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百库承伟业!让“孤竹旱海”变身“北方粮仓”
广告合作:13603232639 | 0335-3663968
群星落地、银河下凡、旱海游龙、银龙盛装……“一渠百库”,是水利事业的壮举,是足以改变卢龙历史的伟大工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卢龙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强不息、拼搏奋斗,先后掀起四次水利建设高潮,建成了一条主干渠长52.3公里、分干渠147公里、以及遍布全县的121座水库和181座塘坝,控制灌溉面积46万亩的引青灌溉渠系,让“孤竹旱海”变身“北方粮仓”。
12月4日,卢龙县潘庄镇秀各庄村,果农徐宝忠打开了地里的水渠口,汩汩清水流入果园,一株株果树享受着冬灌的滋润。可不要小看这简简单单的一次冬灌,果树在冬灌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带来20%以上的增产,为来年的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群众吃水经常得跑到十几里外去挑水。全县没有水浇地,粮食亩产仅仅36公斤,吃了上顿没下顿,根本填不饱肚子。”据卢龙县水务局原局长王彦秀回忆,当时全县548个村竟有286个村严重缺水,粮食亩产仅为36公斤,很多人仍然处在吃不饱的境地。
要想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首先就要解决水源问题。1969年11月,孟英就任卢龙县领导,她在下乡调研中了解到,卢龙境内有大小河流71条,年平均降雨量706.3毫米。由于低山重叠、丘陵起伏、沟川纵横的独特地貌使地表水流出境外加之大量蒸发和渗透,造成卢龙水资源匮乏。怎么办?利用地势,修水库、建塘坝,库内蓄水,库下造田,既可抗旱浇地,又可拦洪防涝,控制水土流失。
孟英拖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躯,和水利科技人员一起,踏川越壑,勘查设计,发动全县人民掀起以小型水库建设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按“以小型为主,以土为主,以群众为主”,“截、引、蓄、提”并举的方针,大打了一场兴修水利的战役。10年间,全县兴建水库121座,配套渠道164.3公里。不仅使全县水浇地面积达到8.2万亩,而且解决了山区饮水难,改变了生态环境。真可谓修一座水库驱一方贫困;修一座水库添一片新绿。鸟瞰百库,碧波荡漾,鳞光点点,被誉为“群星落地”。
有了100多座水库,用水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但一遇到连年干旱,水位下降,水库蓄水不足,干旱贫水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976年,原唐山地区根治海河工程指挥部主任李连璧来到卢龙主持工作。经过深思熟虑,他把目光锁定过境河流——青龙河,引青龙河水串连库塘蓄水。李连璧强忍唐山大地震死伤三位亲人的巨痛,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顶着地震的余波北跨长城,南到京山铁路,绘制了修建引青灌渠的蓝图。
1976年12月3日,5万多名民兵从家中的防震棚中住进了更加简陋的建渠工棚。“当时干工程太难了,没有什么挖掘机、推土机,全是靠人工,10米、20米深的大渠,全凭人工一锹一锹往上倒。一锹土石,从渠底倒到渠外,最深的地段要经过十八个台阶。就是靠这种“人梯”精神,战胜了所有困难,在那么贫穷简陋的条件下,建设了伟大的水利工程。”当时施工现场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场景,成了王彦秋记忆中最为深刻也是最为珍贵的片段。
在数万人忘我精神的推动下,引青灌渠工程历时四年,于1980年5月1日竣工通水。同期建成卸甲庄、大横河、大李佃子等8条分干渠。引青灌渠宛若长龙,曲折南下,游蜒于“S”形山脊,恰似“银河下凡”。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1986年以“挖三宝、聚四财”为主体的全县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出台。“三宝”之一,就是利用“一渠百库”水资源。1986年10月,沿“一渠百库”周围再现当年治水场面。数万名干部群众挥锹上阵,平整土地,挖树埯,配套灌溉设施,连片栽植果树。“山顶洋槐戴帽,山下杂果缠腰,渠旁果树成带,库下稻麦飘香。”8万亩经济林带使“群星”放出异彩,“银河”展现新姿。
这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水渠都通到了田间地头,一个人一把锹,70亩果树不费多少力气就浇完了,省时省力”,说起这小小灌溉水渠的大作用,徐宝忠便打开了话匣子,满脸轻松写意的笑容。轻轻松松把地浇,幸幸福福把钱赚,如今的生活,可是老辈人想都不敢想的。现如今,一年四季水量充沛,随时用随时有,简单方便而且高效。而能有如今农业生产的局面,卢龙县第三次水利建设至关重要。
1989年10月11日,卢龙县委政府决定:抓住引青济秦机遇,争上总长67.5公里的四条分干渠,掀起卢龙县第三次水利建设高潮,向实现全县水利化的目标进军。1989年11月5日,北国大地刚刚迎来了初冬,在应各庄起伏的丘陵上响起一阵阵惊天动地的炮声——四百户分干渠工程开工了,卢龙第三次水利建设高潮拉开了序幕。开工的第一天,2万人奔向工地,在29公里长的渠线上摆开战场。
在四百户分干渠告捷后,1990年7月燕河营、花台、陈官屯三条分干渠迅即破土动工。4条分干渠的竣工通水,展现了工程建设者们团结务实,拼搏奉献的治水精神。4条分干渠扩大水浇地面积7万亩。至此,沿渠12条分干渠犹如“旱海游龙”游蜒于广袤的卢龙大地。
1992年以后,历届卢龙县委、县政府把水利建设的重点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不断探索科技兴水、节约用水、高效用水之路,续写接力治水新的篇章。
1996年,卢龙县被列为“全国节水重点县”。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在全县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卢龙人探索出适宜卢龙地形地貌的多种节水灌溉模式:在平原区发展网络式管灌和喷灌;在山区发展管池并用,分层用水;在水库下游巧用势能布设管道,发展自压式灌溉;在库、井复合水源区,发展自压与扬压、库井联用灌溉;在高效农业区发展微、滴灌,全县铺设地下管道96万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4万亩,平均年节水1493万立方米。
随着时间的推移,引青灌区骨干工程老化、渗漏严重,加大了灌渠渡汛的不安全性。同时随着省重点水利建设工程桃林口水库的建成蓄水,使灌溉用水由资源水变为商品水,增加了群众用水成本,极大地制约了灌区效益的发挥。为此,卢龙县委、县政府一直积极争取立项,希望问题能够得以解决。
1998年,卢龙县引青灌区被国家水利部列入“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项目行列。国债资金的注入,使卢龙引青灌区节水改造如鱼得水,如虎添冀。1999年至2016年,连续实施11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三期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程。主要开展主干渠、分干渠硬化防渗、渡槽新建与加固,库渠分家及闸、涵改造维修及农田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减少灌渠跑、冒、滴、漏,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
在经历了几次水利建设高潮后,卢龙县建成了以“一渠百库”为骨架的让世人称颂的水利宏伟工程。主干渠纵贯南北,下辖12条分干渠辐射全县,控制灌溉面积3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万亩,卢龙县也荣获“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先进县”称号。
“五十年的接力治水,成就了卢龙宏伟的水利工程,铸就了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丰碑,造就了“仁义、诚信、务实、拼争”的卢龙精神,传承了卢龙悠久深厚的孤竹文化。”卢龙县引青灌区管理处主任赵来生告诉记者,“一渠百库”精神已经融入到卢龙人民的血脉,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而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农业增产增收、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依托“一渠百库”,卢龙县的农业发展可谓硕果累累,已经享有“孤竹文化之乡”“中国甘薯之乡”“中国葡萄酒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现如今,“一渠百库”精神现已被列为县委党校课程,在卢龙党员组织生活馆设立专门展牌,全县党员干部陆续参观学习,实现伟大传承。孤竹夜校第三期全体学员和县纪委监委干部重走“一渠百库”,聆听先辈教诲,近距离感受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誓言要把“一渠百库”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参加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深深了解一渠百库精神,被建设者不畏艰辛、不怕苦难的意志力深深震撼,我要把吃苦务实团结奉献的一渠百库精神融入到我的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这种宝贵的精神延续下去,为创造家乡更加辉煌的历史努力奋斗。
说到自己的学习感触,卢龙县纪委监察室主任杜雅妹的双眸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一种传承,已经流入血液,深入骨髓。
一段历史,已经成就辉煌,值得永存。
记者:王宁 李铎 马卫庆
编辑:戴梦
责编:王勍 李蔷 侯红玲
终审:马力 张晓阳今日路况市区内道路通行情况
海阳路,海港区北部工业区海阳路,部分路段,由西北向东南,目前状态为拥堵。时速为9公里/小时,比通畅多花2分钟,目前拥堵0.3公里长江中道,从海港区珠江道街道华山南路,到海港区珠江道街道长江中道,由西向东,目前状态为拥堵。时速为9公里/小时,比通畅多花2分钟,目前拥堵0.2公里和平大街,从海港区西港路街道先锋路华运建材城,到海港区西港路街道和平大街,由东向西,目前状态为拥堵。时速为11公里/小时,比通畅多花2分钟,目前拥堵0.3公里国省干道方面的路况
252省道,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252省道,部分路段,由西南向东北,目前状态为拥堵。时速为6公里/小时,比通畅多花5分钟,目前拥堵0.5公里685县道,从昌黎县靖安镇685县道靖安百货大楼,到昌黎县靖安镇685县道昌黎六中,由西北向东南,目前状态为拥堵。时速为8公里/小时,比通畅多花3分钟,目前拥堵0.4公里①朱政学同志任秦皇岛市委书记②秦皇岛银行二级资本债券成功发行
③秦皇岛人的冬天怎能没有雪?冰雪运动将成为我市体育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