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 |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 (2022)——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2——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编撰的年度研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报告包括1个主报告,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重点群体和重点区域、关键举措与推进路径、国内外实践与经验等4篇18个专题研究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所在。一方面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缩小城乡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让农村居民全面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既是新发展阶段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富裕状况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为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是按照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国际标准,中国农村居民的富裕程度并不高,共享共富程度更不高,数量较大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为确保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两阶段战略目标,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做大“蛋糕”并分好“蛋糕”,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并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该报告发布了对2035年和2050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情况预测。针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报告提出了衡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三大方面8个类别的12个相关指标。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状况预测,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据报告预测,203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2801元,2050年又将进一步增至102576元。最低20%群体年可支配收入增幅更为明显,2035年较2021年增长157.85%,2035年农村居民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将超过三分之一,2050年接近50%的农村居民跻身中等收入群体。从消费上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35年下降至26.5%,2050年进一步降至20.3%。二是城乡生活水平的均衡化趋势预测,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35年城乡收入比降至1.8,2050年进一步下降到1.2,而城乡消费差距将在2035年下降至1.3,2050年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2035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均等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最低生活保障在城乡之间无明显差距;205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均质化,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在城乡之间无明显差距。三是农村内部差距情况预测,从农村基尼系数看,相较2018年的0.4,2035年、2050年分别下降至0.35和0.3,农村人群差距(最高20%和最低20%收入比)降幅也较为明显。


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是涵盖农村居民多维度福祉且福祉达到一定水平、居民间福祉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生活状态。以居民福祉为核心和体现共同富裕特征,是理解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的两个密不可分的原则,也是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概念框架需要紧扣的两个基本内涵。从现有指标体系来看,农村居民生活富裕不同维度指标在水平上的推进难度不大,但差距缩小较为艰巨。未来致力于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的政策框架,不仅要注重平均水平的提升,更要注重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的缩小。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中,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长期高企的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近年来已经出现了积极的改善势头,绝对收入差距增长速度大为降低,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处于下降趋势。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源于工资性收入差距,目前占全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达到70%以上,而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差异与非农就业率差异是导致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农村居民缺乏市场价值较高的财产使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不断增长,目前其占全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为15%左右。21世纪以来,政府同时扩大了对城乡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2020年,其占全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为16%。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高于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虽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其贡献度却逐年下降。报告预测结果表明,在保持现有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善速度的条件下,中国有望实现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各个阶段目标,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此,需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农村转移支付政策体系。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农村的短板和重心是小农户。小农户作为新发展阶段的弱势群体,有着特殊的动态分化特征。小农户沿着城乡两栖、工农兼业的方向持续演变,呈现其家庭成员留乡、外出、返乡三类群体的发展和生活需求不断分化的新格局。目前,带动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面临小农户家庭收入持续增长乏力,面向小农户的富裕生活服务供给相对滞后、文化建设内容与需求相对脱节,促进小农户发展的社会组织支撑缺位、政策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靶”等困难挑战。促进小农户同步迈入共同富裕,要循着小农户动态演变趋势,实施小农户专项扶持行动,采取政府全方位保障和市场灵活性补充策略,创新小农户持续增收机制,营造富裕富足生活环境,打通小农户向上流动通道,形成包容小农户的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基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建议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循序渐进调整农业经营结构,稳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并逐步加大欠发达地区农民教育体系建设投入。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 (2022) ———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魏后凯 杜志雄 主 编

2022年7月出版

定价:178.00

ISBN:978-7-5227-0415-9


主编简介

魏后凯  经济学博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与农村 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 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常务副理事 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和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学 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 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北京市、山东省、广东 省等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文 化名家暨 “四个一批”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城镇 化、农业农村发展。


杜志雄  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 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 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宣传阐释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副理事长、农业农 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会长和第四届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 会委员等。获得文化名家暨 “四个一批”人才及国家 “万人计 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农业农 村现代化理论与政策。


图书目录

(上下滑动)

滑动查看




识别二维码 微店购买


往期精彩回顾新书推荐 |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1)——面向2035年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书单 | “中华文明的起源”书单
新书推荐 | “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九辑
《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学术研讨暨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推荐 |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 (2022)——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