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架起“健康天路” 四位藏胞在我院成功手术

9月25日-27日,从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区,来到我院的四位骨关节炎病人,已经全部顺利完成膝关节置换手术,四位患者术后第一天即能扶助行器下地行走,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正有计划地康复。

四位病人于9月23日凌晨,在日喀则桑珠孜区副区长石镜明带领下,由我院本部心内一科延荣强等援藏医生专程护送,飞越4000公里来到青岛。此次跨地区医疗是青岛第九批援藏干部组、青岛市卫健委、山东省红十字会联合发起的桑珠孜区2021年度高原常见病救治项目。

为远道而来的同胞 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

由于受高原地理气候等条件影响,骨关节病是日喀则当地常见高原疾病,由于藏区医疗条件有限,很多藏民无法及时得到治疗,严重影响了藏民的日常生活。


在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组的支持下,我院援藏专家延荣强带领医疗队通过前期义诊,筛查骨关节病等高原特色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家庭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综合评估,最终确定了4名骨关节病藏民患者来我院接受治疗。


这场跨越4000公里的旅程,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9月16日:进行远程会诊讨论,确定治疗日程和方案。


9月18日:医院成立工作专班和救治专班,预约检查、落实准备事项。


9月23日上午8:30:四位病人经过严格的疫情防控流程,入住本部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病房。为了给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提供条件,医院安排了空间最大、光线最明亮的病室,安排四位患者同住,减少了他们的陌生感,同时为陪护家属安置了睡床,医院根据藏民饮食习惯制定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膳食方案,专门配备了用于储存奶酪的冰箱、外出轮椅。让藏胞们感到家的温暖。


当日12:30:完成床旁检查、护理评估、医疗评估,组织了涵盖内科、外科、麻醉、康复、营养等多学科团队的会诊,逐一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为每个患者配备“一对一”专职医护人员。

当日14:00:医院召开专题会。党委书记杨九龙、总院长管军、副总院长阎晓然、副院长刘学东、王伟民及相关职能部门和治疗团队,共同研究确定诊疗计划,完善围手术期管理。

顺利手术 加速康复

本部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总医师、高年资护士组成专项医护团队。经过术前充分评估、全面检查,9月25-27日,科主任郭传友带领手术团队陆续为4位病人顺利手术。 

旦木真和达培的手术于25日先行完成,术中证实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骨质疏松、关节破坏重、解剖结构不清等特点,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情平稳。

26日,次仁的手术最复杂,郭传友主任为他进行了右侧膝关节缺损重建和初次翻修手术,股骨侧采用常规假体,胫骨侧采用加髓内杆、加袖套、加钢筋骨水泥等办法,取得满意效果。

27日,次旦欧珠完成了左侧膝关节置换和臀部巨大肿瘤切除术。


来自高原的患者,血液粘稠,血流缓慢,易发生深静脉血栓(VTE);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本身也是VTE的高危人群,所以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中特别注重VTE的预防,除了基本预防以外,医生根据指南要求结合个体化特点,为他们增加了抗凝治疗的频次,同时给予肢体加压治疗。

骨科+运动康复是我院的特色优势,“医生-康复师-护士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保证了患者的加速康复:康复师个性化指导,进行踝泵锻炼、直腿抬高、膝关节伸直、屈曲锻炼等系统锻炼;多模式超前预镇痛,帮助患者在无痛状态下完成膝关节功能锻炼。四位患者术后第一天均实现了扶助行器下地行走。

洁白的哈达献给最尊敬的医务人员

27日上午,病人家属及石镜明副区长分别代表藏民和桑珠孜区为医务人员敬献上洁白的哈达。

藏族哈达的颜色中,白色是最高贵纯洁的颜色。代表着最真诚的感情,寄托着最美好的祝愿,标志着最崇高的敬意。


今年51岁的旦木真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近20年了,后来愈加严重,由于没有良好的医疗救治条件,他不得不天天吃药来缓解疼痛,走路更是必须依靠拐杖。青岛市市立医院之行,让他感到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他感到非常感动:“这个病影响我很多年了,今天能够摆脱拐杖轻松走路,是以前不敢想的心愿。这次成功手术,多亏了医护人员,感谢党的好政策!”


旦木真回忆,今年年初村民们一听说青岛的援藏医生来了,都纷纷去医院病房让医生们听诊心脏、检查身体,有的即使问完了诊、看完了病,也“舍不得”走,就远远地站在旁边看着医生们给其他病人讲解病情。“援藏医生们还亲自到各个村子里义诊,我的腿现在终于好了。”旦木真心怀感恩。

接力帮扶 为了藏族同胞的健康

我院自1975年开展援藏医疗工作,40多年来一代代医务工作者接力帮扶、情洒高原。

心内科博士延荣强作为青岛市第九批“组团式”援藏专业技术人才,于今年2月赴日喀则桑珠孜区人民医院进行一年半的帮扶,刚到日喀则时的感受记忆犹新:“没想到我这样一名健康的医生也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轻微活动后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氧饱和度77-83%左右,心率117次/分;夜间失眠,即便是在吸氧和口服镇静药物的情况下,初来时睡眠时间也只有1-2小时,每晚的头痛和鼻出血是必然的,腹胀和恶心等肠胃反应接踵而来。”他克服身体不适,来到日喀则的第4天,就前往海拔4200米的东嘎乡,看望贫困户家庭,为他们查体诊病,制定进一步对桑珠孜区贫困户进行健康筛查的计划,开展骨关节病、白内障、失聪等藏民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做好日喀则桑珠孜区医疗卫生人才到青岛的进修和培训;做好先心病患儿和失聪患者的筛查和救治;做好高原常见病的救治;做好区域内12所卫生院基层医疗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培训……”延荣强牢牢记得他前来援藏的使命和任务。


今年5月我院牵头带队6名青岛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骨干再次奔赴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帮扶工作。市立医院一批批援藏医生接过医疗援藏的接力棒,在这里救死扶伤,帮扶带教,播撒爱和希望的种子。


藏青山海情 持续探索医疗援藏新路径

对于这次救治,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杨九龙表示将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全力做好藏民同胞的救治工作,加强对藏民患者的跟踪服务和关心关爱力度,坚定不移地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如既往地将援藏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谱写“鲁藏一家亲,共圆健康梦”的民族佳话。


总院长管军表示一定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下一步医院还将继续探索丰富的医疗援藏新路径,将更多先进医疗资源带进西藏,推动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步,维护西藏同胞身体健康,用实际行动增进鲁藏人民守望相助的民族感情。 


石镜明代表桑珠孜区人民政府及党委对我院有序有力、高效完善、细致入微的救治工作表示感谢,“青岛市市立医院的援藏专家凭借自身过硬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受到了藏区群众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此次身临其境,更是切身感受到医院百年的文化积淀和技术实力。”

延伸

从“输血西藏”到“造血西藏”

青岛市市立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指定对口帮扶三级医院,从1975年开始就选派医生到西藏,至今已累计选派32名专家赴藏开展“组团式”帮扶,覆盖检验、呼吸、神经内、妇科、产科、超声、护理、管理等多个专业,已诊疗患者6825人次,填补刷新区域医疗技术空白50余项,成功实施难度系数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153台次。他们在服务藏民健康、挽救生命的同时开展会诊、带教查房、学术讲座、技术培训,并把市立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当地,帮助他们制定新制度40余项,还以远程会诊和网络授课的方式,借助医院的优势医学资源,快速提高日喀则桑珠孜区医疗水平;从学科技术、管理服务、资金设备、人才队伍建设和民生帮扶等方面对桑珠孜区人民医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帮扶,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从“输血西藏”到“造血西藏”,始终践行着“鲁藏一家亲,藏青山海情”。

2020年在青岛市援藏干部组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市市立医院发起成立了首支由援藏人员组成的活跃在青藏高原的医疗志愿者服务队——青岛援藏“山海情•红马甲”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义诊足迹走遍了日喀则桑珠孜区所有12个乡(办),累计义诊五千余人,诊疗各类疾患500余例,同时进行健康和新冠疫情防控宣教,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也推动了当地基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1年5月,桑珠孜区选派优秀的医疗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前来青岛进行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学习青岛市市立医院的诊疗模式、青岛医联体的运作模式、青岛市社区医院的运营模式、医院院感及疫情防控等医院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高原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十四五”新时期,市立医院将继续用好“组团”帮扶和远程会诊两种形式,继续为藏区医院提供疾病诊治技术支持,为藏区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文/文化宣传部 刘芳

素材/组织人事部 郑宇  医务部 王冠军  本部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 王升英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 叶梓 姬伟

往期精选


◆ 男子体检发现肺结节惊出一身冷汗 专家集体“开处方”一站搞定!◆ 警惕!一到秋天就发作,牛皮癣为啥这么“牛”? 吃了3种药,血压仍180,腿疼也找上门……“医生,我太难了”◆ 读心手记丨心理专家:自杀是病,可防可治的精神心理疾病◆ 世界淋巴瘤日丨挤掉白血病,淋巴瘤才是“头号杀手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