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史 | 魏晋北朝时期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博物馆 甄自明
魏晋北朝时期,鄂尔多斯成为北方、西北民族南下东进中原的通道,“杂胡”聚集,史称“羌胡地”。前赵、后赵、前秦、后秦都曾占据这里。
大夏国与统万城
“十六国”时期,占据着鄂尔多斯大部分地区并以南部为中心的是匈奴的一支,名叫“铁弗”部。铁弗是由匈奴男子和鲜卑女子婚配形成的部落,原居于并州(今太原),公元310年,受到拓跋鲜卑的攻击,其首领刘虎带领部众,来到鄂尔多斯地区。公元407年,铁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赫连”,意为帝王乃上天之子,其显赫的地位名声与天相连。公元418年赫连勃勃在长安城灞水筑坛称帝,又还师统万。大夏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北部、鄂尔多斯地区、山西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的部分地区。
公元413年,赫连勃勃驱使十万人在朔方水(今无定河)北、黑水(一说为今纳林河)之南营建大夏国都,取统一天下,君临万方之意,将都城定名为统万城。据史料记载,统万城历时7年方建成,规模十分宏伟。统万城采用“蒸土筑墙”方法修建,锥入一寸,处死工匠,修建异常坚固,虽经1500年风雨侵蚀,依然巍峨挺立,雄踞北国。现在城垣遗址的高度从2米至10米不等。四城角各有角楼,西南角角楼保存最好,现今仍高达30米,城墙外部均有防御性的马面建筑。该城为鄂尔多斯高原上惟一的古代都城。❶
鲜卑进占鄂尔多斯
公元386年,鲜卑人的杰出领袖拓跋珪复兴拓跋部,征服了四周强邻,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398年,拓跋珪从盛乐迁都平城(今大同),即魏皇帝位,从此北魏王朝正式开始。423年,拓跋焘继位,425年北魏发动攻取大夏国的战争,最终于431年灭掉夏国,鄂尔多斯地区归属鲜卑族的北魏统驭。北魏政权开始在鄂尔多斯设州、镇、郡、县。为了防止北方柔然族的侵扰,北魏曾在北部沿边设置了六个军事重镇,称作六镇,其中怀朔、沃野二镇的防区涉及到鄂尔多斯沿黄河的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
敕勒族的游牧天堂
北魏统治期间,在鄂尔多斯地区游牧的有大批敕勒族。敕勒族又称丁零、因他们善于造车,且“车轮高大、辐数至多”,又被称为“高车”。北魏攻灭大夏国后,拓跋焘以河西水草丰盛,遂把鄂尔多斯地区划为牧场,派官监督管理,养马、骆驼、牛羊无数。在这些牧场从事牧畜的主要是敕勒族,在鄂尔多斯游牧的称“河西敕勒”。鄂尔多斯地区的畜牧业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464年,河西五部高车人“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与此”。北魏皇帝赴河西,亲临高车五部的祭天盛会,真是盛况空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套等地敕勒族人民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状况。敕勒族民众对漠南包括鄂尔多斯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注释:
1. 张占霖主编:《鄂尔多斯文化·文物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来源:鄂尔多斯博物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148jt3j3&width=500&height=375&aut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