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预告 | 到人民中去——江苏省美术馆藏木刻版画研究展(1931-1949)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7-30



历史上没有一种艺术比中国新兴木刻更接近于人民的斗争意志和方向,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武器而存在的。

——爱泼斯坦

《作为武器的艺术——中国木刻》1948年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到人民中去——江苏省美术馆藏木刻版画研究展(1931-1949)

“Into the Masses”: Research Exhibition of Selected Woodcut Works from Jiangsu Art Museum (1931-1949)


展览时间

2021年7月1日-2021年9月21日


展览地点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1-2层展厅

(长江路266号)


主办单位

江苏省美术馆


合作机构

新华日报社 

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参展艺术家

力群 马达 王式廓 王树艺 王寄舟 王琦 

牛文 古元 戎戈 吕蒙 刘旷 刘岘 刘应洲 

刘铁华 刘蒙天 麦秆 芦芒 苏光 李寸松 

李少言 李平凡 李桦 杨可扬 杨纳维 

吴忠翰 吴耘 邹雅 汪刃锋 张怀江 

张晓非 张望 张新予 张漾兮 陆地 陈烟桥

 邵克萍 林军 罗工柳 郑野夫 珂勒惠支 

赵延年 赵坚 荒烟 胡一川 彦涵 莫朴 

夏风 高斯 郭钧 涂克 黄新波 黎鲁



前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90周年。新兴木刻在1931年的异军突起,与中国共产党的左翼文化运动密不可分。鲁迅所谓“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正是看到了木刻版画不仅是新的艺术形式,更是新的传播媒介。在国土沦丧、物资匮乏的艰苦岁月,木刻因材料随处可得且随时复制的特性,迅速取代了其他画种,跃居为新型的大众传媒手段。其简洁明快、单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利于传达鲜明形象的尖锐批判力,有效地促进了美术与革命、美术与人民的紧密结合。“为大众所支持”,既是左翼启蒙运动的根本动力之一,也是现代版画运动的核心诉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积极开办木刻展览、创办画刊画报、建立美术组织,有效提升了木刻的影响力和战斗力。解放区版画家更有意识地学习民间美术中的画像石、剪纸、窗花、年画、皮影等,发展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延安木刻范式。尤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为工农兵服务后,解放区木刻更明确地走向人民,通过贴近民间百姓的视觉图像,和鼓动大众的愿景描绘,激发出普遍的革命热情。并在开启民智、移风易俗等革命政策宣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彰显出强大的政治动员功能,更由此塑造了新中国美术的基本范式。

本次展览围绕江苏省美术馆藏木刻版画,由代表新兴木刻运动的“走向十字街头”、与代表解放区木刻运动的“走向红色热土”两大板块构成,重新探讨木刻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形式,是如何覆盖城市和农村,并透过媒介与符号的星星之火,构筑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图像传播链条。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中国共产党如此,中国木刻版画亦如此。这些刀锋饱满线条激昂的作品,实践的是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美术大众化”思潮;呈现的是中华民族从呼号呐喊到奋起抗争,进而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见证的则是艺术与国家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时代担当。

谨以此次展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国新兴木刻运动90周年。


江苏省美术馆




走向十字街头

“走向十字街头”源自于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同名文集,鲁迅欣赏其对日本社会不留情面地辛辣批评,希望也能以“先觉之声”来“破中国之萧条”。无疑,战争中断了“为人生而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尝试和讨论,任何纯粹私人的情绪和风花雪月都变得不再重要,尽可能地在图像传播中动员起广大的民众形成浩大的战斗洪流,则成为当时每一位中国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民族危难之际他们自探寻中国美术发展道路的旧梦中惊醒,开始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以刀笔为武器实践着鲁迅要求的“进步的美术家”。

这一部分呈现的作品,从彷徨、呐喊到抗争,木刻中的人物形象都凝聚了相当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这在消除沟通障碍、启蒙救亡图存的宣传中起到了革命性、鼓动性的作用,满足了特殊时代的宣传工作之需。尽管他们的艺术观念、表现方式或有不同,但其底色都是建立在人道主义和深切体验之上,以不同的视角揭露民族危机、社会苦难,为民族命运和社会正义的觉醒而呐喊。也正因此,新兴木刻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成为了整个左翼文艺运动浪潮的重要部分,成为了“接近人民的斗争意志和方向”的艺术。正如田汉感慨的那样,“象牙塔不复存在了,每一个有血性的美术家开始走向街头,走向农村,走向抗战的前线”。



部分展出作品赏析


 彷徨与凝视

 力群  《鲁迅像》 黑白木刻 13cm×10cm 1936年

王琦  《听讲演》 黑白木刻 10.3cm×11.3cm 1943年 

李平凡 《饥民》 黑白木刻 17.8cm×11.5cm 1939年

杨可扬 《教授》 黑白木刻 23cm×16cm 1947年


呐喊与悲号

陆地 《同志之死》 黑白木刻 14.5cm×11.5cm 1939年

李桦 《怒潮组画 起来》 黑白木刻 19.5cm×27cm 1947年

黄新波 《卖血后》 黑白木刻 33.5cm×22cm 1948年


抗争与救亡

刘铁华 《东北健儿》 黑白木刻 20.5cm×16.6cm 1930年代

刘岘 《巩固团结抗战到底》 黑白木刻 9.3cm×10cm 1938年

荒烟 《末一颗子弹》 黑白木刻 17cm×36.7cm 1943年

张漾兮 《咱们自己的队伍来了》 黑白木刻 24.5cm×35.5cm 1949年



第二章

走向红色热土

“西安事变”之后,曾在鲁迅教导下、充满正义与理想的年轻人陆续奔向延安。这片抗战中的红色热土,对诸多进步青年充满着强大的吸引力。1936年到1940年间,上海左翼版画家胡一川、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黄山定、张望、力群等相继到达延安,与彦涵、罗工柳、古元、夏风、牛文等青年艺术家共同成为了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师生,也是日后“延安学派”的中坚力量。

解放区木刻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由鲁迅培育起来的新兴木刻传统;一方面又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革命需要,在农村改革和工农兵群众审美取向的结合中完成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区,赋予了创造性的形象表达。

在艺术内容上,解放区木刻从表现城市贫民的苦难转向了宣教农村的新气象、新生活;在艺术形式上,解放区木刻从借鉴外来形式转向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尤其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解放区的艺术实践更鲜明地体现出深入生活、深入人民、深入农村的新面貌。这一“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积极经验,也成为日后新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宝贵财富。



部分展出作品赏析


到工农兵群众中去

力群 《饮》  黑白木刻 21cm×14cm 1940年

 王式廓  《改造二流子》 套色木刻 16.5cm×25.5cm 1942年

 胡一川 《牛犋变工队》 套色木刻 11.7cm×19cm 1943年

 彦涵 《豆选》 黑白木刻 28.5cm×37cm 1948年


 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古元 《烧毁地契》 黑白木刻 28cm×18.3cm 1947年

彦涵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黑白木刻 21.7cm×18.4cm 1943年

刘蒙天 《红军强渡大渡河》 黑白木刻 28.5cm×46cm 1946年

莫朴 《我们活跃在苏北》 黑白木刻 10.8cm×23.5cm 1941年


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

罗工柳 《卫生模范》 黑白木刻 11cm×11cm 1942年

张晓非 《识一千字》 套色木刻 20cm×14cm 1944年

力群 《丰衣足食》 套色木刻 17.4cm×23cm 1944年

夏风 《光荣参军》 黑白木刻 12cm×18cm 1947年



往期精彩回顾


🔗资讯|用笔墨丹青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精品展”精彩开幕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330-336)

🔗VR展厅丨百年征程——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精品展

🔗VR展厅丨“可触摸的记忆——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线上展览

🔗众美大观丨江苏美术馆馆际联盟藏品展(一)

🔗VR展厅丨纪念李剑晨先生诞辰120周年——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剑晨捐赠作品展线上展览及作品鉴赏

🔗翛然物表,与古为徒 ——与宋玉麟谈艺术和传承

🔗志如初 人如菊——与画家高云不谈回归,谈出发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供 稿:陈 娅

监 制:宗 洁

编 辑:陈 也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观众在场馆入口处出示“苏康码”、身份证

经测温、安检、取票后方能入内参观

请广大观众参观时戴好口罩

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避免人员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