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一粒沙!
先给你看几张照片,猜猜这是哪里?
星空、水面、灯火……你可能想不到,这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东缘的响沙湾景区。
“库布其”,蒙语意为弓上的弦。库布其沙漠因处在黄河之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库布其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
说起来
你印象中的沙漠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但响沙湾的打开方式却是这样
↓↓↓
这样
↓↓↓
和这样的
↓↓↓
这个沙漠里的5A级景区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不过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1984年,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旧称)旅游局将响沙湾开辟为旅游接待站。1991年,响沙湾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线景点。但响沙湾接待站由于机制不灵活,入不敷出,经营惨淡,是一个只有三间简陋蒙古包、资不抵债的国营接待站。
1999年7月,政府开始对响沙湾旅游接待站进行重组转制,接待站被组建为内蒙古响沙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理顺了机制,再加上坚持“沙漠是唯一的资源”,主打“我是一粒沙”——让游客能够享受沙漠、融入自然的理念,响沙湾的发展实现了逆袭。
其实,在整个库布其,从“恨沙恼沙”到“治沙用沙”的不止响沙湾一处。
那些年,库布其的人们睡在“沙堆”里
“前些年村周边全是明沙梁,土地也全部被沙化了,房前屋后都有沙圪梁,沙丘经常滚上房顶,晚上睡觉还得顶门,不顶门沙就从家里滚进来了,实在是太危险了。”
▲上世纪90年代 快要被沙掩埋的房屋
“风沙一起尘飞扬,四顾茫茫不见家。一天吃进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1988年,沙区人民的土坯房日复一日承受着流沙的冲刷和侵蚀
▲1988年,当地经历了50次沙尘暴侵袭
▲治沙人搭建沙障防沙
如今,牧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坚持多年的生态修复让道图嘎查焕然一新,分散在沙漠中的牧民得到集中安置,从破旧的泥土房住进光明几净的新家。
▲俯瞰道图嘎查牧民新村全貌
▲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新村共有36户牧民,其中有32户开起了牧家乐
▲当地村民在自家小院里摘蔬菜
▲达拉特旗沿河农业区的防护林网
那些年,库布其的人们都吃过草籽
“黄沙漫天,放眼望去除了连绵起伏的沙丘,还是沙丘,周围的农牧民没处放牧,每家仅有的几亩耕地也不断被流沙挤压,如果再不种树,可能连家都没了。”
▲上世纪80年代,黄沙漫天,倚坐在枯树干上的沙区牧民孤独的守望
“风沙天气特别多,而且风沙特别大,春季种地十分困难,刚长出来苗苗就被风沙刮死压死了,往往要种两三茬才能成活,产量特别低,生活十分艰难。”
▲上世纪80年代,随处可见的土房子和守家的老者
▲当地进行网格化治沙
如今,库布其靠沙吃沙,沙里淘金
几代人孜孜不倦,收到越来越显著的成效。
▲沙漠里迎来了候鸟安家
以杭锦旗为例,2000年杭锦旗的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达到7.3%和30%。2015年,这两个数字已经分别提高到了18.5%和75%。
▲杭锦草原,牛羊回来了
亿利集团库布其生态光伏电站站长田俊廷介绍说,光伏发电收益每年实现净利润1.7亿元,“板下经济则全部给了农牧民。”
“板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光伏板下种植的耐寒耐旱甘草,也被称为“沙漠之花”。它能改良增肥沙地盐碱地,达到治沙效果。
▲“沙漠之花”甘草
水气种植法了解一下️
十几秒可种一棵沙柳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1346yehfjb&width=500&height=375&auto=0
那些年,库布其的人们出行只能骑骆驼
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杭锦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东西走向的库布其沙漠占了杭锦旗面积的40%,并硬生生阻断了杭锦旗沿河与梁外的交通。
▲上世纪80年代,骆驼是农牧民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
1997年,时任杭锦旗交通局局长的白富华带领技术人员头顶烈日,赶着毛驴走进沙漠腹地,勘测线路。
1997年6月16日,穿沙公路破土动工。为保证新修的公路不被流沙掩盖,当地组织了7万人次治沙大会战,扛树苗、铡柳条、平沙丘、打沙障……边修路边治沙。
有人回忆说,当时沙地上搭起露天大食堂,20多人一口锅,铁锹当铲,沙坑作灶,沙子卷进锅里,半饭半沙,被笑称为“沙拌饭”。“清汤挂面碗底沙,夹生米饭沙碜牙,帐篷卧听大风吼,早晨起来脸盖沙”,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穿沙公路修建工地
如今,“死亡之海”变成“希望之海”
历时三年,13万人的汗水铸就了一条115公里的油路,自南向北,硬生生将沙漠拦腰“劈断”。
▲穿沙公路鸟瞰
白富华回忆说,修了穿沙公路,改变了沿线2万多贫困人口的命运。“人们思想才认识到,这个库布齐沙漠是可以治理的。”
▲穿沙公路两侧绿意盎然
如今,库布其沙漠已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形成了响沙湾、七星湖、恩格贝等一大批知名沙漠生态旅游品牌。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生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实现收入24.6亿元。昔日的“死亡之海”变成了“希望之海”。
“曾经,钱学森和第一代植树治沙人、全国劳模宝日勒岱对话时提出,“沙漠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今天,库布其给出肯定的回答。
2017年7月29日,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强调,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
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又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2014年“世界地球日”,库布其沙漠企业工人、当地农牧民、青年志愿者奔赴植树现场。
库布其治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成功样本。
狂野的热沙、坚韧的沙柳、漫天的繁星……从战沙斗沙到与沙漠和谐共生,从“治沙防沙”到“绿富同兴”,库布其的呼唤在这片土地回响。
”人不负绿,绿定不负人。
来源: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