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失去的两个月对GDP的影响有多大?

朱天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22-05-13



新冠疫情蔓延,威胁人们健康的同时,还波动我们的经济。大家都在关心本次疫情对今年GDP增长带来的影响,尤其是疫情终结后,经济反弹是否有力?多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此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几年,我们的经济增长前景如何?以下是中欧经济学教授朱天在中欧EMBA“云思享”2月28日直播活动上带来的分享。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们讲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要区分疫情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影响。


宏观层面指的就是疫情对GDP增长率的影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剩下的都称作微观层面,包括对企业、行业和个别地区的影响。我今天主要讲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二,我们要把疫情的影响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所谓短期,指的是当年、当季;长期指的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


在分析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时,我们要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这两个角度来看。


经济学家在讲短期的时候,指的是在生产能力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能力的利用率是多少。经济好的时候,生产能力的利用率高;经济差的时候,则利用率低。


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也就是在给定的生产能力下,一个企业生产多少,这个问题取决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需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这次疫情对我们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影响都非常大。另一方面是供给。疫情对供给也有影响,因为防疫抗疫,很多企业、商店不能开工或者开工不足。


所以短期来看,疫情通过这两个途径来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和全年的GDP增长。



经济学家讲的长期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增长。


生产能力的增长靠什么呢?长期增长由另外一组“三驾马车”来拉动:第一是投资,即物质资本的积累。第二是教育和培训,即人力资本的积累。第三是技术进步,包括学习已有技术、研发新技术,以及各种类型的创新,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


所以从长期来看,疫情在微观层面对一些企业和个别行业的发展虽然会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宏观层面,疫情本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未来的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与这几个月的疫情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如果疫情影响到国家的长期经济政策,那就会对宏观经济有长期影响,但这是间接的影响,不是疫情本身的影响。


疫情对2020年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们主要分析疫情的短期影响,即对今年GDP增长率的影响有多大。


这是要估算的,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比较官方一点的有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他们认为疫情对中国今年GDP增长的影响大概是0.5个百分点。也有经济学家算出来跟他们很接近的数字。这个结果看上去偏低了。为什么这么讲呢?


假设没有疫情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是6%,每个季度贡献1.5%。如果中国2020年一季度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GDP没有减少,但也没有增加,这就是零增长。若后面三个季度的增长与2019年的增长速度一样,那么今年的GDP增长率就是4.5%,比去年少1.5个百分点。


我想如果说今年一季度增长率是0,应该不会算是低估,而是高估。今年一季度的增长大概率是负数,疫情对全年GDP增长率的影响取决于后面三个季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把第一季度的损失弥补回来。


有一些行业(如建筑业和一些制造业)是可以补回大部分的损失的,有些行业(如餐饮、旅游)的损失就很难补回来。根据疫情对各个行业增加值影响的评估,我认为疫情对全年GDP增长的影响大约是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疫情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是7%,那么今年实际的增长率因为疫情原因可能就是5%左右。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么大的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怎么才2%,感到不可思议。所以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2%是怎么估算出来的。


做任何估算时都要作一些假设,要拍脑袋瓜,但也不能乱拍,要讲点道理出来。


从产业上来讲,国民经济分成三大产业,三大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的GDP。



根据过去几年的情况,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如上面的表格所示,大概占到全年GDP的22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的产值在全年占比略低一点,因为包括了春节假期。


在这22个百分点里,第三产业占比最多,有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到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8个百分点。


我们看表格最下面这一行,这是湖北省GDP在全国GDP里的占比,全年是4个百分点,所以湖北省第一季度增加值在全国GDP中的占比是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湖北省第一季度的产值因为疫情比正常少一半,对全国GDP增长的影响就是少掉0.5个百分点。


接着我们看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是农林牧副渔,第一季度增加值占全年GDP的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分成采矿与公用事业(1个百分点)、制造业(6个百分点)和建筑业(1个百分点)三大行业。


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细分行业多一些。上表中红字代表的是受到疫情直接影响最大的几个服务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除此以外还有金融、房地产、信息、软件、租赁、商业服务和其他(基本上是公共性质的服务,包括政府、科研单位、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等)。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服务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的第一季度增加值占全年GDP比重最大,有2.2个百分点,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占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占0.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第一季度内,所有的餐馆、酒店统统没有营业,对全国GDP的影响是0.5个百分点。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加起来是3.6个百分点。其他的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加起来是5.6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第一季度增加值占全年GDP的22个百分点的构成。


这次疫情从1月下旬开始(其中包括了生产不活跃的春节假期),假设除了湖北,全国都可以在4月1日正常复工,那么第一季度有大约两个月(二月、三月)的增加值受到显著影响,也就是说,两个月总共是14.6个百分点的GDP会受到疫情影响。


那么影响程度有多大呢?这就需要作些假设了,但假设要有点道理。


GDP里头有相当一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小,即使受影响,我们也假设这部分影响在后面三个季度可以补回来。这当然是相对乐观的假设。



比如,我们假设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受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采矿与公用事业受影响也比较有限,水电气还要继续供应,我们也假设其受到疫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疫情对金融业的增加值可能会有一点影响,但现在金融业都已经线上化,最近的股市成交还很热,所以我们假设疫情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大家要注意,我们这里是说疫情对全年的金融业增加值影响不大,不是说疫情不会影响股价、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和银行坏账率。


疫情对信息、软件、租赁等行业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所以我假设其对全年GDP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有些公司的业务如网上办公、会议等还因为疫情而受益。很多商业服务现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所以也假设它基本上没受影响,即使有影响,在后面的三个季度也可以挽回。


政府、公立学校、公立医院这类公共服务的增加值是按成本计入GDP的,所以也基本不会受疫情影响,甚至会有增加。


哪些行业受影响比较明显呢?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还有房地产业。影响有多大,也是要作假设的。


制造业显然受影响,因为只要不复工,或者开工不足,制造业增加值就会下降。但制造业复工以后,可以通过加班加点,部分地把前面的损失补回来。建筑业的情况也类似。我们假设制造业和建筑业有20%的损失是补不回来的,这个假设应该算是比较乐观的。前面对一些行业假设疫情影响为0也都是相对乐观的假设。这样假设的目的是要说明,即使乐观的估计也得不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那样的0.5个百分点的结果。



仓储、邮政应该影响不大,交通运输受到较大的影响,飞机航班和高铁班次都大大减少了,汽车客运线大都停掉了,但是像顺丰这样的物流企业还在正常运转。我们假设这个行业有30%的损失是补不回来的。


批发、零售方面,线下的业务显然下降很大,但是线上增加了,但不足以弥补线下的损失。我们同样假设这个行业也有30%的损失是补不回来的。


住宿和餐饮业方面,基本上就是完全损失,我们假设有80%的损失是补不回来的。


房地产业当然也会受一些影响,但这些损失绝大多数在疫后应该可以补回来,我们这里乐观地假设有10%的影响是补不回来的。


我们将表格中第三列数字(第一季度两个月行业增加值占GDP百分点)与第四列数字(行业增加值受影响程度)相乘,就得到各行业增加值对全年GDP影响的百分点,加在一起就是1.95个百分点,也就是我说的2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影响最大的还是制造业的0.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的影响不到0.3个百分点。疫情对住宿、餐饮行业本身的影响很大,但是对于全国GDP的影响并不大。所以,我们直觉感到的疫情影响与统计上算出来的影响不大一致。


当然这些都是估算,如果后面三个季度超常增长,那本次疫情对今年GDP的影响也有可能低于2个百分点。但因为我们刚才估算时做了相对比较乐观的假设,所以实际的影响是可能高于2个百分点的。另外,从4月开始能否全面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以及海外疫情会蔓延到什么程度,会如何倒过来影响中国经济,都还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疫情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虽然疫情对GDP增长率的影响可能只有2个百分点左右,不算太大,但疫情对今年全年企业利润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GDP的影响。


为什么呢?因为GDP也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有一个分配的比例。中国的GDP里大约有50%是工资和福利(包括社保),还有大约30%属于政府税收和固定资产的折旧,剩下的大约20%属于企业盈余。构成国民收入(也就是GDP)的这三部分受疫情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受影响最大的一定是企业盈余。如果疫情对GDP的2个百分点的影响的一半是由企业盈余来承担的,那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就是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企业利润本来有5%的增长,疫情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增长率降为0。


这5个百分点是一个平均数字,落到具体受影响的企业身上,就远不止5个百分点,有些企业不仅不会有利润增长,还可能会有大幅亏损。


但不管疫情影响有多大,这些损失都是沉没成本,重要的是向前看,看经济反弹是否有力,看在多大的程度可以把疫情期间的损失补回来,这才是我们要关心的。


股市的下跌与反弹


最近大家比较关心股市的下跌和反弹。疫情期间,中国股市只是在新年开盘的第一天跌了百分之八点几,后来基本一路反弹。但2月28日受到海外疫情蔓延的影响,又出现了大幅下跌。之后虽有所反弹,但在海外多国股市大幅下挫的情况下,国内股市又出现了下跌。


股市的剧烈波动说明市场对疫情信息的反应是过度的,与长期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必然关系。



从理论上来讲,股价反映的应该是股票资产的长期价值,也就是企业的长期业绩,所以在剧烈下跌之后,自然会带来后面的反弹。美股超跌除了疫情影响外,可能也与其长期牛市积累的泡沫有较大关系。与之相比,中国股市因疫情带来的跌幅并不算大,可能是市场对宽松的宏观政策有期待。因为疫情影响到GDP增长,这时国家会采取比较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政府事实上也释放了相应的信号,部分的政策已经出台。但由于海外疫情蔓延,全球股市还会继续震荡。


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最后,我简单讲一下经济反弹。疫情过去后,经济在短期内自然会有反弹。第一季度损失的东西,可能会在之后的三个季度得到一些弥补。


当然我们除了关心今年,还会关心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


今后几年会怎么样呢?我认为如果政策恰当,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有可能超过之前几年的经济增长。


因为我们过去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其实是偏低的,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增长率。 


为什么这么说?潜在增长率究竟是多少?这个当然也要通过估算,我用一些跟中国经济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东亚经济体的经验,来看我们的潜在增长率。



图中的横轴代表东亚经济体(在每一个五年期的第一年时)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的百分比,每个点都代表某一个东亚经济体(即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在某个五年期的平均增长情况。


当一个东亚经济体人均GDP低于美国人均GDP的20%时,增长率最差也是4%左右,大多数的时候在8%以上。


当东亚经济体人均GDP超过美国的20%时,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下降。


当东亚经济体人均GDP超过美国的30%时,东亚经济体的平均增长率降到了7%。


只有当东亚经济体人均GDP超过美国的40%时,增长率才有显著下滑,大概降到4%左右。


我们现在属于什么阶段呢?以2019年最新的人均GDP来看,我们是美国人均GDP的15%。按照正常东亚经济体的经验,我们的增长率是完全有可能达到7%-8%。但是在2019年,我们的人均GDP增长率是5.8%。


按照其他东亚经济体的经验,只有当人均GDP超过美国的40%时,增长率才会降到6%以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率很可能没有达到我们的潜在增长率,原因可能是我们过去几年的宏观政策偏紧,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欠佳。


所以,我认为在恰当的政策下,我们未来的增长可以更快。


有时候逆境下会催生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若如此,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就值得我们期待。



本文首发于笔记侠(ID:Notesman)

在你看来,今年GDP的增长率会是多少?欢迎文末留言。


推荐阅读

一扶两宽三补四减,“数读”疫情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什么才是保证中国经济持久吸引力的“定心丸”?

危中见机,在战“疫”中打开产业链产、融、政结合新格局

知识战“疫”!10位中欧教授支招疫情下的生存与精进之道

盛松成: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地产业冲击的10条建议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中欧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