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活场景”到“学习场所”的改变|LIFE观察NO.6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中心将在每周一推出一期国内外教育创新动态简报,每期包含四篇精简摘要,致力于为您带来最新的教育视野,以下为本期内容,欢迎您留言分享您的阅读收获或提出您的宝贵建议。
跟普通家庭相比,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没有很好地接受教育、开发智力的机会,因此,当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很难跟上其他孩子的学习进度。即使幼儿园能够为所有孩子提供同样质量的教学,孩子在0-3岁这段不上幼儿园的时间里智力也难以得到发展。研究表明,这段时间没有及时接受教育,孩子的语言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会比其他孩子差很多。由于学校教育从3岁之后才开始,而且美国学生即使在接受教育之后,平均每天也只有20%的时间在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剩下的不在学校的时间进行教育就成了重点。
相关研究人员想到,我们可以把平时生活的场景加入教育的元素。一份2015年的研究表明,某超市在墙壁加入教育的元素,例如在牛奶处画上奶牛,并写上“我是奶牛,我提供牛奶,你知道我还能生产什么吗?”这样的图文让亲子之间围绕这个话题的对话增加了33%,帮助小孩子的智力发展。
研究者也决定对巴士站进行改造,例如在椅子上设计一些填字游戏或者数字游戏,让父母和孩子在等车的间隙一起在玩中学。这一项目将于2017年4月率先在西费城实行,这些游戏的设计会充分地考虑教育心理学。此外,塔尔萨、奥克拉荷马等城市也有计划建成一些公园,公园中加入一些教学元素。现在这一措施也推广到其他的生活场景中,比如自助洗衣店。
随着家长对美国教育系统不满的加剧,在家上学的孩子数量显著增加,从1999年以来,在家上学的孩子已经增加了75%,虽然在全国上学儿童中,在家上学的只有4%,但每年离开传统教育模式小学的孩子,比选择上K-12孩子的数量增长要快7倍。
尽管关于在家上学的教育质量的质疑不断,但在家上学的孩子在学业上的优良表现令人瞩目。在家上学统计数据显示,被独立教育的孩子的成绩通常位于第65到89百分位,传统教育下的孩子通常位于第50百分位,而学业表现跟性别、收入或者种族没有显著关联。
在家教育通常被诟病于缺乏传统学校社会化的环境,但其实,在家教育者不仅没有错过社会化的机会,甚至比同辈更能融入社会,根据国家家庭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查,在家上学者展现了健康的社会心理和情感发展,以及成年后的成功。
大学招生官员也越来越关注在家上学的学生,非传统教育环境里的学生被大学录取并完成四年学位学习的比例远远大于来自公立或私立学校的学生。在家上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的被美国顶级大学如MIT、哈佛、斯坦福、杜克等录取。
美国很多学校在多元融合方面做的不够好。美国政府问责局(简称GAO)的一份报告显示,来自低收入K-12公立学校的西班牙裔和黑人学生遭到排挤和隔离的现象不断增加。这些学生在九年级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受到留校、停学或开除的处分。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新报告表明,涉及在线教育时,是否拥有技术设备已不是分化美国人的唯一因素。缺乏数字准备(Digital Readiness)的人往往也不愿意进行在线学习。
在此次研究中,皮尤中心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美国的成年人进行了评估:使用计算机的信心;将新技术用于工作的能力;使用数字工具进行在线学习的能力;辨别在线信息的能力;对“教育技术”相关术语的熟悉程度。
研究人员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答案相似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五类。
52%的成年人对在线学习持保留态度。主要包含三类研究对象:数字技能准备者(14%),传统学习者(5%),和勉强学习者(33%)。
数字技能准备者的数字技能水平较低,对一切在线信息的信任度也很低。他们是最不倾向于在线学习、最不擅长技术的人。这些人一般是50岁以上、来自低收入家庭、只接受过低水平正规教育的女性。
对于传统学习者来说,出于对在线信息的不信任,他们更青睐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些人往往是女性和少数民族。
勉强学习者掌握了较高水平的数字技能,却未将在线学习转化为他们的优势,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水平较低。这些人往往是50岁及以上、来自低收入家庭、只接受过低水平正规教育的男性。
48%的成年人更愿意使用在线学习工具。主要包含两类研究对象——谨慎的点击者(31%)和数字准备充分者(17%)。
谨慎的点击者拥有足够的数字知识来运用科技资源,对于某些经过验证的网络资源相对信任,但与数字准备充分者相比,运用网络学习的意愿仍有欠缺。他们大多是来自高收入家庭、30或40多岁、上过大学的人。
数字准备充分者往往愿意使用最新的教育技术工具,是积极的在线学习者,一般来自高收入家庭,有着较高的受教育水平。
LIFE教育创新是一个致力于引领教育创新的跨界合作公共平台。LIFE研究前沿的教育创新实践,倡导以人为本的生活教育,汇聚创新的教育变革力量,共同促进多元的教育生态,构筑教育的未来。
查看LIFE教育创新案例其他文章,点击下方标题即可:
在线教育系列:
LIFE观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