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起源 解读 龚
6
写小说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赵紫阳
9
妈 分享 回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起源 解读 龚
6
写小说
7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8
赵紫阳
9
妈 分享 回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法明传[2024]173号: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1月30日
2023年2月21日
2023年2月22日
2023年2月22日
2023年2月23日
2023年2月23日
2023年2月24日
2023年2月24日
2023年2月25日
2023年2月25日
2023年2月26日
2023年2月26日
2023年2月27日
2023年2月27日
2023年2月28日
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比特币史话 | 工作量证明(3) - 货币价值的奥地利经济学派解释
Original
刘教链
刘教链
2023-01-30
收录于合集 #史话
102个
(哈耶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篇看点:
奥地利经济学派大师,门格尔、米塞斯、哈耶克的学说和思想,与中本聪关于比特币货币价值的观点有何呼应之处?
前情回顾:
【连载】比特币史话 | 拜占庭将军(6)
【连载】比特币史话 | 工作量证明(1)
【连载】比特币史话 | 工作量证明(2)
正文:
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
奥地利经济学派
”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
边际效用学派
”中的一个。该学派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提倡“
边际效用价值论
”的
主观价值论
,认为价值就是主观价值,其来源于
效用
(使用价值)和
稀缺性
(数量限制)。
[公众号:刘教链]
奥地利经济学派开山鼻祖、奥地利经济学家
卡尔·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在1892年发表了《
论货币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Money)一文,提出货币是由最具“
适销性
”(saleableness)的商品,在自由的市场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门格尔所谓最具“适销性”的商品,白话讲就是市场上最好卖、最有销路、人人都想要的那种商品。而适销性好不好,就可以凭主观经验进行分析,比如需求、供应量、可分割性、耐久性、等等。[1]
[公众号:刘教链]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的老师、奥地利经济学派第三代掌门人
米塞斯
(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在1949年出版了代表作《
人的行为
》(Human Action)。在书中第17章“间接交换”的第四节“货币购买力的决定”一节中,他给出了一个被他称之为“
回归定理
”(the regression theorem)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意思就像米塞斯在书中所写,“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也可叫做货币关系)决定购买力的强度。今天的货币关系,根据昨天的购买力而形成的,决定今天的购买力。”[2]
[公众号:刘教链]
2010年7月27日,一个网友在论坛发帖称“比特币没有违背米塞斯的回归定理”。他在帖子中分析称,货币能够从易货经济中脱颖而出,必须先具有商品价值。但是比特币的第一个使用场景就是交易,似乎没有商品价值而直接被当作一个交换媒介在使用。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根据米塞斯的回归定理,在比特币和美元发生交换的那一刹那,比特币的交换价值就由美元定价了,而美元则可以回溯到它用黄金定价的那一刻,作为货币的黄金和白银则可以回溯到它们最初作为商品的起点。
[公众号:刘教链]
中本聪在一个月后回复这位网友的帖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本聪认为,比特币虽然没有内在价值,但是它具有一个独特的特性,就是它可以通过通信信道进行传送,而这一独特性再加上稀缺性,使得人们如果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货币,就只好选择它。对此,中本聪是如此写道[3]:
[公众号:刘教链]
“作为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一下一种贱金属,它和黄金一样稀少,但具有以下特性:
- 无聊的灰色
- 不是良好的电导体
- 不是特别坚固,但也不易延展或塑形
- 没有任何实用或装饰目的的用处
以及一个特殊的神奇属性:
-
可以通过通信信道进行传送
如果它出于某种原因以某种方式获得了任何价值,那么任何想要远距离转让财富的人都可以购买一些,传输它,然后让接收者卖掉它。”
[公众号:刘教链]
“也许,由于人们已经预见到了其用于交易的潜力,它可能会像你说的那样循环获得最初的价值。(我肯定会想要一些) 也许是收藏家,任何随机的原因都可能激发它。”
[公众号:刘教链]
“我认为货币的传统资格是基于一些假设,那就是这世界上有很多竞争物都是稀缺的,具有内在价值自动引导的东西肯定会胜过那些没有内在价值的东西。但是,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有内在价值的东西可以用作货币,
只有稀缺性但没有内在价值
,我认为人们仍然会接受。
(我在这里使用稀缺性一词仅表示有限的潜在供应)”
[公众号:刘教链]
巧的是,米塞斯的学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1992)在他出版于1978年的最后一本著作《
货币的非国家化
》(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一书中第19章所写的这两段话[4]和中本聪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
[公众号:刘教链]
“货币之所以有价值,因为人们知道它是
稀缺
的,也只有在稀缺时,它就有价值,他人正是因此才有可能以其现有价值接受它。任何货币,如果人们仅仅因为
相信
其发行者会保持其
稀缺性
而自愿地使用,仅仅因为发行者已经证明了他们值得人们信赖因而被人们乐于持有,这种货币就会由于其价值稳定而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将会知道持有这种货币的风险小于他们持有其他一些他们并不掌握其具体信息的物品的风险。他们持有这种货币的意愿,取决于人们对于其他人可能会在某种他大致了解的价格幅度内接受该货币的预期,因为这些人也知道对方具有同样的预期,如此类推。这种状况会无穷无尽地持续下去,甚至会趋向于使预期本身越来越稳定,因为,得到确认的预期能增加人们的信赖感。”
[公众号:刘教链]
“有些人显然觉得很难相信,
一种纯粹的符号性货币
,
没有
给予其持有者可以要求赎回某种具有
内在价值
(等于其现价)的东西的法律权利,
也能
被人在一定时间内普遍地接受或保
有其价值
。他们似乎忘了,在过去40多年中,在整个西方世界,除了这种不可赎回的名义货币之外,我们没有任何货币。我们一直以来不得不使用的形形色色的纸币,一度也曾经维持着其价值,而之所以出现缓慢贬值的过程,不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们无法最终赎回,而仅仅是因为被授权在一个国家内仅发行一种货币的垄断性机构没有能够将其发行量限制在某个适当的水平上。”
[公众号:刘教链]
【未完待续】(公众号:刘教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