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30-336)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7-30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作品活化,深入挖掘和传播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用名家名作来梳理和呈现江苏地域文脉的风采,由江苏省美术馆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打造的“云展厅”——《e观藏·每日一美》依托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资源,每日精选一幅名家书画精品,配以一篇精品赏析的美文,图文并茂,全年365天持续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会长 夏菁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30)

吴俊发 《黄河古道》


文丨陈娅


▵吴俊发《黄河古道》



水印木刻

42x57.5cm

198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吴俊发(1927-2019),原名翁元法,江西广丰人,江苏水印木刻学派创始人之一。1946年毕业于江苏丹阳正则艺专,同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3年开始从事木刻创作活动,1945年被聘为中国木合艺运通讯员。1947年为《正报》主编《诗与木刻》《九月》等副刊。1953年起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历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筹委会委员、江苏省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版画家协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吴俊发融会贯通了金陵十竹斋的水印手法、苏州桃花坞的走刀风格和徐州汉画像石的凿刻技艺,很好地协调了水印版画中刀与水的矛盾,让观者既能从画中感受到金石的重量和力度,又能体悟到水润的情趣和韵味。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参与发起和组织“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的现代版画家李桦,曾以“意境深邃而博大,刀触纵横而狂野”,高度概括了吴俊发版画的独有特征。


《黄河古道》创作于1984年,该时期是吴俊发艺术生涯中最为典型的创作高峰期,作品“刀味”硬朗朴拙,“墨味”“印味”又兼具江南素净的人文气息。《黄河古道》在刀法上以吴俊发擅长的方口刀、平刀为主,借鉴中国画的皴法刻出山石结构,但又远比笔墨表现更富金石韵味。同时色少水多,不求浓郁华丽而求淡雅含蓄。通过墨色晕染滋润的效果,令全画充满云雾苍茫之感,浑厚而不晦涩,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风格。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31)

董其昌 《行草书册页》


文丨赵彦国


▵董其昌 《行草书册页》



綾本

22x15cmX12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秋雨叹》雨中百草皆(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思(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归田园居》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问来使》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竹)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钤印

宗伯学士 (白文) 董氏玄宰(白文)



赏析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翁、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


董其昌是17世纪初叶中国书画史上最为重要的书法家、山水画家、鉴赏家、书画理论家,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别集》等。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绘画流派说——文人画南北宗论,影响了中国绘画史的发展方向,直至现代。他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他的书法崇尚师古,出入晋唐,以禅入书,力主“淡”说,尤重笔法,用墨古淡,自成虚和古淡、雅逸简远的文人书法新格。


江苏省美术馆所藏董其昌书法册页,其内容是抄录经典古诗名篇三首,分别是唐代杜甫的《秋雨叹》和东晋陶渊明的《归田园居》《问来使》。从整幅书法的行气和绫质纹理来看,有的字边缘被裁掉,如第二页的“钱”字,第八页的“竹、菊”字,绫的色污处的形块亦相连属,疑其原形制当为手卷,后被分割装裱为现在的册页形式。此作为董其昌行草书精品,通篇用笔清灵、使转自如、墨气淡雅,呈现出淡、真、率为意境的董氏书风特点。这种炉火纯青的笔墨技巧是他长期师古渐悟、融汇化合的结果。“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起笔,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其中“自起自倒”“自收自束”“提得笔起”就是书法用笔的关键,即强调笔尖在书写运动中的中锋状态和运笔时的流动感、虚灵感,这也是书法玄妙的“无等等咒”。


此外,董其昌强调书法的字外功,他曾在数次名山大川游历中提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晚年曾云:“余年十八岁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赵孟頫),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可见,“绚烂至极,复归于平淡”不仅是书法变化的过程,也是人生修为渐修以成顿悟的境界提升。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32)

魏紫熙《密林深处》


文丨马瑷


▵魏紫熙 《密林深处》



中国画 立轴 纸本设色

135.5X68cm

1984年


题识

密林深处,甲子春,魏紫熙画。


钤印

老魏(白文)、紫熙(朱文)



赏析

魏紫熙(1915-2002),原名显文,河南省遂平县人。1934年毕业于河南开封艺术师范学校,后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工作。1949年从河南迁居南京,相继工作于南京文工团、南京美术工厂、江苏省美术工作室。1957年参加江苏省国画院的筹建,1960年组织并参与“两万三千里”写生活动,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美术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徐州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是“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人物之一。


魏紫熙自小热爱绘画事业,山水画从“四王”入手,上溯马远、夏圭、石涛、梅清等诸多绘画名家,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画风呈“北派”气势,又融入“南派”韵味,婀娜中含刚健之气、隽逸外显浑厚之风。他遵循古人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辗转于山川奇景之间,创作大量的实地速写,体会生活的感受。八十年代以后,年至古稀的魏紫熙寓情于黄山与太行山,坚持外出写生,致力于山水画研究,不断提高山水画的艺术质量,最终实现晚年变法,其山水作品无论在立意、构图还是笔墨、境界上,都开创了崭新的艺术面貌。


江苏省美术馆藏《密林深处》创作于1984年,是魏紫熙成熟时期的绘画作品。画面前景山石树木以浓墨皴擦晕染,挺拔矫健,遒劲苍雄。稍远处密林则用淡墨层层点染,朦胧之中尽显深邃葱茏之景。层林雾霭之中隐约可见一处平地,一条平坦的山间小路横贯左右,路旁木材层层堆砌,房屋连墙接栋。背景远山借助笔法皴擦与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山中林木耸立,氤氲中层峦叠翠,一片冷峭之意。整体画面以墨色为主,辅以淡彩,墨色相汇,浓淡相间,疏密有致,情景交融,笔墨语言丰富又极具时代的意义。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33)

李方膺 《梅花》


文丨王晓露


▵李方膺 《梅花》



立轴  纸本水墨

137.3x46.6cm

175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乾隆二十年四月,客金陵借园写梅兰屏二十页。李方膺,字晴江,南通州人。


钤印

膺(朱文)、换米糊口(朱文)、梦中之梦(白文)、祖国文化同浩鉴藏(白文)



赏析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对绘画的喜爱始于少年时代,其父自李方膺两岁时创立五山画社于南通借水园,社友雅集14年。从小耳濡目染,启发了李方膺的绘画兴趣。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代中期出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画派——“扬州画派”。其代表人物的绘画笔墨大胆,洒脱豪放,直抒胸臆,有异于当时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为首的正统画派,而主张革新创造,提倡个性解放,对今后的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扬州八怪”,李方膺就是其中之一。


李方膺作品多以兰竹菊石、杂花游鱼为主要描绘对象,而尤擅长于梅花。清代美术史家蒋宝龄称其“善梅松竹及诸小品,纵横恣肆,意在青藤白石之间,而尤长于梅。作大幅丈许。蟠塞夭矫,于古法未有。”李方膺自身在乾隆二十年也讲了对梅花的认识与理解:“予性爱梅,即无梅之可见,而所见之无非梅。”(题《梅花卷》,南通博物馆藏)于他来说,一切存在皆是梅花。可以看出,他爱梅成癖,缘物寄情,物我两忘。


江苏省美术馆藏《梅花》作于金陵借园,为梅兰屏十二页之最后一页,笔法苍劲老厚,构图简洁。其上寒梅一树,淡花浓枝,铁杆横斜,中锋劲出,有戛金凿玉之力。充分体现了他题画梅诗“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所云,强调意在笔先,进行艺术构思,从千万朵梅花中,捕捉到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两三枝”,以不剪裁为剪裁,不刻画为刻画,顺乎梅之天性,以瘦硬见称,铁杆疏枝,暗香飘逸,挥毫纵横,水墨淋漓。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34)

程邃 《行书金扇页


文丨 张漫


▵程邃 《行书金扇页》



纸本镜片

1644年

15.4x50.5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脱粟慵炊数,貂裘肆保羞。

隆中畊凿薄,贫士节□□。

白璧千时厌,黄金不我求,

几年题柱倦,怕上仲宣楼。

歌哭悲中乐,觚稜天地穷。

扫除徒居壁,治乱遍彤弓。

箕颖固高出,岩莘何异同。

吾师是鸡舌,风雨一声雄。

甲申赠变之二首,又房老社长正,弟程邃

 

钤印

程邃(白文)



赏析

程邃(1607—1692),字穆倩,又字朽民,号垢区、垢道人、青溪朽民等,又自署江东布衣,野合道者,安徽歙县人,明末清初篆刻家、书画家。曾久居南京,明亡后客居扬州。其一生在诗、书、画、印多方面修养极高,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博采何震(皖派)、文彭(吴派)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其作品淳古苍雅,章法严谨,笔意奇古。书善篆、隶、行诸体,诗文亦有奇气。画学黄公望,中年后自成一格,纯用枯笔,干皴中含苍润。


自元以后,书家汲取墨法于画,而程邃正是代表之一。其书最具特色在于以渴墨作书,干擦运笔,时明时晦,而其渴墨又因浓淡不一,增加了线条的丰富内蕴。


江苏省美术馆所藏扇面书风属帖学一脉,力求遒媚与质朴相融。结体上多拙意,笔势横张,兼有右仰之态,多率真少雕饰,尚真求趣,极具明末文人行楷时风。作品创作于1644年,乃大明崇祯十七年,也是明朝全国性政权的最后一年。此时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交锋于华夏各地,狼烟四起,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而程邃正值壮年,一腔热血,欲报效国家以“扫除徒居壁”,却只能“歌哭悲中乐,觚稜天地穷”,遂急呼“箕颖固高出,岩莘何异同”,惟愿“吾师是鸡舌,风雨一声雄”。安邦定国的宏愿、报国无门的悲愤、革除时弊的疾呼交织于文,承载于书,留于这小小的扇面之上。让而今的我们在回望那段历史的滚滚洪流之时,默然嗟叹。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35)

丁士青 《山水》


文丨安邦


▵丁士青 《山水》



立轴  纸本设色

82.7x33.8cm

创作年代不详

江苏省美术馆藏


钤印

蜀江老渔(白文)、丁七(朱文)、

指头生活(白文)



赏析

丁士青(1900-1976),江苏镇江人,擅长中国画。自幼习丹青,有很深的传统功底,尤擅山水画、指头画。对清代京江画派风格有所继承和发扬。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镇江市国画室主任、江苏省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职务。


丁士青先生参加了当年傅抱石率领的“两万三千里江苏山水画旅行写生团”,是新金陵画派的中坚力量。作为生活在镇江地区五十余年的画家,丁士青对家乡山川的景物自然有着独到的情感与观照方式,便是将“以摹为创”变为“描绘真实山川”。


江苏省美术馆藏的这一作品没有明确的作品名,甚至没有题款,仅有几枚钤印,并不能准确判断所画为何处景物,但可以初步判断为镇江三山某处景色,其作看起来更像一幅手稿。画作起势置于画面上方左角,渔船等小景隐藏于主体山石背后,空置的前部江面扩大了画面的想象空间。作品为平远三段式构图,近景平坡叠石,上有杂树数株,有时加上细竹和茅亭,中景大片空白,表示湖水,造成空间的广阔,远景画低矮逶迤的冈峦。


远景被拉近,山水中空间的层次感被略微破坏,变成了平面结构的图式,而近乎抽象化的表现,这显然是画家主观意识的增强。远景部分用浅墨色绘出,让人的视线越过浓墨描绘的那块山石一角而向左边的未知处转将过去,画家在运用想象力进行构图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该卷山石以石青加墨渍染,表现凹凸明暗,富有立体感,设色不杂乱。整卷笔精墨妙,意境更好。


丁士青的山水有一种韵味,让我们与外界的浮躁喧嚣隔绝,让我们重归淡定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静下来,是一种远离世俗的超脱与智慧。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36)

力群 《饮


文丨陈娅


▵力群 《饮》




木刻版画

21×14cm

1941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力群(1912-2012),原名郝丽群,山西灵石人,中国著名版画家。1931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1933年组织“木铃木刻研究会”。1940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教员,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副主编,《版画》杂志主编,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力群的艺术生涯贯穿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整个历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他早年受鲁迅先生影响,以木刻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间疾苦,作品呈现出细密、明快、爽利的艺术特点。抗战时期他奔赴延安,奠定了一生忠于生活、为人民服务的创作主线,以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影响广泛的版画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探索符合大众审美的民族版画风格,作品简洁明快,富于装饰性和抒情性。


《饮》创作于力群初到延安鲁艺任教之时,是一幅关于黄土高原农民的肖像式黑白木刻,用严密交织的刀触,细密地刻画了劳动者强健的身躯,歌颂了日常劳动之美。阳光感和体积感是这幅作品的动人之处,西北农民与黄土高原浑然一体,显出一种共有的朴实和豪迈。这一时期力群的版画延续了“延安学派”的扎实作风,艺术与生活从不分离。画中透露出的拙朴质感来自于他在陕北大地的亲身体验,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往期精彩回顾

🔗VR展厅丨“可触摸的记忆——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线上展览

🔗VR展厅丨纪念李剑晨先生诞辰120周年——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剑晨捐赠作品展线上展览及作品鉴赏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23-329)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孙晓云书《运河颂》长卷及新书亮相

🔗志如初 人如菊——与画家高云不谈回归,谈出发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把传统经典当成一个“球体”,于是,我飞向它、撞击它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张天宇、陈星羽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观众在场馆入口处出示“苏康码”、身份证

经测温、安检、取票后方能入内参观

请广大观众参观时戴好口罩

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避免人员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