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血液专家钟玉萍:善良是医生基本的底色 用温暖为血液病患者注入希望

健康君 青岛市市立医院 2023-02-20

如果说血液是人体生命的源流,那么血液科医生便是“浴血奋战”的战士。从医二十四载,青岛市市立医院血液科主任钟玉萍以专业技术为武器,与各种血液疾病斗争,全力守护患者健康。在她眼中,能够看得见病魔的冷酷无情,竭尽所能地击败它;更能看得见患者的无助痛苦,倾尽全力使他们更有尊严地活着。

“善良是从医最基本的底色”钟玉萍的父亲40多岁患上了心脏病,经常处于危险状态,从她记事起,就频繁陪伴父亲出入医院。“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学医,这样即使父亲在家里遇到紧急情况,我也能够及时处理。”
从本科到博士毕业,经过11年的院校学习,钟玉萍正式走上血液科医生的岗位,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医生的辛苦与责任。与钟玉萍接触得多的人,一致认为她“生来就是做医生的料”,因为她具备一名医生最重要的两个特质——专业和善良。“我觉得善良是从医最基本的底色。”钟玉萍如是说。《暖医》一书中有句话,她深有感触:“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病人站在医生面前,医生只看见了病,没有看见人。”钟玉萍立志做一个能让病人感到温暖的医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让病人更有尊严地活着。

可即便温暖善良、专业过硬如她,对于从医选择也曾有过怀疑的瞬间。有时遇到不理解的病人或家属,她会站在病人的角度全身心地为其考虑,而这份真心和努力偶尔会被恶意衡量,此时钟玉萍会难以自制地怀疑——“我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但怀疑只是瞬息,她始终坚守着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也坚信多数患者和家属是能够理解并配合医生工作的。“医生同患者和家属的目标是一致的——为患者解除或缓解病痛。而在向着同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即便遭遇误解和矛盾,为医者也当矢志不渝地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

深耕多发性骨髓瘤领域二十余年 为更多患者“植入希望”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和医学检测手段提高,其发病率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仅次于淋巴瘤。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钟玉萍从读博期间便开始钻研,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国内外浆细胞疾病领域有很高的声誉,探索出了独特的诊疗方法,促使青岛市首个“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落地青岛市市立医院,对广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规范诊疗及长期获益意义深远。
钟玉萍介绍,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单纯靠化疗诱导缓解及巩固治疗,复发率高、生存率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血液恶性疾病的唯一治疗方法。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钟玉萍主任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南(2021版),而该指南的制定为青岛市市立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亮起了“启明灯”,推进医院启用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为青岛市乃至胶东半岛的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2020年12月19日,由青岛市市立医院牵头的“胶东半岛浆细胞疾病联盟”正式成立。联盟聚焦浆细胞疾病诊疗前沿,为胶东半岛乃至全国的血液病专家搭建对话平台,促进半岛地区浆细胞疾病诊疗能力提升。作为区域学科带头人,钟玉萍尽力帮助临床医生提升规范诊疗及科研能力,例如在地级市医院遇到疑难病例时,她会及时带领团队指导救治。“将来,我们立志做得更好、更大,惠及更多的骨髓瘤患者。”钟玉萍坚定道。

薪火相传 真情寄语青年医生杏林芬芳,薪火相传。医学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对于青年医生,钟玉萍有很多话想说。
钟玉萍告诉记者,她清楚地知道也非常能够理解青年医生的辛苦与艰难,因为她也是从青年医生走到了今天,感同身受。对于青年医生,尤其是在刚开始从事医生职业、专业基础还没有打牢的情况下,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他们去学习掌握。这个过程注定辛苦而劳累,荆棘遍布,未能坚持下来而选择改行的大有人在,能够锲而不舍坚持到最后的反而是少数。
“纵然想要成为一名医生需要付出数不清的的心血与汗水,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便要对得起一身白衣,对得起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做医生该做的事。”钟玉萍正色道。她表示,对于医生来说,节假日加班、因救治患者而顾不上吃饭等都是非常常见的事。

“医生是一个需要奉献精神的职业,不过奉献的前提是保持自身良好的身心状态。”钟玉萍排解压力的方式是旅游、散步和看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暂时放弃了旅游。如今在闲暇之余,在疫情平稳的前提下,她常常走出家门散步,欣赏沿途的自然景色和市井文化,或者阅读感兴趣的各类书籍,以此放松身心。她希望青年医生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保持身心健康,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被问及今后五年的规划,钟玉萍坦言:“我现在还想不到那么远,说实话,医生做得越久就越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于我而言,与其过多地关注未来,我更愿用心做好当下的工作,这也是在为未来打地基。如果只想着未来,而忽略当下,这没有任何意义。”

内容/来源于青岛新闻网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 叶梓 姬伟

往期精选


◆ 透析患者血管被堵,整条胳膊被“憋”肿,微创介入重启“生命线”◆ 世界慢阻肺日|且听这些“肺腑之言”,让您的呼吸更“畅通” 谈“癌”不色变丨七旬奶奶腹大如鼓 多管齐下让“腹水”不难收‍‍‍ 院外心电监测,即刻云分析,犹如医生时刻守护“身边”◆ 疫线故事 | 同样的动作 每天重复至少1300次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