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被绿色库布其吸引!一起跟随他的镜头开启沙漠之旅~

2017-06-07 鄂尔多斯发布


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往往伴随着最极端的贫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最朴实却充满了辩证思维的发展观,对于世代生活在沙漠地区的农牧民来说尤为重要,他们比任何人更渴望绿色,在这里,绿色就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希望。“吹尽狂沙始到金”,在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10万农牧民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两座山论”的发展理念,找到了开启致富之门的“绿色钥匙”。


库布其沙漠距北京直线距离仅800公里,曾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30年前,这里曾是不毛之地,农牧民们饱尝沙漠生活的苦涩艰辛。如今,经过科学治理,这片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1/3已经披上了绿装。库布其沙漠的巨变,吸引了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的造访,2016年9月、2017年4月,他先后两次来到中国库布其沙漠,拍摄这里生态美、百姓富的新风貌,向世人呈现了一座不一样的沙漠,他的作品引起了数百万海外网友的点赞。


20年来,乔治•斯坦梅茨自驾飞行动力伞,飞遍全球沙漠,通过独特的视角,呈现了荒凉大漠的凄美与壮观。即便有着如此丰富的沙漠摄影经历,但当他翱翔在库布其沙漠上空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沙漠意味着环境的恶劣、资源的贫瘠和居民生活的困苦,但中国的库布其沙漠不一样,这是一座绿色的、有希望的沙漠。”


乔治•斯坦梅茨眼中的这座沙漠究竟有什么不同?让我们跟随他的镜头,开启库布其沙漠之旅吧。


【生态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库布其沙漠,“生态”二字已经深入人心。乔治•斯坦梅茨 摄


1.86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1/3已经披上了绿装。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树长沙降,当地创新的“迎风坡造林”技术,使沙丘高度整体下降50%。乔治•斯坦梅茨 摄


如今,库布其沙漠每年的降雨量约310毫米,沙尘天气大幅减少,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沙尘暴减少,也得益于库布其的绿色行动。乔治•斯坦梅茨 摄


库布其沙漠之中,七星湖湖水旖旎,水波不惊,水鸟翔集,沙色空朦,水草丰美,景色迷人。乔治•斯坦梅茨 摄


库布其沙漠里的绿化与修路同步进行,在沙漠中修路极其困难,刚修好的路,一夜之间就会被风沙掩埋。乔治•斯坦梅茨 摄


这里的人们采用“网格固沙”法,沿路种植沙生植物,保护公路,同时也绿化了沙漠。乔治•斯坦梅茨 摄


5条全长343公里的公路纵横交错,将广袤的沙漠化整为零,分而治之。乔治•斯坦梅茨 摄


每年的地球日,库布其沙漠都要举行植树公益活动,图为2017年4月22日,第48个世界地球日库布其沙漠植树活动的场景。乔治•斯坦梅茨 摄


30多年前的牧民旧居先已被沙漠绿洲“包围”,成为记录库布其人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乔治•斯坦梅茨 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茫茫大漠终成绿洲。人们将“绿色中国梦”书写在了这片广袤的沙漠上。乔治•斯坦梅茨 摄


【百姓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库布其的牧民也获益良多,人均年收入从1990年的不足400元,增长到现在的1.4万元。乔治•斯坦梅茨 摄


沙漠里的春耕,库布其大力发展甘草生态建设,农牧民种下的甘草不仅用作药材,还能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让贫瘠的沙漠变成绿色银行。乔治•斯坦梅茨 摄


曾经散居在沙漠里的农牧民如今都住进了现代化的“牧民新村”,搞起旅游、牧家乐、当起生态工人等,多元化的就业机会,让他们从生态难民转变为生态富民,年收入几十万元,可谓沙漠里的“金领”。乔治•斯坦梅茨 摄


沙漠里的孩子,也拥有了一所现代化的学校——亿利东方学校,一站式教育机制,在这里可以完成沙漠人从出生到就业的链条式教育。乔治•斯坦梅茨 摄


骆驼曾经是沙漠里的唯一交通工具,如今成为向人们展示生态美景的载体。乔治•斯坦梅茨 摄


在库布其沙漠,人们为改善植物生存环境,采取禁牧措施。尤其是在春季,为保护刚种下的植被不被牛羊啃食,牛羊多是在圈舍中度过,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牧民们也会让羊群到开阔沙地里活动一下。乔治•斯坦梅茨 摄


库布其沙漠是世界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也是沙漠地区的“绿色脱贫样本”。乔治•斯坦梅茨 摄


独特而美丽的沙漠绿洲风光成为旅游、越野爱好者、体育赛事的新选择。乔治•斯坦梅茨 摄


藏身在库布其沙漠里的“世界最大敖包”。乔治•斯坦梅茨 摄


【产业兴】


1999年,由中国治沙企业亿利资源集团修建的第一条库布其穿沙公路建成通车,揭开了大规模防沙治沙的序幕。如今,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网,让沙漠出行十分便捷。乔治•斯坦梅茨 摄


亿利种质资源库培育了1000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绿色种子。乔治•斯坦梅茨 摄


中国西北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乔治•斯坦梅茨 摄


运用沙漠里的光热等资源创新发展“治沙+发电+种植+养殖+扶贫”的生态光伏产业。乔治•斯坦梅茨 摄


库布其沙生植物园占地5000多亩,栽植了当地以及从世界其他地区引进的稀有和濒危的沙生、旱生植物500余种。乔治•斯坦梅茨 摄


库布其沙漠里的生态农业。乔治•斯坦梅茨 摄


2010年,内蒙古亿利黄河大桥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内蒙古沿黄经济圈全面连通。乔治•斯坦梅茨 摄


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实践和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树立了典范。全球大型沙漠论坛——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库布其七星湖作为永久会址。乔治•斯坦梅茨 摄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会议中心,该论坛是致力于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乔治•斯坦梅茨 摄


乔治•斯坦梅茨给当地农牧民看他拍摄的图片。中国网 杨佳/摄


🔻猜你喜欢🔻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第六届库布其沙漠论坛协调会议召开

我们需要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志愿者招募火热进行中!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logo设计公示



来源:中国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148jt3j3&width=500&height=375&auto=0

温馨提示:“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城市形象宣传片,即日起在CCTV-4《海峡两岸》/CCTV-1/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放最新版本广告片。敬请留意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