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百位老党员影像记录(2)
张仁寿:现居北戴河区东山街道,老家在山东,91岁。1947年6月参军,1947年9月入党。对于入党的那一幕,老人记得非常清晰。当天中午1点钟,班长叫他去连部找指导员,年龄还小的张仁寿对连部不熟悉,有些胆怯。指导员问他:“愿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保家保田保饭碗,为共产主义奋斗不回家!”指导员又问他:“入党后要怎么办?”他斩钉截铁地说:“打(拼)死算了。”
当天下午4点,张仁寿再次被班长叫去开会。会议有两个内容,一是批准张仁寿入党,预备期两个月,开始过党组织生活。二是晚上马上有战斗任务,每位党员要表态。张仁寿在会上郑重地说:“在战斗中,我保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这句话深深刻在张仁寿的心里,成了他戎马生涯中的座右铭。晚上9点钟,战斗打响,张仁寿作为年轻党员冲在了最前面。
张仁寿经历了解放战争,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还有解放上海。1950年10月,他远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朝鲜战场上,张仁寿负过两次伤。作为侦察参谋的他,经常去侦察敌情。有一次,晚上去敌营,露水很大,打透了衣服,他在碉堡边隐蔽,突然一个炮弹飞过来,在他身边炸响,瞬间被炸起的土石掩埋,等他艰难地从土里爬出来,耳朵却听不见声音了,整整一个月,他的听力才渐渐恢复。第二次负伤更惊险,同样也是夜间执行侦察任务,他爬上两米多高的悬崖侦察敌情,这时,一发炮弹打过来,巨大的气浪把张仁寿冲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右小腿皮肉被炸开,露出骨头,鲜血直流。但是,部队马上要过江,当时没有担架,只能趟水过江,经过江水的浸泡,腿部伤势加重,不能行动,而后被转到后方治疗,40多天伤口愈合,他又重返前线。
1979年,张仁寿转业到现在的北戴河金山宾馆,他一生坚定自己的信仰,无怨无悔。如今,已经行动不便的他,头脑却非常清晰,侃侃而谈,“现在各级党组织对我都很关心,感觉很幸福。”
高凤龙:现居北戴河区东山街道,老家在山东,90岁。小时候家里穷,食不果腹,只读了两年书,不满11周岁就和同村人去沈阳谋生。1948年11月2日参军。1949年9月入党。曾参加解放战争,1949年3月,高凤龙所在部队从塘沽出发,长途行军作战,11月下旬到广西桂林,边走边打,大大小小战斗不知道有多少次。幸运的是,高凤龙与子弹都擦肩而过。
1979年转业到现在的北戴河金山宾馆,直到离休。
赵淑珍:现居北戴河区东山街道,老家在卢龙,91岁,1948年4月入党。她每天夜晚隐瞒家人,参加党组织学习,在卢龙县偷偷组织村里的妇女为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又投身到街道建设中。90岁高龄仍坚持每个月的党小组学习,并定期为辖区内青少年义务讲述革命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她每天看新闻,叮嘱家人不外出,做好防护。她还为疫情防控捐款500元钱,并亲手写给组织一封信:“我是一名解放前的老党员,虽然我的收入不多,但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赵尔贺:现居北戴河区西山街道,老家在山西,91岁。1946年参军,1947年6月入党。
在解放战争中,赵尔贺参加了1947年4月定太战役,1948年晋中战役,1949年太原战役。对于晋中战役,他讲述,战斗非常激烈,连续打了七天七夜,饭都顾不上吃,炮筒子都打红了,然后扔井水里降温,捞出来接着打。解放军两万人挡住了敌军9万人的进攻。这次战斗,敌军伤亡很大,解放军伤亡很小。
1951年6月,赵尔贺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3年,最后一次反击战中腿部负伤,从前线下来。1954年转业到秦皇岛。
从老人慈祥的面容、乐呵呵的状态中,很难看出他曾走过血雨腥风,经历无数硝烟和炮火,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没做什么啊,平平淡淡走过来的。”
李福:现居北戴河区海滨镇,老家在唐山,93岁。1944年6月参军,1945年9月入党。参军后,在冀东军区卫生所当卫生员,跟随李运昌部队,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又参加抗美援朝。1979年转业到现在的应急管理部北戴河康复院。
李福所在的营是突击营,每次战斗都冲在前线,他见过无数生死。经他手从战场上抬下的牺牲战友和救治的战友难以计数。锦州战役时,他曾一晚上救下过100多位伤员。在打天津时,他亲见与自己并肩作战的3名卫生员倒在战场上,“突然没了,都刚刚十七八岁,心里太难过了。”如今,与他同去的战友都已不在了,而梦境常浮现战友牺牲的场景,他常在深夜惊醒,陷入深深的回忆。
沈小侠和杨振民:沈小侠现居北戴河区海滨镇,老家在东北,94岁。1947年3月参军,1949年6月入党。妻子杨振民和他既是战友又是同事,同在野战医院,都是军医。杨振民91岁,是1947年8月参军,1948年6月入党。
沈小侠亲自主持和参与建设了四所医院,救治过成千上万的伤员。
沈小侠反复说的一句话:“我俩是战争的幸存者,与我们一起的战友几乎都不在了。我们老了能在北戴河这么好的地方生活,要感谢党啊。”
张德彬:现居北戴河区海滨镇,老家在江苏邳州,90岁。1946年6月参军,是一名卫生员,进行战场救援。1948年6月入党。
小时候家里非常困难,吃不饱穿不暖,家中兄弟四人,张德彬排行老四,二哥、三哥和他都参军入伍。父母和大哥大嫂外出讨饭。后来,在战乱中,母亲、大嫂,还有一个侄女都在讨饭路上病逝。那时,张德彬和两个哥哥正在战场上杀敌,不知道家里情况。
后方亲人逝去,前方出生入死。一次,有一个手榴弹打到张德彬的背包上,被弹落在地。当时那种手榴弹有5秒的缓冲时间才能爆炸,张德彬利用这短暂的几秒钟,猛跨几步,冲进岗楼,躲过一劫。还有一次,为冲出重围,张德彬所在的部队夜行70公里山路,跑到敌军后方。现在老人的腿脚还很矫健,他乐呵呵地说,“锻炼出来了。”
1957年,张德彬转业回到地方,后来调到现在的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老人每天都要读书一个小时,尤其喜欢文学经典,四大名著、唐诗宋词都爱不释手。
记者:赵力楠
特约摄影:任鹏飞
编辑:侯红玲监审:赵明
终审:何义安 周岩▼往期回顾▼①限行!秦皇岛又一地发布最新通告②40个”口袋公园”在家门口亮相③【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学党史悟思想 跟党走谋振兴 青龙西蚂蚁滩村等联合举办党史讲座④听涛看海,万米栈道修葺一新迎游客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