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2018丨郑志刚:忠于艺术初心,相信跨界的思维和多样性文化交流的力量
提问2018
Issue.05
郑志刚
收藏家,K11艺术基金会创办人
忠于艺术初心,相信跨界的思维和多样性文化交流的力量。
”郑志刚毕业于哈佛大学,在2010年建立非营利的K11艺术基金会(K11 Art Foundation),旨在培植大中华区年轻新晋艺术家、设计师,並提升社会对香港、中国內地及国际当代艺术的浓厚兴趣,并与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建立合作关系。K11艺术基金会近年着力于引进国际间活跃的艺术家,并持续将中国当代艺术输送至巴黎、伦敦和纽约的重要博物馆,改变国际间现有的艺术交流模式。为扶植有创造力的年轻新锐艺术家,K11在武汉、广州等城市也积极发展驻地及艺术交流项目。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这不仅是2018年的一个紧迫议题,更是我从创立K11艺术基金会以来就致力去探讨的。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我们迫切的需要通过互相的协作去共同地面对这个时代的问题。因此,我们相信跨界的思维和多样性文化交流的力量,因为它们代表着倾听、开放和无限的可能性,更是东方哲学的本质:平衡与和谐的共存。
▲ K11位于上海的购物艺术中心,结合商业与艺术项目为一体,图片来源:K11艺术基金会
Q: 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基于八年间与国际顶尖艺术机构的深度合作,K11艺术基金会正在启动一个全新的艺术家驻留项目。这个计划将于2018年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和香港)发起,以此支持参与驻留的艺术家在艺术生涯、实践、创作、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对走入社会、面向公众的推动。该项目旨在培养跨界多样性人才,促使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Q: 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我们希望启发人们去勇于的探索、欣赏艺术,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潜质、才能以及去辩证的批判艺术的权利。
Q: 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一起去聆听这个世界、共同协作,让更多的艺术和美好发生、发声。
用什么方式打开2018?
我们试想这是一次特别的聚会,每个人携带自己的新年期望而来,个体的汇聚,使一段时间的共同议题也浮现出来,艺术行业看上去更加繁荣,但内核反而不那么清晰,是系统出了问题,还是对艺术的认知需要再调整?在谈论生态与结构时,有没有更多关注作品本身以及艺术家被时代裹挟的命运?
面对这份问题直接的问卷,有人审慎地一再修订自己的回答,也有人选择了沉默。一份问卷当然解决不了多少现实问题,但至少可以借此检视这一年,留下真实的标注,面对各自或共同的困惑,寻求症结,并付诸行动。
回到原点,艺术何为?请接受我们一以贯之的追问,在这个以花巧挪揄与时代调笑见长的轻媒体时代,我们依然坚持拥有自己的锐度。
这样一份问卷将贯穿一月,就当这是艺术家、策展人和收藏家们一同撰写的一份新年献辞。
感谢各位,带上了坦诚,一起来赴这一场大多数人并没有避重就轻的新年聚会。
——《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他们的回应
更多推荐阅读
邱志杰:分裂的价值观交锋缺乏理性,“北京实验室”将展开实质性创新 | 皮力:期待看到无所畏惧的前卫精神在艺术中回归
点击标题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