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清高的豆瓣这次还是没能撑住
今晚,一大批文艺青年要失眠了!明天开始,豆瓣旗下的两款应用正式宣布“死亡”。唉,情怀最终难敌现实! “无价值的老用户”最终成了豆瓣现实求生的牺牲品。
最后一次更新?网友极力挽留
今天,打开“豆瓣一刻APP”和“豆瓣东西APP”,一切看似“平静”,除了“今日一刻”上置顶的告别书《这一刻,与你们道声再见 豆瓣一刻停止运营通知》,以及豆瓣东西下一大片红色区域的下线通知外,在更新的内容看不出一丝伤感的离别情。
但从明天起,所有的更新都将全部暂停。历时三年的“一刻”与“东西”,将正式消失。
对此,“豆粉”一片哀嚎。
从8月10日传出豆瓣要下线“一刻”与“东西”消息以来,数千条留言试图挽留“一刻”。但此刻的豆瓣,显然自顾不暇,狠下心要告别这些“没有价值”的“实验性产品”。
割舍没有现金流的实验产品
豆瓣CEO杨勃(阿北)内部信中称,下半年豆瓣各线开始启动独立预算,管理各自的产出和成本。此举显然是为赴海外上市做好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豆瓣直言“会关闭一些长期没有起色或小规模营收的产品和业务” ,其中包括一拍一、豆瓣东西、同城票务交易和豆瓣一刻。甚至有消息传出,豆瓣接下来还会继续关停“豆瓣FM”。
事实上,豆瓣一直以来不缺流量和人气,在豆瓣38万个小组里,与购物直接相关的小组超过20,000个,小组中最大的一个类别就是“购物导购”。看中了这个领域拥有的高流量,豆瓣试图走一条电商变现的道路。但由此产生的“豆瓣东西”最终沦为一个不温不火的导购平台——这里有成百上千“中看不中用”的创意产品,也有一群导购达人,但始终无法换来高现金流。
成立于2005年的豆瓣,文艺了十二年,也与金钱擦肩而过十二年。同时期的各家公司,早已在上市和盈利的道路上一骑绝尘,唯有豆瓣特立独行,靠着“不刻意商业”的模式执着守候着小众人的精神角落。
豆瓣在广告的投放上一直选择与自己平台相符合的,对于一些影响用户体验的广告,豆瓣一直很抗拒,这也使得豆瓣的广告收入很有限制。豆瓣从音乐、电影、图书的评论起家,发展至今,或许你会在看一部电影之前去豆瓣电影上查看评分,然后立刻跳到美团、大众上去买电影票,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豆瓣其实也有买票功能。豆瓣的文艺定位,使得它和商业从来没有很好的融为一体。
接下来,豆瓣要赚钱
豆瓣坦言,接下来整个团队会更聚焦在核心的业务上。在豆瓣未来的规划中,"豆瓣时间”将作为核心品牌和团队,成立以营收为目标的内容事业部。
2017年3月7日,豆瓣上线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首期专栏为北岛主编的音频节目——《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豆瓣时间主要邀请学界名家、青年新秀、行业达人,精心制作付费专栏,每个专栏包含数十期至上百期不等的精品内容,以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豆瓣时间上线五天后,销售额过百万,7天付费订阅用户过万。付费阅读仿佛让豆瓣在商业模式上看到了新的希望。
发展至今,豆瓣一直都依靠一群死忠粉在支撑。而豆瓣也始终坚持给用户一个“清高自傲”的自留地。如今,这个平衡,终于要被打破,过去自由自在的豆瓣如今却是激进而决绝。不知,当年相随的用户会有多少愿意继续追随?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