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这对母子却一同走进了精神科门诊,学会这几招,应对考前焦虑!
推荐阅读:
把病人的胸水当“宝贝”,医生亲自从青海护送到杭州!这么拼的吗?
还有两周,6月7日至8日
就是2019年的全国高考日
虽然早已高中毕业多年
但心中还是难以抑制地激动
小编上学考试那会
经常越到开考时间越想上厕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后来才知道
这其实是轻微的考前焦虑的表现
高考,作为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所有人都希望能考出好成绩
考前焦虑可以说越来越高发
在最后的两周时间里
如何调节心态,摆脱焦虑呢
春夏之交,天气变化无常,再加上繁重的学业和考试压力,很多备考学生频频出现身体不适:头疼、头晕,很容易感冒、口腔溃疡、胃疼,不合季节地怕冷怕风多汗,难以入睡。
稍有“风吹草动”如父母的唠叨、同学间的矛盾、老师的批评,都会使他们茶饭不思、紧张不安、甚至发脾气或者伤心落泪,整日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成绩忽上忽下。而这些,其实都是考前焦虑的表现。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考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一个人的战斗,似乎更成为了一个家庭的战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许毅教授表示,近几年来,考前焦虑已经从学生群体蔓延到家长群体,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家庭也日渐增加。
5月初,许毅教授的门诊就来了这么一家子,妈妈和儿子是被爸爸拉着进诊室的,进去后妈妈坐在椅子上就开始抽泣,儿子靠墙站着顾自己玩手机,爸爸无奈地说:“哎,许医生啊,你快帮帮我,再这样下去,母子要反目成仇了。”见两人都一言不发,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许毅特意将母子俩分开,先后进行沟通。
原来,昊天(化名)今年6月就要高考了,学习成绩一向不错的他,却接连在两次学考中都表现失常,成绩不是很理想。由于第一次学考的失利,昊天感觉今年以来压力特别大,“其他平时跟我差不多水平的同学都考得很好,想要赢,第二次考试我必须绝地反击”。但是对自己要求越高,压力就越大,想的乱七八糟的就越多,每天晚上学到接近凌晨1点,昊天才上床休息,但一躺到床上,脑子里就止不住地想“别的同学是不是还在复习?我是不是比他们懒?不行,今天的内容要再回顾一遍……”,日子一长,昊天发现自己失眠了,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而今年以来的几次模考,他都觉得比以往更紧张,成绩也有明显波动,而4月份刚刚结束的学考,因为前一天没有休息好,状态不佳的他又考砸了,这让他几乎崩溃,开始对家人发脾气。
作为独生子,妈妈从小就很疼昊天,一向乖巧的儿子也很让她放心。第一次学考失利后,她安慰昊天“没关系,还有下一次,你一定能考好的,爸爸妈妈相信你”,但事实上这更加增加了昊天的压力,也是从那次之后,她总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儿子,营养没有跟上,经常在昊天学习的时候进出房间送各种吃的。“我就是不放心啊,你说他一直成绩都挺好的,怎么这么重要的两次都没考好?”昊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再4月份昊天再次失利之后,她进出儿子房间更加频繁了,“就想看看他是不是在认真学习,你说他每天学到凌晨,也别是迷上什么游戏了,这不耽误学习么”。
然而这次,母子俩的矛盾爆发了。昊天责怪妈妈总是走进走出,打扰自己学习,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还把自己第二次考试失利怪到了妈妈身上,而妈妈则觉得很委屈,不知道自己的关心怎么就引起孩子的反感了呢?吵了一架之后,两人谁也不跟谁说话,妈妈也经常一个人默默流泪。眼看高考越来越近,家里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昊天爸爸硬拉着母子俩到医院接受心理咨询。
许毅教授跟两人深入沟通后,认为昊天出现了“考前焦虑”,而昊天妈妈也有焦虑的症状,但好在情况都不是很严重,只需要接受心理疏导就可以缓解。
自信坦然,赶走“考前焦虑”
要正确认识考前焦虑,高考如此重要的一次考试,出现焦虑,每个人在所难免,但焦虑过头,负面影响就多了,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给自己作一些调适。也不要刻意回避这一问题,必要时可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来释放焦虑。
过分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复习准备不充分,所以考前一定要全面、充分地进行复习。具体来说,要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有策略地复习;并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使自己保持一种平静之心。
焦虑主要是一种内心感受,其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如果因焦虑而焦虑,就会引起继发性焦虑,陷入恶性循环。临考前,同学们要学会以积极的话语暗示自己,以轻松的情绪调节生活,以自信的态度评价未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心。
要学会缓解快节奏的生活与心情,适当休息或运动可使心理压力有效降低,压力较大时,不要闷在心里,可以找人倾诉。如果还是不起作用,不妨转移注意力,作几次深呼吸,回忆快乐的往事,想点与高考无关的事,冲淡紧张情绪。
切勿做“敏感”家长
放平心态
越临近考试,家长也跟着越紧张,常常会有一些适得其反的言语和行为。考生家长一定也要放平心态,不要给考生过多心理压力,不要说类似“加油,你一定能考好的,爸妈相信你”或者“考不好也不要紧,我们明年重新来过”这样的话,可以说一些关心的话语,比如“注意安全”、“一路小心”等。
不做“反常”行为,不过于敏感
建议家长对常规的一日三餐仍然照旧,适当增加营养,不需过多特殊照顾,更切忌陪读监督,给孩子造成一种不信任感和失去时间自由调配的权利。切忌过于敏感,家长也要经常自我觉察,“我这样做,会对孩子真正有帮助吗?我了解自己的孩子吗?”要鼓励孩子劳逸结合,出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不要随便用药、吃保健品
一些心急的家长喜欢在最后阶段给孩子吃些所谓补脑益智的保健品或药品,其实这些都是心理上的安慰,并没有用处,反而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比如现在还有家长在让孩子吃“聪明药”利他林,但这是治疗少儿多动症的药物,如果一个多巴胺分泌正常的人多剂量服用此类药品,那么就像“服毒”一样,容易产生药物依赖。
最后,希望所有今年的考生都能放平心态,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文:宣传中心、精神卫生科;图片来自网络
指导专家:精神卫生科主任 许毅主任医师
许毅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放平心态,相信自己
点“在看”,高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