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早把中欧作故园—我和中欧的十四年

赵欣舸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1-09-21



今天是教师节,祝所有教师节日快乐!作为一所全球顶级商学院,中欧汇聚了众多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教授,中欧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便是其中之一。回首加入中欧近15载的荏苒时光,他由衷感慨,“关山万里家何在,早把中欧作故园”。他还记得初识中欧时内心的好奇,为加入中欧彼此邮件沟通的历历往事,陷入网络争端时学校对自己的支持,以及从零起步推出FMBA课程的难忘历程。从风华正茂到渐知天命,自己在中欧收获的,除了一份深爱的事业,还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此心安处是吾乡”,因为内心的踏实与安定,中欧就是家。



我在美国的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弗吉尼亚州历史悠久的威廉玛丽学院商学院。2000年的一天,英国《金融时报》最新全球MBA排名出炉,这个排名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每个学校的“江湖地位”,所以我赶快上网查看。看到威廉玛丽学院排在四十多名,我觉得还比较满意,之后顺着往下看,突然在九十多名的地方看到一所叫CEIBS的学校,后面标注的国家竟然是中国。当时,一所中国的商学院能进入世界百强已经够让人震惊了,更何况CEIBS这个缩写让我一头雾水,完全无法和任何一所国内名校联系起来。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和中欧有关的信息。


之后我慢慢地了解到CEIBS代表一所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学校,是中国和欧盟合办的。2004年左右,我打算回国,便开始联系国内的一些商学院。当时我自认为大概率应该会去北京,因为我在北大读了四年,对北京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与此同时,因为当时中欧有两位金融领域的教授和我在美国时就很熟,所以我将中欧也列入了联系的范围。


与中欧的联系每一步都有条不紊。2004年底,我来到中欧做campus visit(校园访问),这也是我第一次踏入中欧的校园,瞬间就有步入江南园林之感。一天下来,学术报告会以及和各位教授的单独面谈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出乎我预料的是,我刚回到美国没多久就收到了中欧的offer,而且各方面都很符合预期。



一下子,是否加盟中欧变成了一个现实而且急迫的选择。我到底要不要移居上海这座陌生的城市,加入中欧这所与我完全没有任何渊源的年轻学校呢?


这是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于是我给时任副教务长的张维炯老师回邮件,就offer中的各种细节逐条询问确认。写完邮件,我发现自己问了十六七个问题,觉得实在有点儿多,只好自嘲地加上一句“不知道这是不是您收到过的问题最多的回复邮件”。很快,我就收到了张老师的回复,张老师先非常坦诚地承认这确实是他收到过的问题最多的回复,然后逐条认认真真地回答了我的每一个问题。


在和中欧沟通的过程中,我被中欧的专业、坦诚、严谨和高效折服了,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可以“认认真真做事,简简单单做人”的地方,于是我很快接受了中欧的offer,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了我的中欧旅程。这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之一,我对这个决定从来没有后悔过。



加入中欧后,我很快就投入到极富挑战的教学和研究中。我在美国时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共同基金领域,回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家著名银行在销售一款“非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时竟然将其标注为“保本策略型”,而且取了一个误导性很强的产品名称。震惊之余,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背后的来龙去脉,撰写了一篇博客,指出这款理财产品暗藏陷阱、严重误导公众,并呼吁公众购买时务须警惕。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博客文章被广泛转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在评论中表示如梦方醒。当然,我也因此见识到了网络喷子和水军的力量,比如有人在评论中说:“这个姓赵的‘叫兽’是什么‘中欧’商学院的,他和‘中欧’基金是什么关系?(注:重名纯属巧合)这显然是帮着基金来黑银行啊!”


这家银行有多位高管是中欧校友,他们也很自然地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欧的院领导表达了对此事的关注。不过,院领导明确地告诉我:学校坚决支持学术自由和捍卫社会公益,只要你的结论有理有据,就不要有任何顾虑。在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继续深入地研究理财产品的风险、信息披露及监管问题,完成了一篇题为《银行理财警钟》的学术报告,发表在《财经·金融实务》期刊上。


《银行理财警钟》


回国加入中欧前,我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解释世界”,现在我可以切实地参与到“改变世界”的进程中,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2011年,学校考虑要推出一个新的金融MBA(FMBA)课程,让我来牵头进行可行性研究。在这个领域里,中欧已经是个后来者,如何让我们的课程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如何尽量避免影响到学校现有的其他课程,丁远教授和我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度思考。最后,我们一致认为:要在这个领域里立足并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占领这个领域的高端市场,既要强调课程的金融属性,也要充分利用中欧在管理领域的巨大优势。于是我们提出了“金融深度,管理广度”的口号,确定了针对目前在金融领域工作的“明星中层”“中坚力量”的定位,树立了培养“十年之后的领军者”的愿景。



2011年年底,学校正式推出了FMBA课程,我也被委以重任,担任首任课程部主任,和我的搭档朱炎老师一起打造FMBA课程。从无到有地打造一门新课程绝非易事,不仅要有正确的定位,还要注重所有的细节。我记得我们在准备最初的宣传册时,同事们选取了一张照片,兴冲冲地拿给我看:中欧标志性的回廊上洒满阳光,一排学生意气风发,很有视觉冲击力。我看完后说:“照片确实很好,但这张照片上全是男生,一个女生都没有!你们都是女生,反而没发现有个问题吗? ”


值得一提的是,FMBA课程部在八年的历史中只有过两位男员工,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都扮演了一个“洪常青”的角色(是否懂得这个“梗”是很暴露年龄的)。也因为此, FMBA不时被调侃为Female MBA,而我则说我们的FMBA代表着Fantastic MBA,因为我们课程部的女士/女孩子/小姐姐们(我确实不知道现在哪种说法是合适的),你们是最棒的!



现在,FMBA课程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一步步成为FMBA市场中的翘楚。别人问起中欧的FMBA和其他学校的FMBA有什么区别时,我们的学生曾经这么回答:“在公司里,其他学校FMBA的学生是向中欧FMBA的学生汇报的。


当然,中欧教授的每一天并非只有工作,也有非常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2007年的中欧年会,教授们一致决定要演出《智取威虎山》中《打进匪窟》这一场,于是我们集思广益修改剧本并积极排练,教务长办公室又非常贴心地帮我们借来了全套的服装,让我们在演出时可以“粉墨登场”。


我因为爱好京剧,被推举出演杨子荣,于是就成为了也许是有史以来身材最矮的杨子荣。演出时,好在唱念没出大的纰漏,但把道具秘密联络图给拿倒了。最后大家集体举杯同唱“今日痛饮庆功酒”时,全场气氛high到了顶点。



中欧的多位教授,包括许斌教授、苏锡嘉教授,还有我都是铁杆儿球迷,在午餐的时候经常会聊起足球。于是,2017年8月上港在亚冠主场迎战恒大之前,我向各位球迷同事发出了一起现场看球的邀请。虽然最后只有我一人去现场见证了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我们还是借此机会整了个中欧“教授品球会”,有了自己的微信群。因为我算是“始作俑者”,被大家戏称为会长。群里除了上港球迷,还有申花和国安球迷,大家没有因此水火不容,反而其乐融融,会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也会互相慰藉受伤的心灵。


当然,教授看球不能只看个热闹,比如2018年世界杯时,大家就针对“为什么卫冕冠军总在小组赛出局”以及“出现比利时和英格兰争着输球这种现象意味着世界杯的制度设计有什么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


光阴荏苒,我加入中欧一晃已经超过十四年了,从三十五岁到将近五十岁,应该说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中欧。作为回报,我收获了一份工作,一项事业,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最后,就用我在加盟中欧十年时作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此文吧:




11月8日,中欧即将迎来25岁生日。作为25周年校庆的特别活动之一,我们诚挚地向所有海内外校友、全院师生员工与关心中欧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我与中欧的故事”,拾取大家最珍贵的回忆,将大家的感动串联拼接,作为生日礼物共同为校庆献上一份情谊,为中欧25年的芳华再添一段美好回忆。


请将你对中欧的点滴记忆和你亲身经历的与中欧有关的精彩故事,融入一篇2000-3000字的原创文章。部分优秀作品将发布在中欧官网、中欧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26万)等中欧媒体平台,并有机会汇编入中欧25周年主题图书《我与中欧的故事》。


推荐阅读

曾在三大洲知名商学院担任院长,他说教育是一项照亮别人的事业

丁远:趋势的力量

你不可不知的“合”的故事

中国家庭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小欢喜”?

商学院教授的多面人生 | 中欧2018《师说》合辑


中欧FMBA2020级招生即将拉开帷幕,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10月19日招生新政发布会,

2020,期待你的加入,

让我们一起去到更远的地方!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