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亲历者的回忆 | 凤凰香港回归世纪报道:六十小时播不停(下)

2017-06-30 凤凰名人馆 凤凰私享会

凤凰私享会|凤凰卫视官网编辑部出品




上集回顾:

亲历者的回忆|凤凰香港回归世纪报道:六十小时播不停(上)



三、号角



那段时间,凤凰的同事仿佛人人做了一场梦,在时间那样仓促,人手那样短缺的情况下,他们到底如何一步步走到最重要的那几十个小时,原本模糊的播出流程一点一点明晰,原本空虚的节目资料一点一点填满,6月29日,全体工作人员开始“彩排”,对于未来60小时将全程坐镇大本营的总主持人吴小莉和窦文涛来说,真正的考验似乎从现在就开始了。



凤凰卫视60个小时回归报道的直播,是除了中国中央电视台72个小时直播外,时间第二长的媒体。而节目样式、片头、十几个主持人责任分配不断修正,许多媒体人的心情是既等待,又希望一觉醒来第二天是7月2日,直播已圆满结束。


6月29日一早,所有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行脚本流程的纸上演练。


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来为所有人打气,尤其是在台面上代表凤凰门面的主持人。从此,每次凤凰有大任务,也是新闻人出身的刘老板总是有场面授机宜的聚会,而我们这群小朋友,也总在几位高层的剖析后,稳定军心能安心出外,进行征战。


晚上我主持《时事直通车》节目,进行直播演练,和会展中心的主持人卜邦眙对谈。但节目结束后,我感觉仍虚,院长(王纪言)说:“十点半进行彩排,只要把60小时的前半个小时走顺了,后面就顺了!”


我和同事窦文涛是这个节目的幕前总指挥总主持,负责全程坐镇位于红磡的凤凰卫视总摄影棚。而我要在6月30日中午12点的那一刻开始,开第一个场,说第一句开场白。


经验老道的院长说对了,在前半个小时彩排后,我们真的找到了那份感觉,我也不再爲是否准备充分而心虚。因为事实上,从我决定到香港工作的那一刻起,我已经在为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在做准备,而我已准备了四年。

——吴小莉,资讯台副台长、节目主持人



6月30日正午12点,凤凰卫视九七回归——六十小时播不停活动正式亮相。


凤凰的直播兵马兵分11路:吴小莉、窦文涛在大本营直播;许戈辉和卜邦贻在会展中心演播室;曹樱在会展中心三号会堂;陈鲁豫在江泽民等领导人下榻的九龙红磡海逸酒店;曾瀞漪在查尔斯、彭定康等英国领导人登船离港之地——添马舰坚守;李辉在维多利亚港码头。而解放军入关之地落马洲、港督府、驻港部队营地,乃至北京天安门广场,均有凤凰记者的身影。


在凤凰总部海滨广场楼顶,还有一个秘密的摄影点,由老板刘长乐亲自把守。由于凤凰总部靠近领导人下榻的酒店,这个秘密的“据点”贡献了一系列领导人出入的珍贵独家画面。


由左至右:李辉、陈鲁豫、窦文涛、许戈辉、梁永斌、吴小莉、卜邦贻


6月30日晚9时前,其他主持人暂时当值,窦文涛正准备抽空去洗手间,忽听有人到处叫他,原来是总部收到解放军驻港部队先遣队进驻香港的信号,临时调他进行即时旁述报道。来不及准备任何资料,窦文涛一脚刚踏进演播场,驻港部队画面就已经播出,于是文涛只有紧急搜索脑中记忆,边看电视边解说,一下子说了半个钟头,直说到最后一辆军车都驶入香港境内。过后同事们戏称窦文涛成了“军事评论员”。其实,在此之前,窦文涛曾两度深入军营采访驻港解放军,加上直播前夜临阵磨枪,读完了一尺厚的报刊资料。所以,窦文涛能在“危难之际”轻松自如。7月1日凌晨,等到窦文涛下班时已是3点多,而到5点多又要准备直播解放军主力部队6时抵港。窦文涛又匆忙去浏览相关资料,等看完最后一页,抬手一看表已是4点多,已经无法回家休息,文涛只好在公司化妆间地毯上睡一小时,用艺员服装柜里的衣服做枕被,花花绿绿盖了一身。


九七回归前,许戈辉和窦文涛获得特许进入军事禁区,独家遍访驻港部队的深圳和香港营地。



回归当日下着超级大的雨,我记得我驾车回家,想洗个澡休息一下再返回公司,有一个瞬间,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万一赶不及回公司呢。如果路途中发生了什么问题、比如因为大雨某些路段坍塌,正好回不到公司呢?如果刚刚封了路,我是不是应该对警察说:“我是新闻工作者,现在要即刻返公司报道九七回归,很重要的,不如你放我走吧。”——就好比你是一个医生,正在去救人的路上,如果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警察说你要在这里录口供,你会说我现在不行,我要即刻赶去救人。我不知道这个念头从何而来。但我想,自己一定是在一个很兴奋、充满责任感、急着去做些什么的状态下,才会突然间想起这样的事。

——邱伟华,节目制作总监、资讯台副台长



7月1日凌晨,大雨继续从天上浇下。凤凰记者曾瀞漪和摄像师站在“添马舰”边临时搭建的一个三层楼高的记者平台上,浑身湿透。


就在香港特首董建华等一干港府官员向中国中央政府宣誓就职的时候,刚刚从香港会展中心出来的末代港督彭定康与家人一起,陪同查尔斯王子来到“添马舰”码头。7月1日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及其家人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回首挥别时,他们表情哀伤,而彭定康的女儿眼中满是抑制不住的泪水。


凤凰卫视对整个过程的报道详尽而周全,特别是彭定康女儿泪眼回望的镜头,让不少人动容。现场的曾瀞漪也掉泪了。不是同情,也不是忧伤,而是人性的共鸣,是两种截然不同情感的巨大碰撞,让她体会到什么叫悲欣交集。



1997年6月30日早上,曾瀞漪与摄影队到了添马舰基地的临时采访高台,架起拍摄器材及灯光,预备直播工作。下午时分,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大家非常狼狈地替器材盖上雨衣,衣服都湿透了。入夜后,又下了一场大雨,使原本已经干了的衣服又再淋湿了,但这都无减各人的工作热诚。曾瀞漪在大雨中的样子,温柔又坚强。定于贯穿全天的现场直播亦于7月1日凌晨2时完成。



添马舰附近搭起了三、四米高的钢架平台,所有媒体的记者在高台上进行报道,下雨时台阶会滑,我们还穿着特别的制服(红色外套和黄色小丝巾),要一点点小心地走上去,台上的位置也很狭窄,分给每个媒体的地方只容放置一台摄像机和一个摄影记者在那里站立或稍微侧身,我们不能像控制室里一样同时关注七个监视器屏幕,所以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我所在的地方,就在这里拍摄和报道添马舰相关的新闻。

当时下着大雨,我记得后来有一张照片,是现场所有的摄像机都覆盖着塑料布,我们也要一边打伞一边拿着话筒,所幸连线报道港督等人上船离去时,雨还不算太大。印象最深是一边是两种不同的旗帜一升一降,一边是港督全家上船离去,两边的人都在流泪,而我流泪,是因为感受到这种巨大的情感冲撞:殖民地已成历史,香港新的一页已经展开,那是一种喜极而泣;同时,我也留意到港督的女儿一直在流泪,那是一种离别,一种对人对地的不舍,那些人即将离开他们所熟悉的地方和人。

——曾瀞漪,节目主持人



60个小时一晃而过,从6月30日12时到7月3日零时,凤凰卫视共进行了约34小时的直播,报道了发生在香港和北京的每一场重大活动,事件与播出的时间差为零秒;播出的“罐头”节目与缩编重播内容约25小时。7月3日零时,上百位工作人员的名单飞速略过屏幕,60小时的超长直播宣告结束,欢庆的凤凰人带着香槟从演播室、控制室一路涌向大家战斗过的地方——这一幕历经20年岁月,在制作经理邱伟华的记忆中浓缩成一张有动作、有声音、感情饱满的魔法照片,而对吴小莉来说,还另有不一样的滋味:



7月3日接近零点时,我和文涛在节目中,最后一次击掌“大功告成”。我们脱离了麦克风,在各个工作点里找寻幕后的工作伙伴,我们在镜头前肆无忌惮的欢呼拥抱,展现那一刻最真实的感受。

——60小时刚播完,大家都想赶快回家“洗澡睡了吧!”

但是那一刻,我却有些失落感,因为电视人的职业病:“经历60小时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不禁要问:“老板,下一个重要的案子是什么?”


凤凰卫视在香港回归的报道上,应该有不错的成绩,尤其对亚洲区的华语观衆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没有历史包袱既定立场和忌禁框架,只有现场事实的报道方式。这场历史盛事给了凤凰卫视一个机会,在中国内地观众心中再攻下一城。对台湾的观众而言,藉由卫视中文台的转播,让我父母再度见到了我,而60小时香港所有活动的全接触也是台湾传媒所没有的,相对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我想起凤凰高层常自嘲的话:“小莉呀,我们仍是小米加步枪!”意思是凤凰卫视的力量仍小,但就因为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凤凰卫视懂得扬长补短,借力使力:“我想是综合各家讯号,各家之长,加以精编整理,同时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子上,大家同心协力,只想把节目做好吧!”我回答。

无可否认,“香港回归世纪报道,六十小时播不停”让凤凰卫视和所有主持人又走上了另一个台阶。


——吴小莉,资讯台副台长、节目主持人


吴小莉


而狂欢过后,凤凰对自己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



凤凰在当时可说是一个基层的、低级电视台的规模,而我们的心气儿又是全球华人的心气儿,这是一个很大的反差。但是我们很巧妙地在60小时播不停里面,发扬了凤凰“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指导思想: “借船出海”这个船,一定是万吨巨轮,所以我们借的是CCTV,借的是香港媒体的综合力量;借鸡下蛋,就是借我们凤凰自己的力量,要下出一种“金蛋”。60小时播不停就是在办台宗旨、品牌提升策略,以及我们两岸四地和世界华人的电视工作者合作下,将一种独特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到极致。

典型的例子就是孟广美到天安门广场,孟广美不是做时事节目的,是一个台湾的电视人,天安门广场这种场合是个最具有大陆特色的,最具有中国政府特色的东西,凤凰恰好派了一个有着台湾观察方式的美女欢天喜地、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地来到天安门报道,一下就凸显了出凤凰的与众不同,正因为她对那个地方的陌生,好奇,以致这件事情带来的新鲜感,使她很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王纪言,凤凰研究院院长

原执行副总裁/中文台台长



凤凰比较出彩的地方,一是博采众长,画面丰富。不仅有自己的画面,还大量采用CCTV、香港无线、亚视、英国BBC的画面,谁的画面好就用谁的。二是独家画面,胜人一筹。比如江泽民、卓琳在海逸酒店里的镜头,是刘老板用小DV拍的,与官方的图像感觉不一样。彭定康和妻子、女儿在‘添马舰’上船时,其女儿伤感的眼泪和她回头招手的表情,给人印象比较深。三是平民角度,自由发挥。内地电视台的记者和主持人说什么,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说完以后就冷场,经常大段地沉默,而凤凰的主持人就比较放松,可以在大的框架下自由发挥,老百姓觉得亲切。四是人员较少,指挥灵活。不过问题也很多,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现场指挥真是手忙脚乱,乱成一团。

——钟大年,凤凰研究院副院长

原副总裁/资讯台台长




四、同袍



一年前,就在凤凰卫视刚刚成立时,程鹤麟作了一首打油诗,其中有两句“忆昔碰杯时,相互不熟悉。偷偷看两眼,各自想心事”,可谓当时同事间的真实写照。这个由香港人、大陆人和台湾人组成的电视台到底能走多远,几近互不相识的同事们彼此性情如何,能不能共创一番事业,多数人心里都没底。


而在60小时的奋战过后,凤凰人终于安心了,他们相信自己的潜能、也信任这个值得托付的团队。



当年的凤凰卫视地处红磡黄埔花园,周围有各种档次大大小小的酒楼饭馆。九七香港回归之际,酒楼纷纷放假,剩下几个茶餐厅坚守岗位。于是,在那历史性的60小时直播中,全体同事一日三餐、餐餐都是炒牛河、墨鱼丸、牛杂米线,来回倒腾。照片拍摄于1997年7月2日深夜12点01分,您可以从窦文涛的脸上看到“失望”二字。这哥们儿12点刚从直播室下来,还以为在所谓的“庆功宴”上能吃到法国大餐。至于其他各位,有的是工作到反胃,法国大餐和炒牛河概不受理,什么也吃不下;有的是饥肠辘辘,就等着摄影师走,填饱肚子……话说回来,这餐饭不过是收工餐而已。对于在场的各位来说,它意味着半年多紧绷的神经可以放松一下了。



我想我会如此迷恋电视工作,除了是自己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电视是一个群体创作,在最辛苦难捱的时候,你都不会是一个人孤单地面对麦克风,而一定会有一群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陪伴着你,而这样历经大事之后的“革命情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培养。

——吴小莉,资讯台副台长、节目主持人



将记者们在7个地方的连线、拍摄和采访报道整合为新闻直播,这在台湾的电视台或许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当时相对弱小的凤凰竟然也能做到。令我惊讶的是,凤凰在当时做为一个规模这么小的媒体,甚至只有一档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但当她做新闻直播的时候,竟然能够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可以说完美地结合了两岸三地的优势:我们有来自内地和台湾的主播和记者,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庞大的、有力的内制团队,这个团队并不存在于平时的日常新闻播报当中,是来自三地同事的共同配合,凤凰做直播的时候,不但有内容和资源,背后更是有一个有力的支撑团队,让她的直播内容扩散出去,为人所知。

——曾瀞漪,节目主持人



我知道我们的主持人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经过这一个这么长的直播,我觉得他们比我想象之中更“犀利”。因为他们的临场发挥很快,或许因为他们准备得充分,随时都有资料可以表述出来,讲三五七八分钟都完全没问题。

还有一件事是,大家合作了一年多,都很有激情、很有动力。因为有很多事是需要大家主动去做的,需要每个人肯承担,有热情,并且听从安排,他要知道他自己的位置和职能,这个相当重要,因为你就算布置得很好,只要某一个岗位得过且过,结果都会令人失望。但在这60个小时里,我感觉不到有这样的情况,反而感觉到大家那股好强的热情,一看见有什么需要做的,一定不止一个人,有若干人都会冲上去啊,反而需要控制住、让大家不要太过激情,要冷静点、要一步一步地去做——你不用担心没有人会“扑”过去帮忙,因有太多人会这么做。

——邱伟华,节目制作总监、资讯台副台长



……那个时候的凤凰,怎么说呢,我感觉还不太像一个完整的新闻编辑室的感觉(笑),当时只有《时事直通车》那么一档新闻,时长也就只有半个小时,我们那个时候人又少,借来的摄影师一天只工作8个小时,还不能超时,所以我们去采访,有时候在一个新闻现场会做两条片子,总之是反映香港社会的,都可以分拆出来,这样可以让内容更丰富。那时候伍淑娴会分派我们一些工作,我们自己也会去找新闻做,到后来一般就是我们自己去找了,她就大概看一下或者提醒一下有什么要去的……因为我们几个也是有采访经验,所以自由度也很大,可发挥空间就比较多;除了采访之外我们也会做一些编辑的工作,自己人力不够嘛,可能就会用本地一些有交换新闻的电视台的新闻,我们就自己再“打包”一下,那时候可能一人就做好几人的活(笑)。

——郭方,专题节目组制片人



凤凰的组合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磨合过程中的一个组合,在各个制作体系上面都是,比如采访组里面,就是来自大陆的,来自香港的,或者是来自台湾的,就是不同的文化状态,之前已经有了但不像现在这样明显,凤凰的成立就是我们所说的“完整的中国人”概念,这个完整的状态在直播过程中是互相尊重并且互补的一个状态。有人说香港回归是凤凰成长成熟的标志之一,这种成熟是在这样一种文化状态下的成熟。

好些主持人说,他们在这个直播过程里享受到了他原来没有享受过的东西,即使是资深如主持人吴小莉、窦文涛、记者曾瀞漪,他们原来都只是在个别的栏目,也没有做过这么长的直播的状态,这次是他们首次感觉自己的能力、首次体验凤凰可能的未来。

所有一切都是正在发生、正在准备、正在设计、正在激励的过程中完成的,“干得不错啊,就这么弄”,所有的队伍都是这么调整出来的,大家也不知道能做成这样,因为我们当时不是“县级台”嘛,我们确实没那么大力量,即使是现在,我们的力量也仍然是有限的,后来凤凰很多节目的制作,都是“香港回归直播六十小时播不停”这样一种经验、原则、表达方式,这样一种运行方式的再继续:就是在人家的基础上,把我们的风格加进去,在我们的可能性上,把我们的个性和特点做出来,不能因为我们可能的弱小、可能的单一、可能的不全面而放弃我们的准备,或者我们可能创造的成功。

——王纪言,凤凰研究院院长

原执行副总裁/中文台台长



——九万里风鹏正举,道不尽天时地利人和。1997年夏天,年轻的凤凰卫视作为香港回归的参与者,记录者和见证者,在香江的滂沱暴雨中站稳脚跟,展开双翅,飞向无垠的远方。



(全文完)



凤凰名人馆


讲述凤凰人的故事
分享凤凰人的感悟




点个赞给小凤君加个鸡腿!


让凤凰卫视的节目更好玩儿

独家猛料 深度时评 主播风采 凤迷社群

凤凰私享会

微信号 : phtvifeng

新浪微博:@凤凰私享会

这些平台也有我:一点资讯、凤凰号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主播小凤君 等你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