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踢球的女人

2月6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在2022年印度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以3比2力克韩国队夺冠,时隔16年重登亚洲之巅。女性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优秀表现,不仅丰富充实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并且更加立体的展现了国家精神。本期好书推荐《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就女性与体育的关系展开了分析和探索。


据新华社2月1日消息,在2月1日进行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第八轮比赛中,中国男足1:3惨败于越南队。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队主教练李霄鹏表示,输球是因为比赛设计出了问题,队员们踢得太紧张。我们的心中的感觉是:退钱。


这一天是中国农历虎年大年初一!还过不过年了?!还怎么有心情看冬奥?!

 


其实,范大将军很早就知道比赛的结果


范志毅神预言:“中国队脸都不要了”


但是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中国女足告诉我们,中国人应该怎么过年!


2月6日,在2022年印度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以3比2力克韩国队夺冠,时隔16年重登亚洲之巅。比赛开始后,中国队场面占优,但第26分钟,韩国队李金玟边路传中,崔宥莉包抄破门。上半场结束前,中国队姚凌薇禁区内手球,裁判判罚点球,池笑然为韩国队扩大优势。下半场,中国队作出人员调整,放手一搏。第66分钟,唐佳丽主罚点球扳回一城。第72分钟,唐佳丽面对两人夹击,人球分过后传中,张琳艳的头球攻门帮中国队追平比分。伤停补时阶段,中国队王珊珊送出直传,肖裕仪抽射远角完成绝杀。


女足亚洲杯夺冠绝杀时刻解说(黄健翔、徐阳、刘建宏)


感谢中国女足,她们让我们一扫胸中的郁闷之气,她们带给我们昂扬的精神走进农历虎年,走进虎年的春天!今天社科公号主持人分享一段文字,节选自《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体育解放我们的身体,我们因体育更伟大。



体育对女性解放和发展的功能


女性体育的兴起与女性解放运动几乎是同时展开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女性平等地参与体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女性解放运动的内容,在女性主义者的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运动的参与使女性自主意识高涨,为展现女性意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场所。女性悄然进入曾只属于男性的领地,正一试身手,大展宏图,她们已不再是世人所云的“暖房花朵”。如世人所见,女性从事体育,总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期盼革除社会陋习的急切心情甚是强烈,而体育参与对女性从身体的解放到社会地位的提升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足球 孙雯


解放女性身体的功能


身体不仅是人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实践的运载工具,人类的身体是在每一天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系统地被制造、维持和表达着的。女性所受到的各种社会压迫也是最先在其身体实践的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激进派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所受压迫来源于(男性)社会对其身体(性)的压迫;男、女在身体实践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因而女性的解放,首先要解放社会对女性身体的禁锢,并通过身体实践,让女性身体摆脱由于生物原因所带来的压迫,从而使女性身体形象、自我意识真正强大起来。


体育活动的参与是一种最基本的身体实践,它既是对身体自然能力的彰显,也是开发身体潜能的过程,同时也是愉悦精神的途径。体育活动对于女性身体健康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积极的身体活动有利于女性保持身体的强壮和敏捷,也有助于精神和心理上的健康。和其他身体实践相比,人们通过体育活动能感觉到自由、自决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体育活动的参与有助于女性从其他身体实践(比如生育、哺乳、家务劳动)的约束中释放出来,展现女性身体的魅力,体验身体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开发自我身体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身体的解放。一位女性长跑爱好者自白:“当我的腿带动着我的身体,在田径场上奔驰,我感到自由极了,就像一只不受约束的小鸟在天空中翱翔,忘却了一切烦恼。奔跑让我完全舒展了身体,释放了一切压力,我要一直跑下去。”


身体运动同时传达出的是一种符号,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传统,它们对女性身体姿势、行动、行为的规范传达出的是一种柔弱、静止、消极的信号,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改变女性身体柔弱、消极的形象,使女性拥有更强大、更积极的身体体验从而增强其自信,争取和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


 

排球 朱婷


对性别秩序抵制与重构的功能


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一直是女性主义者们所抨击和抵制的对象。无论是在广泛的社会结构还是在微观的社会子系统中,这种性别秩序,或称性别权力关系都无所不在。比如在经济结构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造成了男性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社会资源,从而导致其经济地位的绝对优势。又比如在文化体系中,社会文化通过语言、图画、音乐、表演等塑造了男强女弱的性别气质,从而维持了性别秩序。


在体育这个社会子系统中,同样反映了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的性别关系。比如很多体育项目不向女性敞开大门,女性体育参与度比男性低,男性比赛、女性喝彩的体育模式等。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者们呼吁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废除体育政策上对女性不平等的条例,对女性的体育参与给予更多制度上和技术上的支持,消除体育中的性别歧视,制定两性体育机会平等的政策等。而从实际来看,女性体育的迅速发展确实对体育原本的性别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就中国竞技体育来看,曾经一度流行的“阴盛阳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女性运动员通过她们的努力向世人展现了女性也可以站在体育的中心,也可以成为体育的主体,也可以打破“男性的神话”,从而改变原有的“男强女弱”的性别意识,助力性别秩序重构。另外一个例证就是目前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兴起对传统的男性体育文化和参与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市场和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很多专门针对女性消费者的体育活动和服务模式,使体育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这也是打破单一的以男性为主的体育文化的推动力。


中国女篮


对女性发展的促进功能


“女性自我发展”是继20世纪“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父权制”等话题之后,进入21世纪以来最受关注的话题,女性发展包括妇女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能力的提高、机制地位的提升、潜力的开发、发展环境与条件的改良等。女性发展可包括女性个体的发展以及女性群体整体发展两个层次。女性体育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群体,都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女性个体发展来看,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能力的提高以及潜能的开发都需要通过社会化、教育过程来实现。社会化指的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以及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个性塑造、自我意识建立以及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女性体育的参与对于女性顺利完成自我意识的建立、性格的培养以及自我能力的认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体育是一种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来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育的一种活动。有研究表明,从小参与体育活动较多的女孩,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智力、社会适应力、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也会相应较强。其次,体育是一种性别社会化的途径,女性进行体育活动有利于她们冲破传统性别意识形态的束缚,在实践过程中认清自我真正的能力,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自我意识。再次,体育是一种自我提升与发展的生活方式,体育参与有利于提高女性身体素质、个体身心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从女性整体发展来看,女性体育有利于女性机制地位的提升、发展环境的改良。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体育职业化的深入,女性(竞技)体育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就业、流动、升迁的途径。随着女性竞技/职业体育的增长,对于女性运动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不仅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职业选择,更为一些女性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途径。其次,随着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女性体育也成为女性参加公共事务,在政治舞台展现能力的平台。特别是女性对体育政策制定的参与,在国际体育事件中话语权的增加,以及女性体育政治象征意义的塑造都在对女性政治地位的提升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再次,体育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女性生活、发展环境进行了改善。例如,随着女性对体育活动参与需求的增长,无论是公共政策还是市场都开始把女性因素考虑进去,建立了一些适合女性的体育休闲场所,策划了一些女性特色的体育休闲活动,成立了女性休闲体育社团等,这都为女性群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综上所述,体育对女性的发展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对于女性个体来说,女性从体育活动的参与经验中可以获得一种独立、自主和赋权(empowerment);对于女性群体来说,通过体育参与她们可以抵抗和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提升女性社会地位。当然,女性在体育活动中的体验不一定都是积极的、愉快的,这是因为体育制度和社会性别制度本身对女性来说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和限制,只有排除了这些障碍,女性才能真正地得到体育给她们带来的最大益处,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女性与体育的原因。


2008 北京奥运会女子跳水 郭晶晶





性别、身体、社会:

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熊欢 著

定价:108元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ISBN:978-7-5161-8255-0

# 购买链接 #
作者简介

熊欢 1979年生。2006年获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6—2011年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亚洲学院工作,现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女性/性别社会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科建设、历史演变、理论与方法、实践四大板块系统性地讨论了女性体育研究的渊源、发展、概念、视域、议题,首次提出了建立女性体育研究的范式与路径,把社会性别研究理念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论域结合起来,并通过一系列代表性的实证研究,确定了性别建构与体育制度、性别制度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为体育中性别的不平等寻求了解释,为拓展“性别、身体与社会”研究框架提供了思路,为社会性别与体育知识的普及、女性体育事业的推动、性别平等的深化提供了支持。

图书目录

上下滑动

第一章女性与体育——研究背景、意义与议题

第一节女性研究——女性主义的思考

一女性/性别研究沿革

二女性主义研究

第二节体育研究——社会学的思考

一什么是体育

二体育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女性体育——跨学科的思考

一为什么研究女性体育

二为什么在体育中研究性别

三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发展

四女性体育研究的实践问题

五女性体育研究的跨学科视域

第二章女性体育的演进——历史与文化的透视

第一节女性体育在西方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及中世纪的西方女性体育

二17-18世纪的西方女性体育运动

三19世纪西方女性和体育运动

四20世纪西方女性体育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女性体育在中国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

二近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

三当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

四港澳台地区女性的体育运动

第三章女性体育的理论诠释——反思、批判与重构

第一节女性与体育——女性主义理论视角

一体育女性主义的诞生

二体育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体育中的女性与发展——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

一女性主义对体育心理学的重构

二体育中的主体经验研究——女性的声音

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法——体育中的另一种声音

四后结构主义理论——体育中身份认同的社会建构

第三节女性、体育与社会——社会学理论视角

一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体育——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体育中的性别秩序

三冲突理论视角——体育中性别不平等、歧视与排斥

四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体育中的性别角色与分工

五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体育中的性别身份与刻板映像

第四节身体、性别与权力——身体理论视角

一社会的身体——身体理论

二运动的身体

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运动身体理论

第四章女性体育的研究方法——聆听女性的心声

第一节女性主义认识论

一对实证主义认识论的批判

二女性主义研究认识论

第二节女性主义方法论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对研究主客体分离的批判

二对量化研究范式的反思

三女性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偏好

二女性主义访谈法

三女性主义实验法

四女性主义民族志法

五女性主义跨文化研究法

第五章抵抗、平等与超越——女性主义的奧林匹克运动

第一节妇女参与奥林匹克的历程

一初步发展阶段(1900-1924年)

二缓慢发展阶段(1928-1976年)

三飞速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

第二节女性对奥林匹克的“超越”与“重塑”

一升华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

二将奥林匹克的影响推向纵深

三重塑奥林匹克的完整魅力

四推动奥林匹克的变革

第三节奥林匹克对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

一奥林匹克是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

二奥林匹克改变妇女的社会地位

三奥林匹克对妇女问题新的争论

四妇女在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前景展望

第六章女性、体育与社会变迁——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崛起

第一节城市化、女性与大众体育

一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地位的变迁

二城市化进程中大众体育的发展

三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崛起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特征

一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二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的人口学特征

三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的心理特征

四女性大众体育参与形式与行为的特征

五女性大众体育设施与服务的特征

六女性大众体育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城市、女性与发展:女性大众体育的发展战略

一女性大众体育发展存在的矛盾与局限

二多维视野下中国女性大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建构

第七章女性,体育与空间权力——体育对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及困境

第一节女性主义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

一女性主义空间研究

二体育活动对女性空间建构的推论

第二节体育运动对女性城市社会空间的建构

一体育运动对当代中国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

二体育空间与女性权利:限制与争议

第八章塑造与控制——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

第一节体育、媒体与性别——理论之探讨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大众传媒

二传媒视野中的体育

三批判主义视野中的性别与传媒

四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传媒研究

第二节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实证之研究

一体育报纸对于性别的呈现

二体育报纸中的性别偏见

三体育报纸对于性别气质的塑造与控制

第九章身体的自由与解放?——论体育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

第一节女性休闲的双重含义

一女性休闲的积极含义——“自由”与“发展”

二女性休闲的消极含义——“失范”与“异化”

第二节体育运动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

一身体实践与赋权(empowerment)

二打破性别的二元空间

三抵制性别秩序

第十章时空,人际与身心——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的文化差异

第一节身体体现与身体经验的理论化

一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二女性主义对梅洛一庞蒂身体现象学的批判与继承

第二节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及文化差异

一感官体验

二时间和空间的体验

三与他人共处的体验

四对体育中身一心关系的感受

五身体运动经验与文化差异

第十一章制度化的排斥与性别角色的“回归”——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研究

第一节中国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的制度因素

一运动员再就业政策的变迁

二举国体制下女性运动员的人力资本

第二节女性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中的性别角色

一劳动性别分工与两性职业发展

二退役女性运动员再就业中社会性别角色的回归

与超越

第十二章失范、暴力与性别权力——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

第一节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现状、危害与影响

一体育中“性骚扰”的范畴与现状

二性骚扰的主要危害和影响

三国际体坛对性骚扰的应对与防范

第二节失范、沉默与反抗:女性主义视野下体育运动中的

性骚扰

一理论探究:运动的身体与性别权力

二女性主义质性调查

第十三章尴尬、恐惧与挑战——酷儿理论与体育中的同性恋亚文化

第一节同性恋、酷儿、酷儿理论

一酷儿、酷儿理论的沿革

二酷儿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第二节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的论域

一酷儿理论与体育研究

二体育实践:瓦解的异性恋意识形态?

三酷儿通过体育寻求身体与认同的可能性

四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的研究价值与特色

结语新世纪女性体育研究的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豆瓣读者点评:

工凡:关乎作者的研究背景,本书没有选择从身体的概念切入,而是从女性体育研究这一交叉领域涉及的女性主义和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概念入手。虽然总觉得这样的论述角度局限于单一学科的发展论述框架,有时候有点强行往体育社会学上靠的意思,但抛开这种学术体制对写作的部分损害,作者的论述还是非常全面详实并且清晰的,简直可以拿来当教材(褒义)还不会感觉无聊的那种;敬佩作者的掌控力和写作的信念,不会陷入那种必须以引用的方式引入权威才能树立自己写作权威性的困境里。读着读着也好灰心,所有的点都被人家写尽了哎!自己的研究有啥意义喔 (一点碎碎念是:在微信读书找到了这本书读,尤其在可以用PC打开网页版阅读的情况下很便利,但在引用标注书页的时候还是遇到困难哎







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