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回归20年特辑|“世界船王”用一招打动撒切尔 与邓小平会面达数十次

2017-06-28 小凤君 凤凰私享会

凤凰私享会|凤凰卫视官网编辑部出品


凤 凰 卫 视 金 牌 栏 目

《凤凰大视野》


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执行“一国两制”的城市,

香港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香港回归祖国的愿望顺利达成,并最终实现。

二十年来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平稳运行,

保持了持久的繁荣稳定,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香港的回归是历史使然,

也是人力所推动,

不仅有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

也有邓小平时代两地政商精英的合作推动。

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特辑

讲述邓小平与香港几位著名人士之间的故事。

这次小凤君给大家分享的是第二集

《明月照我还——邓小平与香港名士》(二)

上集回顾

香港回归20年特辑 |1982年6月,一张照片震动了香港大陆两地


政治红娘


包玉刚是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是世界上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12位华人富豪之一。1982年香港回归问题尘埃落定之后,便进入到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历史关口,香港成功的关键在于中英双方的信任,他不断游走在政商两界,并在香港回归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2年香港回归问题尘埃落定之后,便进入到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历史关口,香港成功的关键在于中英双方的信任,英国与中国一个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另一个是刚刚重启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家,而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香港就是在英国的管制下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一个资本主义的样本城市,这一现实带来了香港回归的难度。而邓小平同包玉刚的历史性合作,也因此留在了香港回归的记录中。



尖沙咀码头的夜晚,总是在歌声中开启。白天的结束是一个新的开始,洗尽铅华,放慢脚步,领略霓红灯下的浪漫风情,一百多年的商业荡涤磨砺出香港的成熟气质,繁华艳丽,自由活力,将这样一座城市平稳移交,显然是一个难题。这是1980年代的中英两国政治家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从1982年的秋天到1984年的冬天,长达两年多时间里中英双方历经22轮谈判,中间反反复复,起起落落。



1982年秋天就在中英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现在了中国上海,为一艘名叫“世谊”号的轮船剪彩,当然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商业活动,而是同破局中英香港谈判有着某种关联。包玉刚是这场活动的策划者,当时的包玉刚其商业帝国遍布欧亚及美洲大陆,他旗下的两百多艘商船航行于世界海洋之上,货运量超过了苏联所有的商船总数,而且包玉刚的业务还在不断拓展中,包玉刚的家财被估价超过200亿港元,位列世界超级富豪之列。当然包玉刚还有另一层特殊的身份,他不仅是享誉世界的商业大亨,还是游走于政商两界的“社会活动家”。


“世界船王”包玉刚广交各国政要

与撒切尔私交甚好



徐忠友(历史研究者):身为“世界船王”,他在世界上也是广交朋友,特别是这个各国的政要是吧,有很多都是朋友,他到英国,英国的首相,包括英国的女王,到了美国,美国的总统都要见他。撒切尔夫人当英国首相以前,她的丈夫丹尼尔·撒切尔,撒切尔实际上跟他在高尔夫球场当中是很熟悉的朋友。



包陪庆(包玉刚之女):远远在香港回归之前,他已经跟撒切尔夫人的先生已经在打高尔夫球的一个球伴,我还跟过他去唐宁街10号去吃饭呢。



正在进行中的中英香港谈判,牵动着这位香港超级富豪。1982年9月开始的中英谈判很不顺利,英国方面对香港抱有幻想,希望继续保留对香港的控制权,这挑战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底线。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试图用强硬的姿态压服中方,迫使中方让步,但参与谈判的邓小平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回应英国,中国一定要收回香港。



鲁恭(原港澳办主任鲁平之子):邓小平先生讲了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这样如果你不合作的话,我不会惧怕你的,我有我自己的方式,我能够收回香港的。




顾文福(新华社时政记者):他同撒切尔谈的时候就是这样嘛,如果那样的话谈不成,到了日期,我派两个师过去就完了,他就这么说的。


中英谈判的实况传递到香港,引发社会担忧,伴随着谈判的时断时续,经济开始出现波动。经济的波动引发邓小平的关注,如果经济持续下滑,将会给回归后的香港带来不利影响。中英谈判显然需要破局。“世界船王”包玉刚就这样被推到了历史前台,包玉刚同包括撒切尔夫人在内的各国政要关系密切。

王耀成(作家):好像势不两立,如果是大家都某一方,钻到另外一个牛角尖里头了,出不来了,那不就形成僵局了,但是呢,忽然可以发现可以换成另外一种方式,那么又是柳暗花明了。他跟英女王,跟英女王的丈夫,跟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的丈夫,跟里根总统,跟很多很多世界政要都是朋友啊,能够说上话,那你说这样一个人他不光是香港了,他在全世界都是有影响的。


四年间包玉刚七见邓小平

“精神沟通”惊人契合



也正是因为独特的影响力,在中英谈判的艰难时刻,邓小平与包玉刚才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了一起。与邓小平会面达数十次,是见邓小平最多的香港人士。1980年代处在改革开放与香港回归的特殊历史时期,邓小平希望通过与香港人士的密切接触增进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包玉刚因为具有独特的国际影响力,邓小平尤为看重。


从1981年到1984年短短四年间,包玉刚七见邓小平,包玉刚的女儿包陪庆说几乎每次来北京父亲都要跟邓小平见面。包玉刚的女儿包陪庆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对父亲与邓小平之间的关系有着近距离观察。



包陪庆(包玉刚之女):我觉得好奇怪,两个人的普通话都比较欠缺,一个是宁波口音的,说的比较歪的普通话,一个四川口音蛮重的普通话,但是两个人怎么可以沟通,还有他们的思想的沟通,精神上的沟通是蛮惊人的。



年龄相差十多岁,经历完全不同的两代人,建立起深层精神交流,并合力推动香港回归。


包玉刚来京探亲因住宿问题受冲击

决意投资酒店但提一要求


1970年代末,当游走于西方上流社会二十多年的包玉刚,重新回到内地时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1981年包玉刚携带一大家人来京探亲,但是没想到住宿成了问题。

包陪庆(包玉刚之女):我们当时是到北京饭店,因为当时我父亲带了一家人他的妹妹,妹妹的丈夫啊,也带着我,但是那个时候房间的分配不够用。常常到北京的游客不够房间,要把他们拉到天津去,拉到西安去,所以当时国外的一些反应就是full  of  surprise,你到中国去,你都是没预料的事情会发生的,你明明到北京去想去看看,结果语言又不通,他们就拉你到西安去看,先去看看,看了北京有房间再回到北京。



意料之外的遭遇刺痛了包玉刚,如果连像样的接待酒店都没有,改革开放该如何推行,包玉刚当即决定出资一千万美元,投资兴建一家星级饭店。不过包玉刚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庄炎林: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有一条啊,就是名字啊,是不是就叫兆龙饭店,为什么叫兆龙饭店呢,他的父亲叫包兆龙,那么也八十多了,年龄大了,他说纪念他的父亲叫兆龙饭店。


在当时的条件下引进外资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更何况还得以一个资本家的名字命名,包玉刚的这一并不苛刻的要求在政界高层和社会上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王耀成:当时我们国内好像还没有这样的先例,接受一个海外的资本家,就说我们也不至于好像需要资本家来帮我们造饭店是吧。所以包玉刚几次就是问你这个捐赠的事情到底有没有落实,那么我们这边总是支支吾吾,好像就不是很痛快吧,但实际问题呢就是说没人敢接这个支票。


万般无奈之下,庄炎林决定向邓小平写信汇报。



庄炎林:因为这个事情我跟廖公(廖承志)请示,廖公说这个事情恐怕这个要小平同志来拍板这个事情,所以叫我起草报告,写了报告,讲清楚这个事情。


王耀成:这后来了还是回到小平同志那里,那么小平同志就讲了他说这个人家帮助我们,捐赠这个饭店,这是好事情,他也没有其他的要求,他就提出要以父亲的名字命名,那么他说这也是人之常情啊,那最后他说你们都不接我来接。



邓小平不仅帮签了字,还答应帮兆龙饭店题字,并且还在饭店开业时亲自前往现场剪彩,这也是邓小平平生唯一一次出席饭店的剪彩活动。邓小平对包玉刚超乎寻常的支持背后是坚定的改革信念,也是二人在改革开放上达成的高度一致。


与邓小平共同持有民族复兴理念

两人惺惺相惜


包陪庆(包玉刚之女):我还记得他们第一次,就是谈起中国经济,中央经济控制就是什么都要分配,什么都是要计划经济,我父亲就是跟邓小平说了,他说这一杯茶,这个茶杯,他说你想的不是生产这个茶杯,你应该想每个人的口袋里面都揣了够钱来买这个茶杯,其他的就自然会发生了。你根本不用去计划。



或许正是基于改变中国和民族复兴的共同理念,邓小平与包玉刚才有了深层信任,二人一见如故并惺惺相惜,建立了独特的私人友谊。1981年年底包玉刚带着父亲包兆龙来到北京,邓小平亲自接见了他们。包玉刚的女儿包陪庆还记得邓小平跟爷爷握手时说,你跟我是一样的,都是烟不离口,包玉刚不吸烟,而且最反对吸烟,他所在公司不允许任何人吸烟,唯一只有两个人可以在他面前吸烟,一个是他父亲,一个是邓小平。1980年代中英谈判遇到困难,包玉刚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中英两国领导人中间转递一些消息,以此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打破谈判僵局,这一想法得到邓小平的认可。



张浚生(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因为你真正到谈判桌上的时候,那个时候非常公开,正式的嘛,非常正式地谈,但是可能有的时候不是说一下子就是能够解决问题,因为这个外交的交往,它很多东西是靠沟通,甚至于必要的妥协。


包玉刚向撒切尔传递中方立场

邀其赴沪一招打动对方



就在邓小平同撒切尔夫人第一次会谈后这天下午,包玉刚就拜访了邓小平,他从邓小平口中探听到了中方的立场,中国必须拥有全香港的主权,但是中央政府不会干预香港管理。据包玉刚的女儿包陪庆回忆,包玉刚当年曾向撒切尔夫人传递中方的立场。




包陪庆(包玉刚之女):撒切尔夫人吧,她比较顽固,我们都劝她了,香港回归是中国的一个愿望,是一个事实,但是撒切尔夫人因为刚跟阿根廷战争胜利了,所以她带着一种心理,就是我要什么就可以什么,你别牵着我的鼻子走。



撒切尔夫人同时也不希望将英国一百多年的管理成果拱手相让,尽管包玉刚带来了邓小平的承诺,未来会延续香港的法律和社会制度不变,但是撒切尔夫人并不完全相信。撒切尔夫人的顾虑让包玉刚意识到对中国管理香港能力的怀疑可能源自撒切尔夫人对中国的不了解,当时的撒切尔夫人第一次来到中国她所能参加的活动也只是谈判和中方的招待,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况她无从了解,对于中国的认识她或许还停留在“红色政权”的偏见上,包玉刚希望能够邀请撒切尔夫人前往中国,亲自看看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为了能让撒切尔接受这一邀请,包玉刚很费了一番心思



包陪庆(包玉刚之女):有一次他就带着我,就撒切尔夫人,我这次来看你,我带着一个很大的礼物,它这个盒子,就很大的一个盒子,撒切尔夫人这么大的盒子一打开,里面是一条绳子,她就笑,这个什么意思,包先生说一个领导,你身体要健康啊,每天的压力这么大,是先要健身呢,我从来没有看见过撒切尔夫人笑得这么多,笑得这么灿烂。



趁着撒切尔夫人心情高兴,包玉刚顺着说我真有一件真实的礼物要送给您。当时的英国造船业正陷于危机,包玉刚的用心撒切尔夫人自然非常感激,顺着这种情绪包玉刚又提了两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撒切尔夫人能来参加这艘船以及另一艘在上海建造的姊妹船的剪彩,撒切尔夫人欣然应允。1982年秋天,就在结束中英第一轮谈判后,撒切尔夫人如约来到上海,参加了“世谊号”的下水仪式,之后在包玉刚的陪同下她游览了上海。


包陪庆(包玉刚之女):她去看这条船的下水典礼呢,就去看了重工业的发展了,还有看老百姓也不是完全穿这个中山装了,就是慢慢地起步了。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中英谈判历经波折终于落下帷幕,香港回归祖国的日程正式确定。包玉刚后来曾说中英谈判开始后,也考虑谨慎的方式尽了绵薄之力。在中英谈判的过程中,包玉刚曾多次穿梭于中英两国高层领导之间,传递了相互间在公开场合都不便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前《基本法》起草委员邬维庸就曾说过,中国、香港、英国三方关系以往一波三折,包玉刚是缓冲及中介角色,发挥了影响力,一句话起的作用往往超过十个人的意见。



当然中英谈判成功并非一人之功,

中英谈判的两年多时间从拒绝到接受,

无论是英国方面还是港人本身,

都有一个重新认识,并接受内地的过程,

这是“一国两制”的试水,也是香港回归的基础。



——未完待续


点个赞给小凤君加个鸡腿!

让凤凰卫视的节目更好玩儿

独家猛料 深度时评 主播风采 凤迷社群

凤凰私享会

微信号 : phtvifeng

新浪微博:@凤凰私享会

这些平台也有我:一点资讯、凤凰号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主播小凤君 等你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