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百物说江西(红色篇)】⑨见证军旗诞生的铜元
江西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留存着诸多见证峥嵘岁月的史迹物证。共和国70华诞之际,江西省博物馆联盟汇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出“百县百物说江西”系列之红色篇故事导读,并将于后续举办同名主题展览。一百个县、一百件文物,一百个红色故事,追根溯源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讲好红色故事,我们一直在努力!
见证军旗诞生的铜元
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付给裁缝朱菊英制作军旗的劳动报酬-铜元
直径3.1厘米,厚0.1厘米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藏
秋收起义爆发前夕,修水县的老裁缝朱菊英从工农革命军战士手中接过十枚铜元,这是她为工农革命军日夜不休地缝制军旗所获得的劳动报酬。朱菊英将铜元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建国后经她儿子将其中七枚捐给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珍藏。这七枚制式普通的铜元,因其承载着革命的印记,见证了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的诞生而显得尤为珍贵。
军旗是一支军队的重要标志,武装起义打什么旗?旗帜问题至关重要。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当时为了团结国民党左派,起义部队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打出的也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帜。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决定,秋收起义的旗帜继续使用国民党的军旗。
这个决定,让当时已经领悟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毛泽东大感不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屠杀工农,成为白色恐怖的象征,已丧失了民心。8月18日,在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他以湖南省委的名义写信给中央,提出“国民党的旗子已成为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9月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把位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的革命武装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新生的人民军队,迫切需要打出自己的旗子。于是,设计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的任务,落到了时任一师师部参谋处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的肩上。当时,一师师部设在修水县商会会馆,在会馆上厅堂的师部参谋处,三人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军旗设计工作。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复制品)
为使军旗完美体现工农革命的内涵,何长工根据苏联军旗的样式提出了设计方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终于设计出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有交叉的镰刀、斧头,象征工农大众紧密团结;旗左边白色套管上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整个旗帜的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就这样,一面凝聚着工农革命意义的军旗诞生了!
军旗样式确定之后,一师师部决定连夜赶制100面军旗。裁缝出身的班长张令彬购买了布匹,县总工会委员长徐光华请来了裁缝和会针线的妇女,包括朱菊英在内参加赶制军旗的多达40余人。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修水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通宵缝制完成100面崭新的军旗,同时还为起义军缝制了1000多条红领巾、红袖章。
油画《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中第一师的军旗
1927年9月9日清晨,惊天动地的时刻来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誓师大会在修水县城的紫花墩操场举行,伴随着宣告秋收起义爆发的枪声,一面面鲜红的军旗在修水这座古老山城的上空迎风飘扬。在军旗的指引下,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赣边界的辽阔土地。
在起义后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创作了著名的《西江月·秋收暴动》:“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官兵在军旗的引导下,奋勇前进的雄姿。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样式经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以及鲜红的颜色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今天,当我们走进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见到的这七枚铜元,总能让人想起军旗诞生的故事,铜元的背后是一面面迎风飞舞的红色旗帜,一条条做工精巧的红色识别带,一只只针脚细密的红色袖套。当年群众飞针走线用心赶制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是百姓和人民军队血浓于水的深情。
(朗读者:汪慧卉)
素材来源: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
往期回顾
◆◇【全省联盟】合力协作 共创未来——全省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
◆◇【百县百物说江西(红色篇)】④大罢工的胜利成果——《十三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