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撬动万亿规模的物联网市场,这家企业是这样做的…… | 独家案例

白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1-09-21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18全球物联网半年度支出指南》,到2022年,中国物联网市场支出预计将达2552亿美元,占全球同期总支出的24.3%,是全球第二大物联网市场。但是,由于物联网产业链长,覆盖应用范围广,因此还没出现类似互联网时代BAT级别的深具影响力的企业。企业如何才能在这个超过千亿级别的市场创造价值并发挥影响力?研华科技是这样做的……


1983年,身为惠普台湾公司一名普通的系统集成工程师,刘克振看到工业自动化领域将迎来革命性变革。


当时,虽然工业计算机的平均毛利高达30-40%(个人计算机只有3-4%),但是单价高、市场规模小、技术要求高,很多台湾厂商对工业计算机行业的投资意愿非常低。



然而,刘克振却看到了工业计算机的巨大商机,认为将其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将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于是,1983年5月,他与惠普其他分公司的两位同事何春盛、黄育民一起辞职创立了研华科技。


“我无法像运动员一样在奥运会上为中国人摘下金牌,但希望能够在工业电脑领域为中国人拿下第一枚金牌!”在研华科技创立之时,刘克振立下宏愿。


经过多年发展,到2009年,研华科技已成为全球工业计算机行业领导者,企业完成了从软件代工到产品制造再到智能化生产的转型,市场也由台湾走向了美国、欧洲和中国大陆。


也就是那时,研华科技走到了一条十字路口。而这一切,和物联网的发展有关。


转型:从传统制造企业

到物联网“布道者”


“物联网”这一概念在1999年被首次提出,之后便进入了缓慢的发展历程。2006-2008年,各国政府为了寻找经济增长点,将目光投向了物联网。刘克振敏锐地感知到,研华科技可以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大有可为。然而,企业内部依然有两种质疑的声音。


有些人担心布局物联网在短时间看不到收益,认为研华科技应当集中精力在工业计算机领域做大做强,成为全球第一。又有人认为,研华科技虽然已经开始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并努力向服务型企业转型,但企业仍被外界贴着“工控机制造商”的标签。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出身的研华科技,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布局物联网。



面对诸多人的质疑,刘克振在2009年的当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选择。他回忆说,“其实,更多的人是支持做物联网的,他们纷纷来问我,外边讲物联网讲得那么多,为什么我们还不开始呢!我自己当时已思考了很长时间。物联网是一定要做的,而且研华是有基础的。” 


研华的基础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研华科技很早便提出了“连接电子世界(Connected eWorld)”的概念;另一方面,经过在工业计算机领域的多年耕耘,研华科技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对工业物联网有丰富的认识。


2010年,为了迎接物联网时代的挑战,研华科技制定了“智慧地球推手”的发展愿景,将企业重新定位为“数字世界的系统集成商”,踏上了从制造业向物联网的战略转型之路。


刘克振深知,企业的转型绝不仅仅是“重新定位”“重绘愿景”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在组织管理、创新机制等多方面做出深层次的调整和革新。为此,研华科技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到2013年研华科技成立30周年之际,企业在软件、服务器、传感器等物联网方面已建立了初步优势,在工业自动化及服务等方面有了一定积累。


然而,直到2015年底,研华最大的业务依然是OEM工业设备的研发制造,公司80%以上的事业部依然是嵌入式平台,在物联网产业中属于价值较低的一端。如何成为真正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产生更高价值?研华再次面临选择。


抉择:纵向深切,还是横向发展?


研华面临的选择主要有两个:在物联网的产业网络上,到底是选择纵向深切,进入垂直领域,还是横向发展,打造服务平台?


物联网的产业网络大致如下(见下图):



从横向来看,物联网产业网络包括了数据感知、数据传输、云端平台、服务应用等核心层面;从纵向上看,物联网面向多样化的应用领域和场景,例如面向智慧城市的智能调度、智能监控、智慧能源;面向工业4.0的智慧工厂、智能生产;面向智能服务的可穿戴电子、智能家居等。


当时,研华科技内部有一种声音,认为研华应该纵向深切,做与智慧工厂相关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因为智慧工厂这一应用领域体量巨大,前景广阔,利润率高。凭借研华科技在工业领域的深厚积累,依托现有的组织能力和产业资源,如果聚焦在工业4.0并提供物联网集成方案,应该可以成为工业物联网的领军企业。


而另一方则认为,研华科技的物联网业务不应仅仅瞄准某一细分领域纵向展开,而应该拓展新的能力和资源,以平台领导者的姿态,做更多企业向物联网进军的赋能者。


两种声音让刘克振左右为难。经过对企业使命的回顾、未来发展的分析和展望,研华科技最终选择了“物联网系统和平台供应商”的发展方向。


对此决定,刘克振形象地比喻道:“我们是卖菜的,但是你要一个麻婆豆腐,我们现在还做不成,但可以把它需要的各种配菜准备好。也许五年后,我们做这个就不(被市场所)需要了,到时候技术就很成熟了,很多集成商可以自己做了。但是我们现在的‘配菜’服务是非常有意义的。”


共创:打造物联网生态圈


选择横向发展打造平台,研华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物联网产业链条很长,局部创新的难度较大。在物联网产业里,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服务能力。但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企业很难凭一己的创新能力,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研华科技决定采用“共创”的模式来布局物联网应用服务(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通过纵向打通数据感知、数据传输、云平台等各个层级,形成垂直领域的集成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研华科技在物联网各个应用领域寻求合作伙伴,成立共创项目,组建共创团队,培育共创实体。由研华科技提供云平台和技术支持,由共创伙伴提供应用场景和需求,形成基于研华科技云平台技术、面向特定行业需求的物联网服务定制化开发方案,并打造各个细分行业的物联网自动化、智能化产品。



双方首先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制定共创的愿景,进而提出商业计划书,进行市场调研;调研完成之后,双方共同拟定商业计划书,对解决方案架构及营运模式进行规划,并设计组织结构、预算以及股权分配计划;待正式商业计划确定后,形成共创公司,由双方公司派驻的团队成员来运营,负责技术开发、确认核心管理人员、并进行设计验证及调整;最后,重要的主管和管理人员到岗,确定最终的股权方案,正式运营共创公司,可以对内或对外进行募资或进行营销和业务推广。


关于股权分配,虽然初始设计阶段研华科技和合作企业各占50%的股份,但到正式公司成立时,一般研华科技所占股份不会超过30%。合作企业一般也会持有30%股份。共创团队的员工占股大约20%,其他股份则会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归属于其他合作方和利益相关方。


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合作伙伴的积极参与。目前,已经有近百家来自各传统产业的企业与研华科技沟通了共创合作,且多个项目已在进展当中。2018年,研华科技凭借“共创”模式,入选世界经理人第十六届中国十大管理实践榜单。


事例:共创模式如何创造价值?


01

打造智慧水务平台


当前,物联网技术被逐渐应用到环保行业,企业与数字化厂商的合作成为了实现水处理行业数字化的一条捷径。研华和水处理综合性企业川源进行共创合作,共同搭建水处理管理应用架构,为行业用户提供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方案――智慧水务平台。


该智慧水务平台融合了对水处理站的实时监控、报警管理、统计分析、水处理设备节能控制和效能诊断这五大功能模组,将数据的价值渗透到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各个方面。管理者能够从地图上查看不同水站的位置分布和运行情况,包括指定水站中水处理量、耗电等关键指标。


以毛家浜水厂为例,用户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直观了解处理工艺,从而对不同河段流程进行优化;而给排水重点监控水泵运转状况、曝气池测中水处理指标和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空气品质监控则重点监测CO2、PM2.5、VOC以及H2S等有害气体,帮助用户实时掌握关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根据报警采取措施。


“此前,物联网在环境工程领域还并未得到充分地应用,同样的,在环工领域,用户对于物联网技术的了解也非常有限。而本次川源和研华的跨界携手,开创了业界先例。”川源副总经理王乾对双方的共创合作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02

打造智能便利店


新零售时代,便利店是一个变革场所。研华科技与金乐客共创的UShop智能便利店——24Bar便利店,结合研华科技的技术优势和金乐客在零售领域的多年积累,实现了门店系统整合、数据管理应用、营运流程整合、门店服务优化,打造出了一家为客户带来优质服务和体验的便利店。


24Bar在用户服务和精准营销上较传统便利店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手段,有效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使得消费者更愿意进店消费。同时通过数字标牌、自助点餐机等设备和消费者实现了持续的互动,进一步让门店对产品、服务等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创新。店员的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针对精准营销,研华科技还同金乐客成立了共创公司,让渠道与产品有效结合。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为轻餐饮行业提供了更合适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形成生态后,将进一步带动零售行业的智慧转型。


案例点评

白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讲师


知名学者Ron Adner曾提出生态战略分析三部曲(识别生态系统、选择战略定位、实现持续发展)。从研华科技布局物联网的过程中,我们可看到其对“生态战略”的高效运用。


从生态系统来看,物联网具有多层次产业体系,意味着局部的创新需要依赖于上游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才能有效。从应用链来看,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所以,就要求研华采取整体协同创新的战略。


在选择战略定位时,研华科技选择做平台集成商而非切入垂直领域,不仅避免了与现有客户资源进行直接竞争,而且可以为它们提供创新服务,带来更大价值,从而与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回避破坏性竞争的同时带来建设性的价值;同时,鉴于研华科技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终端需求,选择做平台提供方可以使得研华科技与合作伙伴各司其职、各自聚焦、分工协同。


从持续发展的角度,通过“共创”模式,研华科技可以聚焦于云平台技术的改进、移植、定制化等,并充分借助共创伙伴的知识、资源、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协同和共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创新,尤其是跨组织、跨行业的协同创新绝非易事。要想以“共创”为抓手,实现物联网产业生态,更是难上加难。研华不仅需要在“共创”团队的选择和磨合上下大功夫,更需要对自身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战略文化,进行一系列的转变。


然而,物联网的广阔前景正是寓于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之中。产业物联网尚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研华的探索和经验对行业的发展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改编自中欧独家案例“研华科技:产业物联网生态‘进化论’”(案列编号:CI-317-081),案例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讲师白果、案例研究员赵丽缦和中欧MBA19学生王真容共同撰写,已获得案例作者和中欧案例中心授权。未经作者及学院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对此案例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保存或传播。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转载”,查看具体规则。


编辑 | 岳顶军


【推荐阅读】

为心智障碍者“洗”出一片未来——喜憨儿洗车的可持续商业探索之路


 更多人气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