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90位“提灯女神”的希望之火,照亮千百万患者的健康之路

宣传中心 浙大一院 2022-05-14

推荐阅读:

一节课要哭七八次,25岁初中女教师情绪屡屡崩溃是因为怂还是…团中央都点名科普

33岁职场女强人被送急诊抢救那天,做了和你同样的事!

一群无所畏惧的“蒙面天使”

每天为生死边缘的陌生人抵挡死神的镰刀

没有人知道你流过的汗水和泪水

你信念如磐石般坚定:

只要一息尚存,绝不轻言放弃

虽然看不见你的面容

但你的眼睛里充满了温暖的光芒

你的名字叫“天使”——

你的名字叫“护士”

护士节快乐!

他们把护士服穿在身上,把誓言记在心里,把微笑挂在脸上,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以真诚赢得众多患者与家属的信赖。

他们以爱之名践行职业理想。面对劳心劳力、时常日夜颠倒的高强度工作,他们以“慎独”精神与患者并肩作战,是医院里最可爱的“钢铁侠”。

他们中有的已为人父母,却时常忙到无暇陪伴子女;有的尚且稚嫩,却在同龄人享受着恋爱欢愉时忙于病榻,承担着比他人更为重大的责任。

他们的工作远不止打针发药那么简单,他们是医生的眼睛和双手,以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学无止境的求知精神诠释新时代的南丁格尔誓言。

2019年5月12日,是第108个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同走进浙大一院众多科室,听听这群白衣天使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消化内镜中心,他们用娴熟的技术配合医生做肠镜诊疗,协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操作。

静脉置管室,他们用灵巧而温暖的双手为患者做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帮助患者减轻化疗过程中的疼痛。

新生儿室,他们放下家里尚且年幼的孩子,悉心呵护恒温箱中弱小的新生儿。

手术室,以娴熟的技术与医生密切配合。为了不影响手术的进行,他们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

急诊监护室,时刻关注和记录着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强大的意志驱散了困倦,柔弱的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只要患者需要,他们随叫随到。

 

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这一切的付出,他们都毫无怨言

负压病房护士潘晓:

近年来每年夜班数均在120个以上

一整夜,她的身影忙碌,颠倒白天,夜以继日,年复一年;晚上无论多困,精神都要高度集中,时刻围绕在患者床旁,不能离开。次日清早结束了平凡的不眠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作为一名资深护士,潘晓从事护理工作17年,夜班上了14年,近年来,她每年的年夜班数均在120个以上。

夜深人静的夜晚,巡视病房、记录巡视本、书写定点护理记录单,执行夜间治疗的身影不停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默默守护患者,心中的那份关怀,是夹在患者年轮中的永久温馨。忙了一夜,伴着一缕曙光射入走廊,晨起抽血、测量生命体征、发放口服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负压收治的是需要空气、飞沫隔离的重症患者,现在主要收治多重耐药结核、有严重并发症的明确痰菌阳性肺结核及其他重症感染性疾病需要监护治疗的患者。每年的传染病流行期间,病患都需要及时收治。“穿着从脚趾密闭到面部的隔离衣,戴着口罩、眼罩和双层手套,是我们一道独特的风景。也使进入隔离区完成注射、输液、记录、调整仪器等每一个动作都异常困难,何况还要经历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成功抢救。但是有耕耘,总有收获!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尽管汗水浸湿一套套隔离衣裤,大家却继续坚守选择,践行着守护生命,砥砺前行。“

“我们就知道自己的责任。即使我们的工作千般繁琐万般困难,我们还是用真诚细致的心尽职尽责尽力;即使忙到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即使累到感觉双腿要断了,我们仍在倾心呵护每一位患者。”苦过、累过,也抱怨过护士的艰辛,但她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的那一刻,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护士的价值。

城站血液高级病区护士王军:

她在岗,只为让每一个生命更好地延续

28年临床护理,她始终坚持第一个到病房最后一个离开,只有走得迟,才对自己照顾的病人“更放心一点”。

长期的病痛折磨使患血液恶性肿瘤的病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变得情绪激动、脾气暴躁,需要护理人员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于是在工作中,她耐心为患者讲化疗后饮食、保养及相关注意事项。为病人答疑解惑,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预防压疮,她和同事每天都要很认真检查每个病人的皮肤,天天扒着病人的屁股、脚丫子等身体的每个部位查看。有时遇到身材高大、体型比较肥胖的患者,力气不够医生来凑。

日常巡视中,她轻轻盖好病人的衣被,嘘寒问暖,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背,举动虽然平常,但一言一行透露着关爱和亲切。在巡视病房的同时,她还见缝插针地为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止痛药该怎么吃、病人该怎么翻身、拍背、怎样预防跌倒等等。病人都说:有王军在,就感觉像吃了定心丸。

综合ICU护士俞超:大家心中公认的“超姐”

每家医院的ICU都有一扇厚重的门,门外是心急如焚的家属,门内是不停奔走的医护人员。为了挽救生命,ICU医护们千千万万遍地与死神殊死搏斗,不分白昼黑夜地守护。

毕业之后,她一直工作在ICU。在与死神搏斗的路上,她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

过去,人们总觉得护士工作简单,无非就是打个针、输个液、配个药。

其实作为ICU护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是最基本的技能,因为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自己责任范围内的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那自然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要在第一时间对其他求救信号作出条件反射般的应急反应,然后脚踩风火轮,嗖的飞奔到需要援助的地方。

不仅如此,俞超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一个ICU护士,她深刻体会到这七分护理对于患者是否康复占比有多重。

“我的专业我做主,新时代的专科护士必须时刻关注专科领域的前沿内容,将最新的护理技术,最新的护理理念引入临床,及时剔除落后的、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护理行为,做好临床护理的掌舵人。”

正是凭借一专多能,她成为大家心中公认的“超姐”。 

感染科护士黄莺:护理过千余名AIDS患者

扎针、取针……这个最平常、最简单的医护动作,在感染科艾滋病病区的病房里,却有可能成为危险的行为。一点点的意外,就可能酿成终生伤痛,而这是艾滋病病区护士的日常。

2013年9月,黄莺被调入艾滋病区工作。主要负责HIV/AIDS患者的随访和临床科研工作。面对这个时刻面临" 职业暴露 "、挑战人的心理坚强的岗位,她和同事们顶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陪伴一个个患者走出恐惧,走过绝望,走向新生。

2015年,她接触到一位经济困难的重症艾滋病患者,通过向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申请,发动广大网友,最终募集3多万元诊疗费用,使患者最终平安出院。目前,她的随访病人在册登记有900余人,她和很多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成为知心朋友。

“相比于身体的伤痛,艾滋病人心理的创伤更需要关注。” 为此,黄莺于2017年策划成立了以科室成员为主的志愿服务团队“浙一关艾”,这个团队面向中学、大学、社会组织、患者及家属开展了十余场艾滋病公益巡讲。

他们还开设了“关爱小讲堂”专门进行患者教育,在黄莺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医院艾滋病科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为我省艾滋病防控事业增添了强有力的保障。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个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护士的工作是没有人监督的,但他们却时刻保持着“慎独”的精神,门诊中、病床边,夜以继日马不停蹄,每一个微小的护理细节都不放过,他们用责任心与无私的大爱守护患者生命的希望。

医院党委、院领导班子历来重视医院护理工作。在“2019护士节庆典大会”上,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对医院的护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没有护理的发展,就没有医院的发展,感谢大家为医院发展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全院2490位护士中,有867位共产党员。在这些平凡工作岗位中默默耕耘的护理工作者的身上,闪耀着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

梁书记勉励浙一护理人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发挥优秀共产党员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立志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努力践行感动服务、细节服务,继续践行“关爱 信任 创新 实效”的浙一护理服务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朝着“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愿景不断迈进。

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她们用爱心她们待患者如亲人;

在一个个值守病房的夜晚,她们舍小家为大家;

在抢救患者的第一现场,她们忘我工作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孩子、父母;

南丁格尔的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是他们的信念,是矢志不渝的“初心”。

谨以此视频献给浙一护理人

72年前,共和国建国前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学科成立。始终秉承“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宗旨,浙一护理学科负责全院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工作,同时浙一也是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浙江大学护理学博士和硕士培养点、20余所高等院校护理教学实习医院。是浙江省成人ICU、急诊急救、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伤口造口失禁、手术室、糖尿病、加速康复外科、内镜护理等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浙江省康复护理、精神心理和静脉输液等专科护士实习基地。其中临床护理专业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医院”等称号。浙一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目前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院覆盖率为100%,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强大推动力。这些成绩,离不开各级部门对浙一护理学科的大力支持,以及每一位浙一护理人夜以继日的无私付出,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百余年前南丁格尔的光荣誓言。

 

在第108个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

让我们向所有的白衣天使

致以最深的敬意!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图文:宣传中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视频:宣传中心、护理部及各科室

为白衣天使打Call!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