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2”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天使在人间

赵力楠 秦皇岛晚报 2023-09-30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5·12”国际护士节又至,今年护士节的主题是“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

护士,这个称谓在这几个月里变得格外亲切,异常温暖,无比圣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

他们,冲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站在最危险前沿,白衣执甲,逆风而行;

他们,身兼专技、护理、心理师、搬运工于一身,不击退病毒决不后退;

他们,帮无数患者重拾信心战胜病魔,满怀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全身心付出;

……

今天,我们再次走近这些可爱的护士,听他们讲述平凡又温暖人心的故事,并以此献给所有奋斗在护理一线的白衣天使。



刚下“战场”,又护“考场”


▲路瑶在市第六中学宿舍。


她,叫路瑶,市第三医院内二四科90后护士,一个父母眼里还没长大的孩子,却在危险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行与担当。

1月26日,看到同事去支援湖北一线,她着急了,“我也想去。”立马跑回家和父母软磨硬泡,父母爱女心切,默许了;第一时间又向单位领导请战,去不了湖北就去本院一线!“我没结婚没孩子,我能上。”领导看她态度坚决,同意了。

她成了市三院第一批支援负压病房的护士,护理第一个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也是她。“第一天进病房心里有点儿害怕。”“刚开始为病人喂饭、翻身,清理大小便,穿着笨重不透气的防护服,有点不适应。”“第一次感觉那么孤独和无助,还要逼着自己强大,因为病人更需要照顾。”

在家里很多事都是父母代劳,在负压病房,她必须快速成长,因为前面是危险是病毒,是需要救治的病人。她说:“这17天是我这么多年收获最多的一段日子,接触到很多新治疗设备,学到了很多护理重症病人的知识,这是一笔财富。还有,就是我长大了。”

说这话的时候,路瑶已经在市第六中学的校园里,3月8日她结束了医学观察。4月23日,她又被抽调到学校,为高三学子卫生安全保驾护航,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她将在那里坚守两个多月。

“孩子所有正能量的行为我都支持。” 路瑶父亲这样说,可是他既为女儿感到自豪,又心里各种惦记,“孩子大了,她会照顾自己。我担心的是孩子应该谈朋友了,她却不着急,脑子里装着的都是工作。”

“需要我,我就去,我要做好校园防疫工作,直至高考顺利结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经历了新冠肺炎的战“疫”,路瑶做任何决定都更加坚定。


一个还没抢救完,第二个又被推进来


▲工作中的赵长芳一丝不苟。


“来人啊,快啊!”5月7日晚上9点37分,在市第一医院的急诊门诊值夜班的护士赵长芳听到门外声嘶力竭的呼喊,她第一个反应就是推着平车冲出去。

只见一个60多岁的老人躺在放射科门口,脸色发紫,已经不能动弹,旁边站着两位不知所措的家属。赵长芳和同事赶紧将老人抬上平车,推进急诊室,马上进行抢救。不到一个小时,赵长芳为病人做了22次除颤。

10点34分,这个病人还没抢救完,第二个病人又被推了进来,“那个病人进来时已经没有了心跳,我们又投入对他的抢救中。”

“性命攸关,抢救是不等时间的,我们都是手脚并用。”一个夜班,急诊门诊要接诊四五十个病人,多时会有六七十个,有急的,有更急的。“我的夜晚从没寂寞过,神经像拧紧的发条,一直绷着。”

一个夜班下来,赵长芳已疲惫不堪,衣服常常被汗水浸透,“那都不是事儿,习惯了。”她轻描淡写地说。

11年的急诊工作经历,练就了赵长芳雷厉风行的性格,语速特别快,走路一阵风。“不快不行啊,来急诊的都是急症重症患者,他们等不起,病也等不起啊。”而这急匆匆的背后,还有一对年幼的双胞胎女儿盼着她早点回家,“两个孩子都我妈管,没办法,拖累了我妈。”每次下了班,她就得急急忙忙回山海关,为了能早一点替母亲换换手。

“累点没啥,这是我们的工作,来急诊的病人等待都很着急。我们医护人员和家属心情一样,更急。只希望家属们多理解我们一些。”这么多年,赵长芳经历的太多,有感动,也有委屈,“看着病人疼着走进来,经过治疗,能站着走出去,我们就开心。”

赵长芳告诉记者,5月7日晚那两位病人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虽然看惯了生离死别,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两个生命消失了,她几天来心里一直堵得慌,“我在急诊,但我不希望看到你。”她笑着说,“希望每个人都健康。”


那位写下“我想死”的病人,出院了!


▲陪着女儿做黑麦面包,是梁洁冰最开心的时刻。


10年前,她还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小姑娘,那一年她进入市第一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从此,一干就是10年。

她是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护士梁洁冰,一个有着丰富护理经验,又充满爱心的姑娘。

梁洁冰一直记得一位60多岁的老人。这个老人在重症住了3个多月,梁洁冰和同事每天都给她做各种物理治疗,希望她早日拔掉气管插管。第一次拔管时,失败了,接着继续治疗一段时间,第二次拔管时,又失败了,对老人打击很大。

有一次,梁洁冰来看老人时,老人微微抬起手,看着梁洁冰想说话,但说不出来。梁洁冰递给老人一张纸和一支笔,老人颤抖着手在纸上歪歪斜斜写下三个字“我想死”。

“那一刻,眼泪差点掉下来。重症病人没有家人陪护,他们的内心很无助,很孤独。”梁洁冰开始想方设法开导老人,帮助她重拾信心,给她加油鼓劲。之后,不管有没有班,梁洁冰都会到老人床前看看,两个人用纸条你来我往,对话。老人把所有的烦躁情绪都通过纸条递给了梁洁冰,梁洁冰是时而逗逗老人,时而解劝老人。

后来,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老人顺利拔掉气管插管,治愈回家。

因为一直在重症科室,梁洁冰见过太多不能动弹、没有意识的重症病人,也目睹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心情有时会很压抑,我会在休班时间,陪着女儿做烘焙,那甜甜的味道弥漫开来,压力也会被香气慢慢驱散。”梁洁冰说,作名优秀的护士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技能,而她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临近发稿时,记者从市第一医院获悉,在全院2020年护理技能大赛中,梁洁冰获得第一名。


只想做好“临时妈妈”


▲冯宁宁在为患儿进行中心静脉置管。


5月8日,冯宁宁一大早就来到了医院,因为她心里一直惦记着这里的小宝宝们。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有62个早产的小宝宝。

“做了16年新生儿科护士,这里就是我的家,在单位时间比在家时间长,陪这里宝宝比陪自己的孩子时间长。”冯宁宁麻利地换好工作服,隔着玻璃窗看保温箱里的小宝宝们。

冯宁宁所在科室收治的都是早产儿,有的孩子出生时体重只有几百克,刚出生就离开妈妈,在重症监护室一住就是两三个月。

“妈妈不在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临时妈妈。喂奶、护理都是我们来做,要24小时轮流看护,不能有丝毫马虎。有时一个宝宝在这里住久了,一旦康复出院,第二天上班来一看到这个床位空了,心里会空落落的。”

冯宁宁一天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都要全面查房,看每个宝宝的情况。她还要负责对宝宝的治疗,采血、配液、静脉营养液配置、中心静脉置管。给新生儿做静脉营养液配置要求非常高,每天配置完需要两个小时。如果有中心静脉置管,置一个管最少用半个小时,有时要1个小时。不管如何累,每天看着小宝宝们,呵护他们的生命,冯宁宁感觉很幸福。

谈起在武汉方舱医院奋战的39天,她这样说:“经历这场战‘疫’,我更加珍惜这个工作,特别热爱这个职业。同时,也倍感压力,因为得到社会的关爱与赞扬太多。其实,我只想做好这个临时妈妈,每个患儿都能康复出院,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褒奖。”



记者:赵力楠

图片均由被采访人提供

编辑:孟欣然

责编:侯红玲监审:李庆伟终审:何义安 周岩


往期精彩回顾① 秦皇岛村级河长一个举动,引发全国7100多万网友关注② 你关心的个税申报问题看这里③ 妈妈 100岁了! 我是大明星——家有儿女第一期


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