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心手记|别拿减肥换抑郁 心理医生解析饮食和情绪的关系






这天上午,一位十分瘦弱的患者走进诊室,一句话没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我习惯性的询问她就诊的原因,她忧心忡忡地说,吃饭不如以前香,吃的东西也变少了,已经看过消化科了,但消化科医生建议她到心理门诊看一下。

在心理门诊会有很多消化科推荐过来的患者。那是因为很多心理问题都会反映在身体上,尤其表现出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例如:口干、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腹泻、便秘等,严重时甚至会因为呕吐而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者因为进食减少导致营养不良。

看着眼前这位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的瘦弱姑娘,我问道:“吃饭不好肯定很长时间了吧,心里肯定也不舒服,可不可以跟我说一说。”姑娘点了点头,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一名大学生,不久前,因为情绪焦虑,晚上入睡困难曾来医院就诊过,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她说,自己焦虑的原因是已经吃不下饭,而且也感觉不到饿,由于消瘦得太厉害,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于是更加焦虑了。


“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想吃东西的?”。


“其实在初中时我就觉得自己很胖,开始用各种手段进行减肥,有意识地控制饮食,父母发现后,就监督我的一日三餐,不让减肥。自从上大学后,终于脱离了父母的管束,我就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只吃一些青菜和海鲜,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体重下降得很明显,胃口变得越来越小。可是后来......后来......”患者叹了口气说:“哎,后来我出现了掉头发、月经紊乱,我知道是减肥引起的,可是每天照镜子时,我还是觉得自己胖,就又不想吃饭了。”  

患者自述自己整日沉浸在这种既担心身体健康想放弃减肥,又认为自己太胖要继续减肥的矛盾想法中,情绪越来越差,越来越焦虑,吃什么都吃不出不出味儿,身体也没有力气,而且控制不住情绪,特别容易发火。有几次因为与室友发生矛盾,自己憋在心里,还出现了浑身颤抖、喘不上气、出冷汗的症状。


经过诊断,这名患者为进食障碍,并且存在营养不良和抑郁情绪。这样的问题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多数患者起初仅仅是有减肥的想法,但随着病情不断的进展,逐渐出现歪曲的认知,即便身体已经十分瘦弱,但仍然认为自己是肥胖的,直到身体健康亮起红灯,心里的压力也逐渐累积出现了抑郁的情绪。


根据营养精神病学的目前研究表明,饮食和抑郁症存在很大的关系。当人处于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发生抑郁症的风险明显升高。而我们所说的营养不良不单单是营养摄入缺乏,体重过高和维生素的缺乏同样属于营养不良。例如在人体维生素B12缺乏引起韦尼克脑病时,患者会出现幻觉,痴呆等严重精神症状。


根据目前的研究,饮食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影响人的情绪。

01


炎症反应

大约25%的精神疾病患者(包括情绪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表现出较高的炎症水平。

02


氧化应激

在抑郁症人群中也可以发现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增高,同样的西式饮食(高糖高油饮食)可以增加实验动物氧化应激的标志物。

03


肠道微生物群

肠道菌群是现在关注的热点。同样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高脂饮食导致焦虑样行为增加,记忆力下降。

04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超过60%的抑郁症患者表现出过多的皮质醇产生或对HPA系统产生其她干扰,而目前发现部分营养物质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

05


成人海马神经发生和BNDF成年海马体的神经发生水平与认知和情绪直接相关

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降低,而有证据表明进食高脂食物会降低血清BDNF水平,对认知产生不利影响。

06


色氨酸——尿氨酸代谢

色氨酸是饮食中必须提供的一种必需氨基酸,是许多关键神经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病学中,对色氨酸的可用性和代谢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是绝大多数抗抑郁药和一线抗焦虑药的治疗目标。

07


线粒体

抑郁症的许多核心症状,如疲劳和认知障碍,都与中枢和外周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生物发生减少相一致。不良饮食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08


表观遗传学、早期生命和母亲/父亲饮食暴露

表观遗传学描述了在不改变基础DNA序列的情况下控制基因活性并使发育发生的分子机制。而在发育过程中,营养是影响表观遗传最重要的因素。表观遗传过程可以影响DNA甲基化年龄,这与成年人的抑郁症有关以及许多其她神经发育结局和合并症,包括认知功能,酒精依赖,双相情感障碍和减少的海马体积。

09


肥胖

饮食、情绪障碍和肥胖之间的多因素关系是双向和复杂的。Meta分析数据显示,肥胖症的男性和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55%,而抑郁症的个体患肥胖症的风险增加58%。

10


性别差异

饮食干预可能男性比女性受益。进一步的Meta分析显示,肥胖降低了男性患抑郁症的风险,而女性则增加了风险。

最后,我要提醒爱美的朋友们,千万别拿减肥换抑郁。只有保持均衡的营养、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才会对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好处。生活中,当我们体重明显增长时,要积极控制体重,但需要注意以健康的饮食方法进行替换,循序渐进。而不是进行单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存在健康风险的行为,以避免必需的营养素摄入减少而对身体产生损害。

文/临床心理科 徐玮晟

采编/文化宣传部 张瑄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 叶梓 张雪茹

往期精选


◆ 疫线故事 | 同样的动作 每天重复至少1300次◆ 记者实地探访核酸检测全过程 致敬我们身后的英雄 全省首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新疗法,我院邵一兵教授团队成功开展“Liwen术式”‍‍‍ 一份核酸检测样本的实验室“旅程”◆ 脊柱外科王德春教授团队完成微创前路腰椎融合术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