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王霄:梦想之地,科技攻坚克难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载着家人的期盼,他们来到这座城市,追逐梦想,努力打拼。他们默默奉献,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推动着城市不断发展向前。
正因为有了包括他们在内的千千万万城市建设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的城市,才有了这朝气蓬勃、无限美好的画境诗天。
请看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编辑部倾情奉献的系列报道——新秦皇岛人。
人物档案:
王 霄
河北港口集团秦港股份第六港务分公司技术设备部部长。
1999年从山西晋中来到秦皇岛求学。
记忆深刻的事:2005年读研时参加河北港口集团一项目改造,从此找到了热爱的行业,确定了人生目标,在秦皇岛扎下了根。
刚来秦皇岛的印象:踩在沙滩上,第一次看见向往的大海,觉得这个城市太美了。
现在的秦皇岛: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人,都喜欢。在这里触摸到我的梦想,实现了人生价值,感谢这座城市。
缘,妙不可言!
生在山西省晋中市,从小听着父亲、叔叔们讲着矿上工作的故事,对于煤炭,王霄觉得又亲切又熟悉。每每听到叔叔逗趣考他:“知道咱们这儿挖出来的煤运到哪里吗?”
“大港口!在秦皇岛……”儿时的王霄仰着脑袋脱口而出,于是,千里之外的秦皇岛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
而且,当时家里电视、广播里经常播放:“学生夏令营好去处,都说北戴河好……”之类的话,更让秦皇岛成了这个村里娃心里最憧憬的城市。
这份情感终于在高考报志愿时发酵,当年,家里人筛选出长沙市一所大学和燕山大学让王霄选择,一听说燕山大学在秦皇岛,王霄毫不犹豫选择来这个城市。收拾简单的行囊,1999年,王霄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坐上绿皮火车,来到他从小心心念念的城市。
“第一次走进燕大校门,抬头看耸立的图书馆大楼,感觉特别神圣,心里期盼着这个地方能改变我的命运。” 掰掰手指头一算,今年已是王霄来秦皇岛的第21个年头,每次当王霄经过燕大校园门前,他还记得当年的感觉,只不过,当年的期盼变得非常笃定,这里真的成了他改变命运的起点。
“蕴藏着强大力量”的人
2005年,当王霄还是燕山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与港口结下了不解之缘,所在项目组承接六公司装船机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王霄作为项目组骨干负责系统设计、安装及调试。
“以前在学校终归是纸上谈兵,这一次实践,是我第一次面对如此昂贵的设备,面对上千个点的编程任务,面对十几种需要学习的编程软件。”王霄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直到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既兴奋又激动。从此,他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行业,确定了人生目标。
第二年8月,王霄有幸来到河北港口集团上班。每年,列车载着成千上万吨煤炭运往秦皇岛港,经由此地装船,运往南方和世界各地。那么,港口又是怎样快速消化这些如潮水般涌入的煤炭呢?答案是翻车机。翻车机,装船机,皮带机,这些秦皇岛港最为核心的机械设备构成了港口的“脾胃”,王霄就是保证 “脾胃”正常运转的人。
为抢修翻车机故障,王霄曾连续36个小时不眠不休;为保障南方电煤运输,他退掉回老家的车票7天7夜盯守在现场;工作14年来,他主持完成科学技术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6项,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今年,王霄获得“2020河北工匠”荣誉称号,他笑称自己只是“爱琢磨”“一根筋”,但他却被同事称赞为 “蕴藏着强大力量”的人。工作中的王霄。
早成了这里的一份子
如今,和王霄对话,已经完全听不出山西乡音,如果不了解,觉得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秦皇岛人。在这里,王霄找到心爱的姑娘,有了一双儿女。从当年的青涩少年,到如今临近不惑,一路走来,他见证着城市的成长与巨变。
“我记得当年到秦皇岛,马路上还总见到毛驴拉车,现在道路变化太大了,城市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么多年,我最喜爱秦皇岛的大海,上大学时就经常去海边,感受大海的广阔无边,没想到现在工作的地点也是在海边,挺好。”
王霄感慨道:“时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转眼已在秦皇岛生活了21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这片热土伴随着我的成长与付出,对这里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感觉自己早就融入秦皇岛,成了这里的一份子。”
视频:全媒体中心视频部
摄影:李铎
记者:郭娜
编辑:张蕊
责编:刘旭伟 侯红玲
监审:赵明
终审:何义安 周岩
③ 秦皇岛老味道:清真回记糕点(视频解锁绿豆糕网红夏日特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