尚且如此,遑论产品文化。


企业无罪,毕竟在普遍认知里,文化是TOC的,而环境业务是TOG或TOB的,所以精致是别人的,我们安心于又“土“又”木“的出身和又红又专的口号,没毛病!否则反而显得矫情。


产品经理有罪,毕竟大兴“土木“的规模化时代已经过去,价值定价的集约化时代已经到来,而价值是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载体,以文化为界面的。更何况,环境业务的终端受益者甚至终端用户始终都是C,只不过G为C之口,B为C之手。


特别是在产品化进阶的行动过程中,得到客户的认同和响应一定不是靠技术语言、销售语言,而是要靠文化语言、情感语言,要在目标客户的疼痛靶点和企业的”成药“之间建立一种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密切关系,方能摆脱成本约束。


(产品文化成就品牌价值,不再受限于原有市场的天花板,甚至引领新的市场需求)


04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产品化不是一天建成的,三合一的产品经理也不是。技客分身也好,文人分身也好,都是为了形成多元化又专业性的贡献,所以很难以企业家或“一把手“的一人之力覆盖所有,但在内部人才储备不足的时候,外脑的助力可解燃眉之急,这也是很多环境企业正在采取的解决方案,不只是作为人才催化的权宜之计,也是作为人才孵化的培训大计。


▲宋美芹在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主题演讲部分金句视频


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三花聚顶的产品经理,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化虚,实现市场、技术和文化的产品集成。


(图 羊非)

本期编辑:刘彤

统筹:李晓佳



END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iu-T199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