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 | 面向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政府再分配责任研究

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随之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 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内含着公平正义问题。这说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使公平正义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说明由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种种社会问题都不能依靠市场和社会自发地解决,而必须发挥政府主动担当作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针对实现充分、平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从这个要求来看,由史瑞杰、韩志明等学者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础上形成的这部著作 《面向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政府再分配责任研究》,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完成的一项重要课题。我粗读这部著作,觉得它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确立了分配性问题的政治思维向度。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现象,既包括区域、城乡、阶层的发展不平衡,也包括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参与机会的不平衡。毫无疑问,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悬殊是发 展不平衡的结果和表现,也是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原因,但不能把发展不平衡归结为单一的收入分配问题。正如书中所说,解决和弥合收入差距和贫 富悬殊不能仅就收入分配本身考虑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具体操作层面的不公,如一些竞争门槛的不公平设定,又有制度机制方面的不公平对待,如权利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等方面的失衡和不对称;既有公共政策的不完善,如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曲解和对弱势群 体的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又有唯GDP论思维和各种政绩工程作祟等等。正是由于这诸多因素造成了收入分配差距和不平衡问题。因此本书提出,不能只在蛋糕的分割上做文章,而必须从生产蛋糕的过程和源头入手彻底解决不平衡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分配结果趋于实质公平和正义。从这方面看,将收入分配限定在国民收入分配的传统观点和做法,无论是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都只是单纯经济观点的产物。而要从根本上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就必须树立政治思维的向度,即从权力结构的改变和社会权利的重新配置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应该说,这些观点和主张都是非常有见地的,具有创新性。


二是提出了价值分配体系和政府再分配责任。与以往对收入分配的理解和划分不同,本书将社会生产的所有价值(好)以及生产这些价值的相关要素和条件都看作是价值分配的内容;与之相适应,将价值分配途径主要划分为市场分配、政府分配和社会分配,三者共同构成价值分配体系。在价值分配体系中,无论是市场分配、社会分配还是政府分配,权力都是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决定分配结果的关键,价值分配状况就是权力关系及其运行状况的函数。同时,本书认为,分配又是一个动态的政治过程,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博弈是影响分配结果的重要变量。因此,要改变价值分配状况,就要改变价值分配体系的权力结构。与对权力结构在价值分配体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相一致,要确保每个人的权利受到同样的尊重,就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有效的制度供给能力。与上述认识相一致,本书的篇章结构安排,在引论 “政府再分配责任及其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设计了 “政府再分配责任视域中的公民权利配置”“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分配和再分配责任”“政府在公共财政体系优化中的责任”“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分配责任”“自然资源管理及其分配公平问题”、“国家荣誉的权威性分配及其公平问题”等六章,较为全面地分析和论证了政府再分配责任的内容。本书从政治学视角提出的价值分配内容和价值分配体系等观点,对于完善分配制度和明晰政府再分配责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三是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书作者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学术团队,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试图通过多学科的视域融合以及研究方法的互相借鉴,对政府再分配责任问题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避免单一学科研究这一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问题的局限。因此,课题组在理论梳理和现实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不仅自己组织了面向全国(除港、澳、台)31个省区市的大型问卷调查,还结合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紧密结合。这样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是别具特色的一个创新。瑞杰教授早年从我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做的就是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此后多年他所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也大多和效率与公平有关,所发表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学术界瞩目。


瑞杰教授牵头的团队推出的这部著作,从政府责任的角度研究再分配问题,特别是立足于政治学的立场,跳出了简单的就收入分配谈分配问题的局限,重点考察政府在其他权威性价值分配领域的角色和功能,是有很好的前瞻性和理论见地的,是从政府再分配责任视角研究公平正义问题的一本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推动分配问题的深入研究很有启发。


当然,本书也存在一些缺憾,比较突出的是本书的数据截止日期是2018年底,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实践创新成果如脱贫攻坚取得的全面胜利等,未能在书中得到体现。据我所知,这是有原因的。2018年12月本书书稿即交由原定的出版社,由于出版环节等原因一直没能出版,最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迅速履行出版程序才得以面世。这是该书的缺憾,当然也可看作一定历史阶段研究成果的真实记录。好在这个缺憾在另一部书中得到了弥补。从 2018年春季开始,我邀请瑞杰教授加入了由我主持的天津市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新时代政治思维方式研究”,该项目成果是一套八卷本的丛书,其中的 “效率与公平”一卷由瑞杰教授牵头。现在他主撰的这本书已经成稿,该书在吸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对效率与公平的基本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判断标准、效率与公平的复合关系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制度建构等问题,做了系统的政治哲学视域的阐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憾。因此,我在郑重向读者推荐 《面向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政府再分配责任研究》 一书的同时,也请大家关注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效率与公平》 这部新作。


在 《面向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政府再分配责任研究》这本著作付梓之际,说了以上的一些看法,是为序。


陈晏清

南开大学荣誉教授

2021年3月23日于南开园



书籍简介


面向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政府再分配责任研究



史瑞杰 韩志明 等著

定 价:198.00元

内容简介

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和利益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各项要求和举措相继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书从社会分配性问题出发,在社会分配体系的多维框架下,以政府及其权力作为核心变量,探讨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所应负有的责任,以及围绕政府再分配责任而建构起来的社会互动过程,进而提出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再分配主张。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必须要树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政治思维,深入调整和优化价值分配体系的权责结构,提高政府分配和再分配的能力等,最终实现个人权益和公共利益等多元利益的共赢。



作者简介

史瑞杰,天津市第十四届政协常委、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特中心”和“马工程”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重点项目等多项,在《求是》  《政治学研究》  《中国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 《效率与公平:社会哲学的分析》等著作十余部,曾获天津市教学名师和天津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项。 


韩志明,湖南省永州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个人主要研究领域是国家治理、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历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8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先后出版个人专著5部,在《光明日报》《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50余篇,其中40余篇被相关报纸杂志全文转载。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与政府再分配责任  (1)

一 正义、公平、公正的含义及其关系  (1)

二 从古代分配正义到现代分配正义  (5)

三 现代分配正义的主题转换  (10)

四 分配正义的价值指向、制度安排和政策实践  (14)

五 政府再分配责任的界定及其内容 (18)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实践  (20)

一 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的研究理路 (21)

二 政府在实现分配正义中的角色定位 (25)

三 政府在践行分配正义的过程中对正义的 “通货”的确定  (28)

四 政府通过再分配实现分配正义的方式 (33)

五 西方国家的经验与启示  (38)

第三节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及其特征(43)

一 正义的特殊与普遍: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分析框架 (43)

二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基本特征 (46)

三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51)

四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当代意义 (55)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实践  (59)

一 改革开放前对平等价值的追求及其实践效果  (59)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及其效果  (63)

三 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重新调整及其实践探索  (65)

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共同富裕的分配正义实践  (67)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71)

一 研究方法  (71)

二 主要内容  (75)


第二章 政府再分配责任视域中的公民权利配置  (78)

第一节 权利配置与收入分配 (78)

一 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历史演进 (78)

二 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权利配置 (85)

三 权利配置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91)

第二节 公民权利的基本类型、配置过程及其逻辑  (96)

一 权利的基本类型  (96)

二 权利配置的途径与过程  (103)

三 权利配置的多重逻辑  (107)

第三节 公民对权利配置状况的认知与理解的实证分析  (112)

一 权利意识的觉醒  (112)

二 权利效用的体会  (115)

三 权利效用的影响因素  (118)

四 权力缺位越位与权利受侵  (122)

五 维权途径的新变化  (123)

六 权利配置状况对公民收入的影响  (124)

第四节 我国公民权利配置中的主要问题  (125)

一 权利制度供给不足  (126)

二 权利的内外部冲突  (128)

三 权利行使效率低下  (130)

四 权利被虚化与置空  (134)

第五节 优化我国公民权利配置的路径选择  (136)

一 完善公民权利配置的制度设计  (137)

二 厘定公民权利配置的政府责任  (139)

三 健全公民权利可操作化的机制  (143)

四 增强公民权利行使的现实效能  (145)


第三章 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分配和再分配责任  (149)

第一节 经济领域分配中政府的责任  (149)

一 经济领域分配的含义与分配的决定因素  (150)

二 政府是影响分配关系变动的重要因素  (153)

三 我国分配关系变动的历史与现实  (155)

四 我国分配关系的变动与社会评价  (160)

第二节 政府直接调节初次分配关系的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164)

一 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渊源和理论基础  (165)

二 我国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现实意义  (170)

三 影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因素分析  (174)

四 我国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特点和效果分析  (182)

五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189)

第三节 政府间接调节初次分配关系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193)

一 我国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必要性  (193)

二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功能及其推广  (197)

三 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现状  (205)

四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213)

第四节 构建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分配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219)

一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分配关系的调整  (220)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调整与包容性发展  (230)

三 构建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分配关系的供给侧改革  (244)


第四章 政府在公共财政体系优化中的责任  (255)

第一节 公共财政体系框架下的政府分配  (256)

一 公共财政收入形式及政府公平分配责任  (256)

二 公共支出结构及其政府收入分配公平  (260)

三 政府分配责任与公共财政制度变迁  (266)

第二节 公共财政体系平衡收入分配效果欠佳的问题及其表现  (270)

一 地区差距凸显  (271)

二 行业差距拉大  (273)

三 城乡发展失衡  (278)

四 个人收入差距扩大  (282)

第三节 影响公共财政体系平衡收入分配功能的因素  (284)

一 公共支出结构  (284)

二 税制设计  (289)

三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293)

四 财政运行方式与垄断红利  (298)

第四节 面向公平正义的公共财政分配责任的实现  (303)

一 理念变革:公共财政公平分配观念的重塑  (304)

二 机制创新:公共财政均衡化的途径  (306)

三 制度变迁:公共财政体系的优化  (314)


第五章 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分配责任  (326)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分配的政府责任  (326)

一 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分配  (327)

二 基本公共服务分配的系统  (335)

三 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及分配方式  (339)

四 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分配中的判断标准  (344)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基本问题对政府分配责任回应的审视  (348)

一 公共安全服务缺位  (348)

二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不高  (355)

三 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分配不均  (361)

四 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分配失衡  (367)

五 户籍制度改革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分配  (372)

第三节 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分配责任的对策  (374)

一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分配的可及性  (374)

二 拓展基本公共服务责任主体的多元化  (377)

三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  (380)

四 明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分配的发展方向  (381)

五 确保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分配的有效推进  (386)


第六章 自然资源管理及其分配公平问题  (400)

第一节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  (401)

一 自然资源总量较大  (403)

二 自然资源类型丰富  (404)

三 人均自然资源量少  (404)

四 自然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405)

六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405)

六 自然资源短缺情况日益加剧  (406)

第二节 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制度架构  (406)

一 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410)

二 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412)

三 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415)

四 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417)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分配及其公平问题  (421)

一 城乡收入差距与土地制度  (426)

二 行业收入差距与资源垄断  (432)

三 代际不公平与资源利用  (437)

第四节 我国自然资源制度方面的基本问题  (442)

一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及其问题  (443)

二 自然资源行政管理制度的问题  (450)

第五节 改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458)

一 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459)

二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462)

三 改进自然资源收益分配机制  (465)


第七章 国家荣誉的权威性分配及其公平问题  (470)

第一节 国家荣誉的概念、性质及其类型  (470)

一 荣誉和国家荣誉的概念  (472)

二 作为治理工具的国家荣誉  (474)

三 中外国家的荣誉现象及其实践  (478)

第二节 国家荣誉现象的多元主体及其社会建构  (485)

一 国家荣誉的权威性分配及其机制  (486)

二 社会民众对国家荣誉的竞争和消费  (490)

三 新闻媒体的传播和建构功能  (494)

第三节 国家荣誉分配的正式结构和动态过程  (497)

一 国家荣誉分配的正式结构  (498)

二 国家荣誉实践的动态过程  (503)

第四节 公众对国家荣誉的认知与理解的实证分析  (509)

一 整体偏低且具有差异性的知晓度  (510)

二 多元而趋于理性化的社会认知  (513)

三 较低的社会认可度与弱示范效应  (516)

第五节 国家荣誉权威性分配中的公平性问题  (520)

一 制度规范不健全  (520)

三 颁授主体较混乱  (521)

三 评选标准不清晰  (522)

四 评选程序不合理  (524)

五 颁授对象不明确  (525)

六 退出机制不到位  (526)

第六节 进一步思考及对策建议  (529)

一 完善国家荣誉的法律制度  (534)

二 规范整顿各种荣誉评选活动  (535)

三 健全国家荣誉评选审核制度  (535)

四 畅通社会监督异议反馈渠道  (536)

五 建立国家荣誉的退出机制  (536)

六 推进对国家荣誉评选的问责  (537)


附录一 社会民众对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知调查  (538)

附录二 “政府再分配责任研究”调查问卷  (549)

参考文献  (559)

后 记  (582)










识别二维码 微店购买


往期推荐
WANG QI TUI JIAN


新书推荐丨美丽江西、绿色江西孕育的文化读本

新书推荐 | 15个经典投融资案例,带来新的参考与借鉴

新书推荐丨《逐梦自由贸易港——我在海南的33年》出版发行

新书推荐 | 家风建设中的个人品德养成研究

新书推荐 |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0)

不是每个人都懂的投资奥秘——《巴菲特投资哲学》新版上市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