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书单 | “中华文明的起源”书单

何以中国,何谓中华“中国”一名,于三千年间沿用不辍,含义多有流变:从先秦的“中央区域”“城中”“邦国”“都城”之义,汉唐的“中土”“中原”之称,再到近代演为与世界诸邦并列的民族国家之名,不仅词形“中国”传承不辍,“居中”词义也一以贯之。


“中国”一词较早出现于周初。1963年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名“何”的宗室贵族之祭器),尊内底铸铭文122字,记述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洛阳),铭文转述武王廷告辞云:


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武王克商后,在庙廷祭告上天曰:我要住在中国(天下的中央),由此统治民众。)


2022年1月26日,“何以中国”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观众欣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西周文物“何尊”。图|中新社



“中华文明起源”作为中华民族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可能三两本书就能解答。我们推荐几种图书供大家参考学习,留下的更多是思考空间。

推荐书目



《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著 

ISBN:978-7-5004-8539-1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定价:280.00元

《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80余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成果。本书的主体,以年代先后为经,以不同地区文化遗存为纬,纵横结合,构建了全国各地不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空间和内涵框架体系。时间方面,把大约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按年代早晚和发展演变脉络,大致分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四个时期。空间方面,以黄河流域、北方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四大区域为第一层次,再在四大区域内划分不同地区为第二层次,然后以不同文化遗存为第三层次。内涵方面,在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尽可能提供该文化全部的信息,同时注意勾画若干重点文化区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关系及其重要发展成就;又在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的北南大区所分六章之末,都各列一节,来总结该时间段该大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总的发展水平和面貌。本书首尾还有四篇专论,分别是综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历程,以了解其学术史的一个侧面;从地貌和气候两方面阐述新石器时代自然环境状况,以了解当时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地理背景;对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种系研究,重点了解先民的体质形态类型和种族演变;最后总体考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探讨了社会发展诸阶段的概况和文明起源问题,证实连续、多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孕育了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本书对从事考古学、先秦史学、民族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等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中华文明的起源》

 韩建业 著

ISBN:978-7-5203-7939-7

出版日期:2021年04月

定价:86.00元

本书收集了作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方面的考古学研究论文和普及性文章共28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8000年以前,形成于距今5000年左右,至少存在北方、中原和东方三种起源模式,环境演变和战争冲突在文明演进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中西文化交流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早期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绵长的历史记忆。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

刘俊男 著

ISBN:978-7-5203-8761-3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

定价:236.00元

本书通过对中国六大考古文化区自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文明演进的论述,提出了“神邦”“城邦”“霸国”“王国”“帝国”等几个演进阶段的理论;首次摈弃“酋邦”概念而使用“神邦”概念,在早期文明演进三大阶段理论基础上,提出应加上长达千年的“霸国”过渡阶段;认为中国南北早期文明各有特色及成就,而南方在早期文明中扮演的角色更早、更重要,约4000年前才形成多元一体中原民族文化中心;认为石器加稻作最先敲开了中国文明的大门,中国的世俗国家即文明社会,比西亚等地更早。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增订本)》

王震中 著

ISBN:978-7-5161-1721-7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

定价:79.00元

本书通过考古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对世界诸文明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早期文明社会的产生、标志、运动轨迹和生长机制、世界各大文明起源的共性、特殊性和多样性等问题。本书意在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重点在解释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在重视通常人们所说的文明要素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以农业的起源、发展以及聚落形态的演进为基本线索,将社会结构的变化逐层展开,在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运动与推移中去看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形成。其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把铜器、文字、城市等作为文明标志或要素来探讨文明的起源,很难适应世界各地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区域性,难以对文明社会的出现做出结构特征性的说明,更难以对文明社会的形成过程做出应有的解释。第二,文明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起源机制的研究是本书的重点,解决这个课题,要在借鉴和参考人类学的理论和模式基础上,以考古材料为素材和骨架建立一套能反映社会形态和结构方面的演进模式。第三,以聚落形态为主线来探讨文明的起源,须对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一并加以研究,这是探索文明起源及其过程的又一基本线索。第四,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强制性公共权力机构、王权如何产生和形成的问题也是一个薄弱环节。第五,依据一部分人类学、民族学材料,政治权力结构与社会组织结构在早期可以是同层同构的。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王震中 著

ISBN:978-7-5161-2158-0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

定价:90.00元

本书论述的中国国家的起源问题,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这个重大学术课题的核心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然而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产生形成的?许多学术界前辈、国学大师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本书作者采取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研究方法,广泛运用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的理论,系统整理、分析考古学发现材料,对传世典籍的种种古史传说试做整合解释,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新意的理论观点,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古史研究体系。这部力作是对作者近年来提出的“文明和国家起源路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进入国家社会之后所经过的“邦国—王国—帝国”说,以及“夏商周三代为复合制国家结构”说这些学术体系的系统展示和进一步深化、完善。

《先秦淮河流域族群演化与文化融合》

金荣权 著

ISBN:978-7-5203-7304-3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价:118.00元

先秦时期,淮河流域不仅有灿烂的史前文明,而且有自己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一方面持续地吸纳周边文化的精华而得到充实、发展,同时又对其他文化序列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先秦淮河流域地区既是一个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多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本书借助传世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重点研究淮河流域在先秦时期各个阶段族群的族源、分布、生存、迁徙、演化与融合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先秦时期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特征及其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里头考古六十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著

许宏、袁靖 主编  

ISBN:978-7-5203-5256-7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定价:198.00元

本书是关于二里头遗址田野考古与综合研究的集成之作。除了诸多重大考古发现外,二里头遗址还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界科技考古各“兵种”介入研究最多的。本书的成果综述涵盖众多学科合作研究的最新收获,内容涉及年代学、自然环境特征、人类体质特征、人类的多种生存活动以及生产行为特征等诸多方面。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

于建设 等著

ISBN:9978-7-5203-3967-4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

定价:80.00元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由考古资料出发,以考古资料为基础,附之文献佐证,系统考察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文化源流中的历史地位,包括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红山文化文明起源之路、红山文化包含的文明要素,等等。该书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抓住红山文化研究的核心和主旨,重点评估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和文化源流中的地位,发掘红山文化的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

《莒文化与中华文明》

 苏兆庆 主编

ISBN:978-7-5161-1565-7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

定价:108.00元

山东,又称“齐鲁之邦”,在很多人心目中,山东文化即齐鲁文化,齐鲁文化就是山东文化。事实也正如此,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和代表,齐鲁文化堪当此论。然而,任何一种文化,都存在着一个继承与发展的问题,齐、鲁文化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随着有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考古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对莒文化有了更完整更系统的认识,莒文化,这颗被湮没在齐、鲁文化光彩下的明珠,正散发着别具特色的魅力光芒。考古史学界人士系统研究认为,山东文化应为莒齐鲁文化,莒文化是先齐文化、先鲁文化的前奏和土壤,对齐、文化的成长成熟起着十分重要的承载传扬作用。

《中国岩画的原始信仰及其审美生成》

朱媛 著

ISBN:978-7-5203-9713-1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价:118.00元

目前对中国岩画图像创作生成的研究集中于两点。一方面是对岩画的信仰解读。此类研究以巫术、祭神为中心,从原始人的信仰维度阐释岩画的意义。学者们将原始人看作是认识论视野中的功利性人,以清醒的因果关系论证原始人的创作方式。另一方面是岩画的艺术解读。学者们从艺术的角度论述了岩画的艺术特质、形式特征。本书首次综合信仰与审美两领域,论述这两个领域在制造岩画图像时发生的差异及互相牵制关系。本书依据原始人掌握世界的方法与目的,将岩画创作群的信仰分为符咒、牲祭、崇拜三种类型进行论述,既区分了它与后世信仰的不同,也分析了原始信仰三阶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岩画图像表达的审美生成,并将岩画与其他文献、器物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察了原始审美活动的特征。


《陶器·技术·文化交流:以二里头文化为中心的探索》

朱君孝 著

ISBN:978-7-5203-7058-5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定价:139.00元

本书主要围绕二里头文化陶器及青铜器产地、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二里头文化与周边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结构分析为依据,进行的陶器产地研究,揭示了聚落内部组织结构和聚落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实验分析和经验观察为依据,对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进行的全流程考察和横向比较,揭示出二里头文化陶器技术特征。对二里头遗址及文化所见的外来文化因素的分析,探寻了二里头文化与夏代国家形成的动力。对遗迹、遗物进行的宏观与微观分析,再结合科学测年数据,可判定二里头文化三四期间为夏商分界。

《仰韶文化尖底瓶研究》

卫雪、钱耀鹏 著

ISBN:978-7-5203-9091-0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    

定价:79.00元

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之一,各方面研究颇多,关于其功能或用途的争议由来已久,但无论何种观点,均是立足于不分尖底瓶大小的结构形态来进行跨时空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本书从形态演变、制作工艺入手,引人设计学相关概念,结合使用方式解析尖底瓶的功能结构,并进行了尖底瓶成型工艺和使用方法的模拟实验,以期对其使用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图腾分析路径下中国五帝文明研究》

付希亮 著

ISBN:978-7-5203-5291-8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定价:108.00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弄清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地点、族群、过程、动力机制和五帝时代的历史,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软实力、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要弄清那段历史却并非易事。本书运用文化人类学图腾理论对《山海经》进行解读,考察了传世、出土、民族等文献记载和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成果,首次简略地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和五帝史发展的轮廓

《中国五帝时代——北方传说时代多元文化融合研究》

逯宏 著  

ISBN:978-7-5161-9920-6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

定价:81.00元

中华早期文明之火仿佛是满天星斗,遍布全国各地,而据古史传说来看,上古文化重心明显偏北。本书试图突破学科藩篱,将中国北方地区的古史传说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凌家滩文化等适度联系,以探求中国北方地区早期文化从多元融合为一体的历史进程。考古学侧重从实物层面研究历史,本书在考古资料基础上联系古史传说,概括出原始婚盟、原始五行制度(禅让制)以及原始战争等几条脉络,由此将若干传说碎片与相应的考古文化印证起来,从而勾绘出中国五帝时代的时空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刚刚开通视频号,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关注▼


我们将不定期更新——







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2书单 | “中华文明的起源”书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