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注本二十四史·辽史》出版
《今注本二十四史·辽史》
(元)脱脱等撰
李锡厚 刘凤翥主持校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ISBN 978-7-5203-9360-7
定价:1399.00元(精装全10册)
《今注本二十四史·辽史》系《今注本二十四史》第3期之第2种(总第15种),以下简称“今注本《辽史》”。
元修《辽史》概况
元修《辽史》一百一十六卷,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记载始于后梁开平元年(907)耶律阿保机夺取汗位,止于辽保大五年(1125)天祚帝战败被俘,凡218年间史事。
元修《辽史》始撰于至正三年(1343)四月,止于至正四年三月,历时十一个月。元修《辽史》系对耶律俨《实录》及陈大任《辽史》稍加修定、编排,同时以《契丹国志》《资治通鉴》等书中的资料补充而成,但对于当时尚存的《燕北录》《阴山杂录》《大辽事迹》等关于契丹历史的文献亦多有征引。元修《辽史》中帝纪与列传部分所涉史实,多不见诸他书,因而这两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外,《辽史·营卫志》三卷对于研究辽朝的捺钵与宫卫制度,《辽史·礼志》六卷对于研究辽朝政治、文化、民俗及与北宋、西夏、高丽的关系,《辽史·地理志》五卷对于研究辽朝州县建制、社会经济状况等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今注本《辽史》的校勘
今注本《辽史》以百衲本《辽史》(书中简称为“原本”)作底本,以明抄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大典本为参校本,并参考中华点校本、修订本、陈述《辽史补注》、杨家骆和赵振绩《辽史长笺》等诸家整理成果。
今注本《辽史》的注释
一 辨析制度
研究辽史,解答辽的朝廷所在至为关键。傅乐焕《辽代四时捺钵考》对《辽史·营卫志》所载“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有正确解读,今注本《辽史》采其说,揭示了捺钵在辽朝政治体制中具有核心地位,指出辽的朝廷不在中京,而在捺钵。
元修《辽史·百官志》据元好问所言“南衙不主兵,北司不理民”构拟出辽朝无所不包的北、南面官体系,而今注本《辽史》指出“辽的朝廷设官有所谓‘北面’‘南面’之分,其义盖指官员在皇帝殿帐内朝会排班的位置关系:契丹人拜日,殿帐东向,故上朝官员分列于殿帐之前,一侧属北面,另一侧为南面。” (今注本《辽史》前言,第19页),不仅揭示出元人修《辽史》颇多妄加杜撰之处,而且对曾颇有影响的西方学者视辽朝北、南面官体制为“二元制”予以有力驳斥。
二 补苴罅漏
1.断定年代。例如,元修《辽史·太祖纪一》载“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设坛于如迂王集会埚,燔柴告天,即皇帝位”,断言耶律阿保机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即皇帝位,而今注本《辽史》既指出行“燔柴”之礼未必代表即位,又引《旧五代史·外国列传》 所载“阿保机乃自称皇帝,署中国官号。……乃为城郭宫室之制于漠北”为据,推断阿保机称帝与其“署中国官号”“乃为城郭宫室之制”相涉,而皇都即辽上京建成于神册三年(918),故其称帝当在建元神册(即916年)之时。
2.考证地理。例如,元修《辽史·地理志四》以辽广宁县为汉柳城县。今注本《辽史》指出,汉柳城县属辽西郡,唐曾以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为治所置营州,契丹兴起后,唐逐渐放弃营州,转而一度侨置柳城于幽州潞县(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故唐柳城县与汉柳城县并非一处。
3.考订史实。辽与宋、金、西夏、高丽相涉史事,今注本《辽史》在注释中采用两方或三方记载加以解说。例如,元修《辽史·景宗纪上》载乾亨二年(980)十一月壬寅,“[耶律]休哥败宋兵于瓦桥东,守将张师引兵出战”,而今注本《辽史》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十一月壬寅条,推断“守将张师”应为宋瓦桥关龙猛副指挥使荆嗣。
三 成果荟萃
利用新见史料订正《辽史》讹误。例如,利用关于辽上京、中京以及其他城址的发掘及调查报告、辽代墓志的发掘报告确认都城、头下军州所处位置以及注释今注本《辽史·食货志》。
辽朝建立后创制的契丹文字及文字本身的构形、字义等,成为研究辽代政治、社会与历史等领域的极具价值的特殊史料。今注本《辽史》利用出土文献解读契丹文字。例如,辽代虽然实行“契丹·辽”或“辽·契丹”双国号,但“契丹·辽”或“辽·契丹”的具体使用语境亦有规律可循。今注本《辽史》校注者刘凤翥先生以其多年收藏的契丹文字墓志拓本(诸如《耶律宗教墓志铭》)为据,指出汉文文献称国号为契丹时,契丹文献称国号为“契丹·辽”,而汉文文献称国号为辽时,契丹文献则称国号为“辽·契丹”,将“辽”置于“契丹”之前(今注本《辽史·太祖纪一》,第10页)。
主持校注者简介
李锡厚,1938年生于辽宁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在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工作,1987年3月进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前身)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辽宋金史。1997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耶律阿保机传》《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辽金卷》《临潢集》以及《中国政治制度史·辽金西夏卷》(与白滨合著)、《辽西夏金史研究》(与白滨、周峰合著)等书,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刘凤翥,1934年生于河北盐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辽史及契丹文字研究。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绝学(契丹文字)学科带头人。编著有《遍访契丹文字话拓碑》《契丹寻踪》《契丹文字研究类编》《女真译语校补和女真字典》以及《契丹小字研究》(与清格尔泰、于宝林、陈乃雄、邢复礼合著)、《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与唐彩兰、青格勒共同编著)等书,在《民族研究》《民族语文》《考古》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百余篇。
《今注本二十四史》已出版书目(15种)
更多正史敬请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刚刚开通视频号,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关注▼
我们将不定期更新——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