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的战略“性格”画像:人=国家=民心=文化
中国业已持续数十年的和平崛起不仅有赖于国家战略的合理运筹,同时也有赖于运筹战略的文化土壤。历史上无数大国崛起进程或功败垂成,或盛极而衰,其背后原因并非决策者制定了非理性战略,而恰恰是因为所谓的“理性战略”与其民众所能接受的战略习俗相去甚远,或者其战略习俗本身便蕴含了崛起失败的文化基因。因此,深究战略文化,或曰民众的战略心理依赖,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战略问题。
本书结论部分提出的“人即国家”“国家即民心”“民心即文化”的三环逻辑,是寻求“古老智慧”之“现代升华”的一种尝试,这还有赖于更多中国学者不断对此提出批评,提出新的问题,开拓更多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空间。在当下中国处于对外战略大转型的历史阶段中,这将是一种尤为宝贵的学术意识。
——摘自《中国战略文化中的“战”与“和”:“自修”文化的两种战略选项》“他序”,
王帆(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战略文化中的“战”与“和”:
“自修”文化的两种战略选项》
张一飞 著
所属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库
定价:69.00元/2020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3-7089-9
购书链接
通过发掘先秦诸子“主战”与“主和”两种战略思想体系的共同特征,本书认为中国战略文化是一种由“兼顾实力和道德的战略资源积累”“被动反应式的战略资源使用”以及“同质、适度的反应原则”构成的,呈现出体系化特征的“自修”文化模式。中国历史上与此模式相符的大战略会因得到国内民众支持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与之偏离或相悖的模式,则会引发战略透支或战略闲置,并受到国内失序的惩罚。对西汉和北宋的历史观察进一步验证了“大战略与‘自修’文化模式相符程度”和“国内发展有序性和可持续性”之间的因果联系。
张一飞,国际关系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安全、战略文化与中美关系。在《当代亚太》《国际经济评论》《国际展望》《当代美国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专家推荐
中国古典战略思想是当下中国战略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了解中国战略文化就是了解中国独特的和平崛起路径。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张一飞博士的作品是中国完善战略自知、诠释对外政策的系统性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与战略研究爱好者不可错过此书。
——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在任何民族思想宝库中,都是最璀璨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不同的文明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张一飞博士的力作,为我们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门口,回首民族之所来,展望国家之所往,开启了一扇崭新的观察之窗。相信本书对关心国家对外战略的决策者、实操者、研究者,直至广大读者,均有所广益。
——叶海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书提出的“人即国家”“国家即民心”“民心即文化”三者逻辑缜密,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各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相互连接,缩短了物理空间的距离,为中西方文明相互借鉴、融会贯通提供了更多可能。本书介绍的中国战略文化对于当下越来越多的走向海外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有诸多借鉴意义。
——翟尤(腾讯产业安全中心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