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03-209)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10-07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传媒学院教师 吴昌明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03)

魏紫熙《山水有清音》


文丨庄芸


魏紫熙《山水有清音》

魏紫熙

山水有清音


立轴  纸本设色

69.8x46.5cm

199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山水有清音。一九九六年五月,八十老人画于南京清凉山下,魏紫熙。


钤印:魏(白文)、紫熙(朱文)、九十年代(朱文)、云山涂抹老金陵(白文)


赏析

魏紫熙(1915-2002),河南遂平人。1931年考入河南艺术师范学校,早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后移居南京,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江苏省国画院办公室副主任等职,是“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魏紫熙在画法上以“四王”入手,上溯马远、夏圭、李唐、范宽等。南北两地的生活经历和多年的写生积累,让魏紫熙的画风自有北方雄浑的气势,同时也兼具南派韵味,气势磅礴、苍秀齐出。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魏紫熙先生暮年愈发对中原故土山水的多姿多彩萦回不忘。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作品《山水有清音》创作于1996年,画面中山势峻拔,瀑布飞挂,云雾蒸腾。画家以浓笔勾勒山形,或折带或斧劈,皴法各具,将山石的凝重雄浑展现淋漓。山间瀑布则用淡墨以颤笔轻画,自右而左、从上至下,水晕墨渗,让人置身长虹饮涧、飞瀑如练、轰然鸣响的美景中。“除了学习传统,我常写生不辍,从未规定自己要用哪种方法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正如画家所说,他一生脚不停歇、笔耕不辍。在他的笔下,山川云壑都在“有法、无法”之间尽现群峰竞秀、博大雄奇之美。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04)

张新予、朱琴葆《雪夜明灯》


文丨王坚如


▵张新予、朱琴葆《雪夜明灯》 

张新予、朱琴葆

雪夜明灯 


水印木刻

71.6x68.3cm

197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张新予(1932-2009),出生于江苏泰兴,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是江苏省水印木刻画派主要创始人之一。1947年参加工作并开始发表版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大展中获奖。曾任江苏版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朱琴葆(1934-2019),出生于江苏无锡,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是江苏水印木刻画派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江苏版画家协会副会长、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等职。


张新予与朱琴葆为浙江美院同班同学,毕业后结为夫妻,被誉为中国版画界的“伉俪双杰”。许多版画作品由他们夫妇共同创作,朱琴葆主刻,张新予主印。曾在巴黎、南京、杭州、济南等城市举办夫妇版画展。参加过众多国际美展和全国美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收藏。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南京梅园新村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雪夜明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描绘了周恩来在寒冷的大雪天工作到深夜的情景。《雪夜明灯》是一幅套色水印木刻作品,完成于张新予、朱琴葆夫妇版画创作的成熟阶段,是一幅主题突出、寓意深远的作品。漫天飞雪是画面的亮点,画家夫妇在印制技巧上借鉴了中国画表现雪景的方法——将钛白洒于木刻板面,真接拓出了“似雪飞花”。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05)

伍霖生《巍峨长白山》



文丨邹佳睿


▵伍霖生《巍峨长白山》

伍霖生

巍峨长白山


立轴纸本设色

131.2.3×66.8cm

197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巍峨长白山。一九七九年夏月,为建国三十周年纪念写于南京。伍霖生。江苏省美术馆建馆六十周年纪念。伍霖生,又记。


钤印:伍(白文)霖生(朱文)伍(朱文)

江山如此多娇(朱文)七十年代(朱文)

赏析

伍霖生(1924-2008),浙江瑞安人。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傅抱石。曾执教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国画教研室主任。1978年后任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伍霖生随傅抱石习艺20余年,继承并整理研究傅抱石的艺术理论及中国画技法。他通过对傅抱石先生的讲课稿与谈艺录的记录与研习,在山水画的创作之路上依循傅抱石的写生思想,以造化为师,以生活为范,在写生中领悟古法,探索新法,创造自家之法,完善山水画的自我语言表达。


20世纪70—80年代是伍霖生创作的高潮时期,很多重要的主题性山水作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此幅表现东北风光的《巍峨长白山》也在其中,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所作。以俯视表现出长白山的巍峨与壮丽,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伍霖生的创作为祖国河山立传,足迹遍神州,将对新中国的歌颂与山水画技法融合起来,在他笔下呈现出磅礴之中见清润的特征,与他同时代的“新金陵画派”的画家们一起构筑起当代山水画的重要篇章。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06)

彦涵《冬学》



文丨陈娅


▵彦涵《冬学》

彦涵

冬学


黑白木刻

12.5x18cm

194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彦涵(1916-2011),江苏省东海县人(今连云港市)。1935年考入浙江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潘天寿。1937年抗战爆发,他选择奔赴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木刻训练班,逐渐形成朴素而富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是“解放区木刻”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解放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担任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版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彦涵踏入艺术殿堂之初,有一位先生曾对他说:“你不要去画风花雪月,而要画沧海桑田。”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彦涵“一手持枪,一手握笔”,将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和在苦难命运中磨砺出来的刚毅与勇气,融入了自己的艺术,使之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的经典。


彦涵善于表现典型事件和生活场景,1943年,延安掀起了扫盲运动,他创作的木刻《冬学》真实反映了不识字的农民在窑洞里学习文化的情景。“冬学运动”即是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对根据地群众进行的免费义务教育。画面借鉴民间美术样式,尽量采用阳刻以适应延安当地民众的审美趣味。黑白木刻朴素粗犷,无论线条、空白、明暗对比、曲线的使用、空间的安排,甚至是地平线的高度,都涵盖在单纯的统一性之中,这就是作为“武器”的木刻所呈现出的独特绘画性质,充分展现了“延安学派”如何开启并实践“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理想。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07)

赵朴初 《自撰诗牛之赞》



文丨吴振


▵赵朴初《自撰诗牛之赞》

赵朴初

自撰诗牛之赞


纸本立轴

137×66.3cm

198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忍辱负重,艰难劳止。回首丘山,折齿孺子。食草一抔,乳如江流。鞠躬尽瘁,无怨无尤。犄欤至哉,人民之牛。

牛之赞。乙丑元日书旧作,朴初。


钤印:赵朴初(朱文)

赏析

赵朴初(1907-2000),原名赵荣续,晚年号开翁,安徽安庆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等职。著有《滴水集》《片石集》等。


赵朴初自幼成长于传统文化的浸润之中,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他酷爱诗词与书法,一生勤于翰墨,他的书法源于传统,筑基于晋唐碑帖,又广师古法,学习大家书风,博观约取,临池不缀,再经过个人融会贯通,开拓创新,最终形成方正挺健、圆润沉雄的赵氏书体,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时代笔墨精神和显著的个人特色。


1967年8月,赵朴初曾作诗《感遇》,以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忍辱负重,艰难劳止。回首丘山,折齿孺子。食草一抔,乳如江流。鞠躬尽瘁,无怨无尤。犄欤至哉,人民之牛。”1985年正月初一,正值乙丑牛年,赵朴初再作此诗,题名“牛之赞”。此时赵朴初已近耄耋之年,书法风格趋近成熟。此幅作品章法疏散远淡,结构谨严,字间距明显却笔断意连,意境悠远。全篇以浓墨书写,下笔坚实有力,点画干净爽利,墨丰笔健,自然流畅。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08)

亚明《安徒生的家乡》



文丨王晓露


▵亚明《安徒生的家乡》

亚明

安徒生的家乡


立轴纸本设色

44.9×47.2cm

8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安徒生家乡。写于丹麦欧登塞,亚明。


钤印:亚明画印(白文) 沙砚居(朱文)

赏析

亚明(1924-2002),原姓叶,名家炳,后改名亚明,安徽合肥人,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作品选集》《亚明画集》《亚明近作选集》等,是“新金陵画派”的中坚推动者和组织者。


亚明幼时贫寒,少时从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0世纪50年代始,专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曾长期主持江苏美术界工作,负责筹建中国美协江苏分会、江苏省国画院,成就卓著于人物画和山水画,又深研中国画理。1960年,作为副团长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跨越祖国山河二万三千里进行写生和创作,生动诠释了写生对中国画图式嬗变的影响,实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思想上、笔墨上的一次历史性大变革。


50年代起,为了新中国的外交需要,国家派文艺工作者出国访问,开展积极的文化艺术交流,亚明多次率团赴访问写生。江苏省美术馆藏《安徒生的家乡》正是亚明80年代赴北欧写生创作的作品。画面俯瞰“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欧登塞是丹麦第三大城市,童话气息浓郁。成片的树林铺满画面底部,传统北欧建筑风格的砖石房屋蜿蜒延伸向远方,建筑的尖顶高耸入云,一片和谐的异域图景。整幅作品以点线造型为主,浅设色彩,用笔纵肆、灵动率真、跌宕有致,富有节奏感。亚明曾说:“当我涉足海外,我以一位中国艺术家的的眼光去感受、体验异国的风土人情;当我拿起画笔,我希冀通过传统笔墨,来跨越东西方之间的‘鸿沟’。”正如亚明所期望的,我们从此幅作品中读出了恬静祥和的意韵。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09)

薛珍 《让城市变得更美》 



文丨夏一栋


▵薛珍 《让城市变得更美》 


薛珍

让城市变得更美


水彩画

38×55.5cm

195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薛珍(1902-1992),字席儒,江苏兴化人。工画,兼擅西画,所作水彩画水色淋漓,妙趣洋溢,具有东方民族特点。曾任教于江苏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淮阴师范、太仓师范、重庆师范、江宁师范等。


薛珍的水彩画《让城市变得更美》,表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以生产建设作为主题,体现了新生共和国百废待兴、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作品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朴素而又乐观向上,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


画面通过水彩来表现,让画面肌理自然生动。整幅作品结构严谨,疏密有致,色调温暖。远处的城门楼传达出强烈的时代气氛,人物与红旗的刻画十分生动,色彩对比既强烈又协调,通过色调的浓淡和位置的高低,使人物、拖拉机、树木、建筑、云彩错落有致,给人以真实感,表现了劳苦大众共同生产、建设的时代风貌。画家用速写式的笔法描绘劳作的人民,用笔简洁,纯净。人物形态各异,简洁生动,体现了画家深厚的造型能力和自如的表现风格。




往期精彩回顾

🔗资讯丨“真情清韵映平生——康平百年纪念作品回顾展”捐赠仪式暨艺术座谈会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

🔗预告丨“真情清韵映平生——康平百年纪念作品回顾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预告丨“江海漫游者——水韵江苏·版画精品文献展”将于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两院一室·创作研究之二|孙俊·架上绘画本体在当代的文化价值

🔗5.18国际博物馆日|让艺术走进生活

🔗展讯丨多元∞计划:2022第一回 “步履不停——李莹·王勇双个展”正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VR展厅丨家山——方骏艺术展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因修缮需要,暂不对外开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