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里,她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曲线”

程中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1-09-21



“对我而言,中欧之旅不仅仅局限于上学的那两年,它更是一趟人生之旅。”回忆起在中欧的学习经历,英国克莱德私募基金投资总监程中笑(EMBA2005)感触颇深。她见证了中欧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作为中欧校友会英国分会会长,她相信,中欧是自己进入下半场后实现人生价值的新曲线。她希望为母校的国际化做出一份贡献,从而开辟人生第二曲线。




我与中欧结缘于中欧的青年时代,即“引进来”的发展阶段,当时中欧主要是靠引进西方的管理知识来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培养管理人才。


1997年,我加入一家英国能源公司,曾计划在两年内出国攻读MBA。但出国读书的机会成本(职业中断、学费自付等)以及潜在风险(国内就业环境不断变化,读完国外MBA学位回来未必能找到我当时的管理职位),让我最终于2005年选择留在国内,就读于当时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外合作办学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华尔街日报》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国MBA教育从热衷出国到转向本土的这一变化,采访了我,并于2005年9月19日刊登了一篇报道文章《经济大潮催生中国管理教育热》。文章结尾处曾预测中国MBA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将促使中国像欧美国家一样产生世界级名校。10多年后,中欧果然不负众望,其MBA和Global EMBA课程在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排名中均位列全球第五,成功跻身世界商学院名校之列。




我于2005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欧北京的EMBA。那是一段脑力激荡的学术之旅,更是一段自我探索、思想碰撞的精神之旅。


学术之旅体现在中欧的课程设置和教授配置上。


中欧的课程设置兼顾硬技能的培养和软技能的开发,并通过管理实战模拟、战略模拟及小组课题报告等形式,将软硬技能综合应用。我至今还记得开学热身的Tech Mark住读模块,那是既虐心又烧脑的几天,同学们跟打了鸡血一样,挑灯夜战于跌宕起伏的管理实战模拟游戏中,感受中欧课程的魅力。


中欧教授大咖云集。中国经济领域有经济学泰斗吴敬琏教授,宏观经济有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则有深受同学们热爱的明星教授丁远和许定波。丁远教授自创的基于7个会计指标的股票投资模型,不仅在基金界为他获得了巨大名声,也是“丁粉”学生们争相追随的标杆。10多年后的今天,我的电脑中仍然存有丁教授的这个模型,随着自己财务知识和投资经验的丰富,隔一段时间我会拿出模型来琢磨一下,每次都会对那7个指标所反映出的企业经营的核心状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许定波老师是我的湖南老乡,他那带着浓重湖南口音的相思山段子,会时不时地萦绕在我耳边,让我忍俊不禁。



精神之旅,则体现在自我探索和与同学们的精神碰撞上。


一大波顶着中国商界熠熠生辉名字的同学们,摘掉面具,拿掉抬头,回到学校做一回单纯的学生,问自己“我是谁,来自何方,想过什么生活,又要到哪里去”。忻榕教授的组织行为学中的“行为反思”和“360度同学评估”为这样的自我认知和探索提供了绝佳的工具。同学们对彼此的评估非常直白,有些甚至可以用刺耳来形容,但大家都渴望进步和成长,而且也都是对事不对人,这种激烈的碰撞不仅没有疏远大家,反而让彼此更加了解、信任、尊重、欣赏和亲近。中欧同学们的碰撞铸造了彼此的思想,锻造了彼此的个性,从而成就彼此。


我上中欧之前竞争心非常强,主要靠自己较强的个人技能晋升到管理岗位。高手云集的中欧同学让我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人不可能也没必要总是赢,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简单的赢才是真正的赢家。观察班委会和课题报告组同学们的互动也让我认识到个体能力的局限,成大事需要靠团队的力量,而非一己之力。从中欧熔炉历练出来后,我变得谦逊平和且乐于奉献了。谦和使得我更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这又反过来让我在团队领导中更加包容并善于用人之长。而乐于奉献则让我在团队领导中能够更加大气。可以说,是中欧把我从一名中层的管理人员激发成为一个高层的领导者。与中欧同学们的互动,也让我从一个执迷于狭隘的事业成功、有几分焦虑的职场精英,变成了一个追求更加多元、生活更加平衡、心态更加平和的全方位人士。




对我而言,中欧之旅不仅仅局限于上学的那两年,它更是一趟人生之旅。


两年的中欧之旅体验非常美妙,与高手同学们的切磋让我成长了不少,所以我希望毕业后还能继续保持这种高能量、高要求的互动,继续成长。2007年毕业后,我积极参与本班和本年级的各种校友活动。2013年移居英国后,我更是积极参与并组织英国校友分会的活动,并从2018年起任英国校友分会会长至今。中欧校友是一群高能量、高追求、高激情、高智商的人,他们不满足于眼前的苟且,追求诗与远方。由于在校期间的美好体验和自我成长,以及基于中欧这个共同体的信任,不论你是毕业于哪个项目,哪个校区或哪个班级,校友们只要碰在一起,大家的共同身份就是中欧人,不需要特意的安排,就能很快从初步结识到深度交流,再到彼此信任和彼此欣赏,有的还能进一步发展到共同开创事业,中欧校友们共同创业成功的故事不在少数。


与中欧同学们的持续交往和互动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结交了不少有趣、有阅历、有故事的朋友,并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深度、广度和温度,是我成长的动力和灵感的源泉,感恩生命中有你们同行!




中欧现在进入了壮年时代,即创造知识、输出知识的国际化阶段。


在我的眼中,中欧一直是个充满着企业家精神的地方。它的企业家精神体现在教授们独立的思维、不羁的教学风格以及超强的个人魅力上,也体现在同学间的脑力激荡和对教授、对彼此的挑战上,还体现在其课程设置的创造性和与时俱进上,更体现在其发展路径的大胆和创新上。


我希望随着中欧的成功以及学院组织的壮大,壮年的中欧能够继续保持青年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当然,上过“杨三角”教授课的同学们会知道这并不容易),以创新的模式和创业的精神去完成中欧发展旅程的下一个战略阶段——“走出去”的国际化阶段。


作为中欧在英国的兼职顾问,我衷心希望能够为母校的下一程助一臂之力,成就中欧从一个中国商学院到国际商学院的蜕变。


“智荟中欧”2019伦敦论坛


在人的一生中,大家多半在人生上半场追求事业成功,下半场实现人生价值。理想的人生是由一系列重叠的曲线组成的,最好在第一曲线还在上升的时候,就开始另一新的曲线。中欧就是我进入人生下半场实现人生价值的新曲线,我希望在我第一事业曲线的时间、资源和精力都充裕的情况下,为母校的国际化做出一份贡献,从而也开辟我人生的第二曲线。


相遇是缘,相识是分,相知则是难得的缘分,感恩与大家在中欧旅途中相遇、相识、相知。



编辑 | 岳顶军


推荐阅读

25年来,为什么这个地方让她念念不忘?

他们为什么放弃在美国、法国、新加坡的商学院教职,相聚在这里?

早把中欧作故园—我和中欧的十四年

你不可不知的“合”的故事

我们的四分之一世纪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