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特币的文化类型及其历史位置(5000字)

刘教链 刘教链 2022-08-13
芝加哥大学历史学教授艾恺在2019嵩山论坛


目录
引子
元历史
文化的三种类型
历史从未终结
宇宙历史观
密码朋克宣言
数字文明的诞生
比特币的文化类型
 
 
引子
 
一周前在“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2019年大会上听芝加哥大学历史学教授艾恺(Guy Alitto, 1942-)所作的主题演讲《梁漱溟与后设历史》,颇受启发。随即在下午的经济分论坛上,我所作的区块链主题报告中,分享了一些启发和感悟。下面把部分内容整理成文,与各位读者分享。
 
元历史
 
艾恺教授所说的“后设历史”一词,是英文术语“meta-history”的一种翻译。“meta-”在这里指的是从某个学科中进一步抽象出更高阶的元规则和元逻辑。所以另一种译法“元历史”可能更容易直观理解。
 
按照艾恺教授的说法,他使用该词,是用来指称“宏观叙事(grand narrative)”这种历史写作类型,通过探索历史过往所形成的规律模式,将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用这种规律模式加以诠释。
 
从1960年代开始,专业的历史学者就越来越开始采用这样的历史研究方法了。以我粗浅的理解,最靠近大家身边的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1976-)在2014年出版的那本流行全球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了。正是在这本书中,赫拉利教授指出:“人类可以构建共同想象的现实,即共同的信念,从而进行大规模团结合作,这是认知革命赋予人类力量的核心。”而在所有的共同想象中,金钱(货币)是最有力量的一种。“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就算是在宗教上水火不容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也可以在金钱制度上达成同样的信仰。”“比起语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钱的心胸更为开阔。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有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文化的三种类型
 
艾恺教授介绍了梁漱溟(1893-1988)关于人类文化的三种类型(术语“理想典型”,ideal types)划分,也就是人类的意志和欲望在面对自然和环境所带来的阻碍时所做出的三种不同的反应方式。
 
这三种文化类型分别是,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向前进”的进取式文化(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以满足物质需求和欲望),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向侧移”的平衡式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以印度文化为代表的“向后退”的自律式文化(抑制自身欲望以追求精神升华)。梁漱溟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从前一种文化进步到后一种文化。通俗地讲,就是先吃饱肚子,再保护环境,最后追求精神满足。
 
“在第一阶段的演化中,人类富侵略性地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所凭借的是智谋算计,与基于个人权力原则的有效率的组织。现代西方文化启蒙人类意志,将自私自利与理性计算结合,征服自然环境,发展出现代化工业。第一阶段无可避免的会产生‘科学’和‘民主’。”
 
经济上的凯恩斯主义,商业上的消费主义,货币的信用超发和通货膨胀,资本的贪婪增值,都是这一阶段文化的产物。
 
历史从未终结
 
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1952-)一篇《历史的终结》震惊世界。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抵达了它的终极目标——自由主义的民主制(Liberal Democracy)。
 
很快,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 1927-)撰写《文明的冲突》(外交事务杂志,1993)对福山的观点进行反驳,激发了世界范围的讨论。亨廷顿预言,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民主将会后退。他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文化与文明才是具有意义的单位,而不是国家。20世纪是民族国家互相冲突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意识形态与文化之间互相冲突的时代。
 
这种文化与文明之间的互相冲突,是更高一个维度的冲突,是超国界、超主权、超时空的。
 
宇宙历史观
 
法国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德日进(Pierre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在他主要的哲学著作《人的现象》中从宇宙历史观的高度来阐述整个宇宙进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宇宙的生成(从无机物到生命);第二阶段,人类的生成(出现人类以及凌驾于生物圈之上的集体意识);第三阶段,基督的生成(人类进化到最终点——奥米加点,Point Omega)。
 
德日进认为,人类由于心智层的发展,自觉地朝向统一的方向迈进,全人类达到最终的大综合,人类进化终于达到其“最终点”——“奥米加点”。这“最终点”具有无限的吸引力,它能使心智层实现宇宙进化最后一次飞跃,突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扬弃物质,使人们进入到“超个人”、“超国家”、“超种族”、“超意识”和“超时空”的完全精神化境界。
 
德日进的“奥米加点”和梁漱溟的“终极目标(Telos)”十分相近。巧的是,赫拉利教授在《人类简史》风靡世界之后又出版了一本新书《未来简史》,在书中,他预言道:“如果说第一次认知革命是因为智人的DNA起了一点小变化,让人类拥有虚构的能力,创造了宗教、国家、企业等概念,使其成为地球的统治者;那么未来,算法和生物技术将带来人类的第二次认知革命,完成从智人到神人的物种进化。
 
密码朋克宣言
 
就在亨廷顿教授发表《文明的冲突》的同一年,密码朋克运动创始人之一、美国数学家、程序员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 ?-)撰写并发表了密码朋克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密码朋克宣言(A Cypherpunk's Manifesto)》。正是这篇宣言,为15年后诞生的比特币指明了方向。
 
让我们把这一宣言全文辑录如下:
 
在电子时代,对于开放的社会来说,隐私必不可少。隐私不同于秘密。隐私是某人不想公之于众的东西。而秘密,是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东西。隐私是一种权力。它让某人有权决定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
 
如果双方进行某种交易,那么他们各自拥有这一互动的记忆。双方都有权陈述各自关于此次交易的记忆。谁能够禁止他们发言呢?或许有人能够通过立法来禁止,但相比于隐私,言论自由对于开放社会来说甚至更加重要。我们不会试图限制任何言论。如果许多人够在同一个论坛上发言,那么每个人相当于对所有人发言,这样就可以同时积累个人和众人的知识。电子化的交流让这一小组得以实现,即使有人想要禁止小组产生,他也不可能成功。
 
因为我们渴望隐私,所以我们必须确保交易双方仅获得交易所需的信息。因为任何信息都可能在交易中提及,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暴露最少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信息并非必不可少。当我在商店里购买一本杂志,付钱给店员的时候,他没有必要知道我是谁。当我要求我的电子邮件服务商发送和接受消息时,他没有必要知道我在给谁发送信息,我发送了什么,或者别人对我说了什么;他只需要知道如何从这里获得消息,我欠他多少服务费。当我的身份在交易中被服务商暗中获取了,我就没有了隐私。我无法再选择性的披露我的信息;我只能被迫一直处于暴露的状态。
 
由此可见,保护开放社会中的隐私需要匿名的交易系统。迄今为止,现金交易系统是最好的匿名交易系统。匿名交易系统并非秘密交易系统。当且仅当他们想要这么做时,匿名系统允许个体披露他们的身份,这是隐私的实质。
 
开放社会中的隐私同样需要密码学。当我发言时,我只想让我指定的听众听到它。当我发言的内容全世界都可以听到时,我就丧失了隐私。加密象征了意味着对隐私的要求,用弱密码加密意味着对隐私要求不高。再者,当披露默认情况下为匿名的个人身份时,为了保证这个披露真实可靠,我们需要密码学的数字签名。
 
我们不能奢望政府、企业、或者其他庞大、匿名的组织出于他们的仁慈来授予我们隐私权。评价我们会对他们有利,并且我们应该认为他们确实会这么做。要抵抗他们的言论就是要对抗信息的性质。信息不止想要免费,而且渴望免费。信息会扩展到所有可能的储存空间。信息是谣言的兄弟,它更年轻,更强壮;与流言相比,信息传播得更快,有更多的角度,包含更多的知识,然而给出的结论更少。
 
如果想要获得隐私权,我们必须捍卫它。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创造可以处理匿名交易的系统。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通过低语、夜幕、信封、紧密的房门、秘密的手语,以及邮递员来保护自己的隐私。过去的技术无法支持可靠的隐私,但电子技术可以。
 
我们,密码朋克,致力于构建匿名系统。为了捍卫我们的隐私,我们用密码学,用匿名邮件转发系统,用数字签名,用电子货币。
 
密码朋克写代码。我们认识到,需要有人编写软件来保护隐私,而且我们无法在有人没有隐私的情况下获得隐私,所以我们将会开发这些软件。届时,我们将开源我们的代码,让我们的密码朋克战友们可以使用它。我们的代码对全球,任何使用它的人免费。如果你要封杀我们写的软件,我们不在乎。我们清楚,软件是无法被销毁的,彻底的分布式系统永不停机。
 
密码朋克们谴责对于密码学的控制,因为加密从根本上是一种私人行为加密实际上是从公共领域抹掉我们的信息。即使是禁止密码学的法律也只能在一国的疆界内生效,在国家暴力机器所能控制的范围内肆虐。密码学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全球,同样,它创造的匿名交易系统也将如此。
 
要使隐私权的意识广为传播,它必须成为社会契约的一部分。人们必须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利益,合力去部署这些系统。隐私权的未来,取决于人们在社会中的合作。我们,密码朋克,思你所思,忧你所忧,并且希望与你携手,不再自我欺骗。我们绝不会因为有谁反对,放弃我们的事业。
 
密码朋克致力于使网络对隐私更加安全。让我们一起加速向前迈进。
 
前进。
 
埃里克·休斯
<hughes@soda.berkeley.edu>
1993年3月9日
 
数字文明的诞生
 
在埃里克·休斯发表密码朋克宣言之后,互联网浪潮轰轰烈烈地席卷全球,人类开始了从传统世界向数字世界的大迁徙。
 
但是,一个没有自主隐私权和独立财产权的数字世界无法诞生出独立的文明。无论它多么的发达,都只是发达的殖民社会,都受到来自传统世界的控制和压迫。信息科技,变成了掌握技术和权力的中心化机构和企业利用和剥削(exploit)数字移民的手段。
 
破局的关键在于发明一种只属于这个世界的电子货币。几代密码学家不懈努力,终于由这个化名为中本聪的人集众人之大成,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发明了比特币。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台小型服务器上启动了比特币的主网。在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中,中本聪引用了当日泰晤士报的头条标题: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这个标题永恒地刻在比特币的历史账本上,再也无法被抹去。
 
比特币,是第一种不能被来自传统世界的力量消灭的、非常纯粹地只存在于数字世界的电子货币。它的发明,是数字文明孕育进程中的伟大转折点。把比特币的诞生作为数字文明诞生的标志,一点儿都不为过。有了独立的电子货币,数字世界的居民才真正得以建立一个独立的文明,数字文明才有机会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在亨廷顿教授所说的21世纪全世界各种文明互相冲突的时代大背景下,数字文明第一次具有了与其他文明同台竞争的资格,甚至是占据一席之地的希望。
 
比特币的文化类型
 
如果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从物质向精神的话,那么数字文明在这一进化路线上处于更高阶和更未来的位置,也就是,更接近梁漱溟所分类的第三种文化,“向后退的”自律式文化,或者是德日进所描述的到达“奥米加点”的神性文明。
 
为什么这么说?
 
中本聪在2008年10月31日首次公布的比特币白皮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基于密码学证据(cryptographic proof)而不是基于信任(trust)的电子支付系统。
 
比特币的发明目标之一,就是消灭掉对人性的可靠性和信用度的依赖和信任,而完全代之以密码学证据。比特币采用的两个最重要的密码学证据,公私钥签名和工作量证明,是数学和物理学的产物。只要其数学原理和物理学定律没有被颠覆,那么这一证据的可信程度,显然远远高于任何一个人或者组织的信用背书和担保。
 
只有密码学证据还不够,中本聪还要让比特币系统凌驾于全体人类之上,使得没有任何一个人、组织或者强权,可以僭越这套系统、控制这套系统、停止这套系统,为一己之私而损害全民的利益。
 
中本聪彻底消除了比特币系统中所有的技术中心化、逻辑中心化、经济中心化以及人的中心化,通过在各个层面巧妙设计博弈机制,把比特币系统变成了一个彻底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系统。
 
比特币是人类发明的第一个凌驾于人类之上并反过来规约人类群体自身意欲的技术。这一点,把比特币和此前所有的技术发明区分开来。而比特币在不受任何人控制这方面的纯粹性,又把它和形形色色由个别或部分人控制的山寨区块链或者联盟链项目区分开来。
 
比特币所采用的规约方法,是顺应人性的激励,而非对抗人性的惩罚,显然前者的实施成本要比后者低得多(事实上是用凭空创造的一种货币符号就达成了有效的激励效果)。这一点,又把比特币和此前传统的社会治理系统(比如执法系统、监狱系统等)区分开来。

比特币是一种文化产物,是一种主体之间的存在。就像基督文化以圣经为载体,儒家文化以四书五经为载体,佛教文化以佛经为载体,比特币以代码和数据为载体,存在于大家的共同想象之中。
 
显然,在处理人和宇宙的关系时,比特币是让人“向后退的”,无条件服从数学原理和物理学规律,而其手法,却又是激励式的。这正是比特币的巧妙之处。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坐标轴上,在人类从物质文明迈入数字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比特币的发明必将成为人类意识和精神进化之路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全文完)

更多刘教链原创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