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山海关篇(下)| 巨龙昂首向未来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全媒体记者:马卫庆 唐晓辉 王鸽 刘双喜 摄影报道
编辑:张蕊 责编:侯红玲
立春到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厚。明媚的阳光温暖地洒向山海关,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从南往北、由海向山、越城而过的古老长城更显庄重、壮观,却又与人间烟火紧紧相依。
远去了600多年鼓角争鸣和沧桑往事,历经新中国成立后持续不断地保护修缮,山海关长城一次次更好地展现出原本的雄姿。而如今,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号角,又在山海关吹响了最强音。
山海关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河北段先行先试的重点区段,将规划建设四大功能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推进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等七大重点项目,一幅宏大清晰的蓝图已经绘就,并在山海间铺陈开来。
2022年1月,在万里长城第一山的角山下,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开工仅1个多月,这个国家级博物馆已经雏形初现。
作为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工程建设专班负责人,山海关区旅游文广局局长冯振时不时就往工地来。他总会抬头望向角山长城,博物馆选址的意见如此统一,眼前这段长城起了关键作用。往上仰视,以险著称的角山长城一览无余,是最鲜活的镇馆之宝。
《走进长城脚下义乌兵古村落》摄影联展在古城举办。
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行区河北段的一号工程。博物馆将建设中国长城文化陈列展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展厅、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博物馆定位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将全方位展示中国长城产生和发展、长城建筑结构与布局、长城历史文化传说、重大战役以及沿线15省市的长城文化、长城文物保护利用、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等,并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进行全面宣传展示推介。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博物馆将让山海关汇聚举国目光,成为长城学的研究基地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工程,全面展示博大厚重的中国长城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精神。
生在长城下,长在长城边。与长城息息相关的关城人谈起长城,说得最多的就是保护。
几天前,在老龙头西侧的铁门关长城券门下,今年已经70岁、曾长期担任山海关区文保所所长的郭泽民也开始了一次日常巡查。
郭泽民有40多年保护修缮长城的工作经验,是山海关的长城和文物专家。他的父亲郭述祖当年也曾担任文保所所长,被称为保护长城的先行者,他的女儿也在旅游部门从事与长城有关的工作,可以说是一家三代长城人。
如今,作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相关工作顾问,郭泽民仍不时去沿线走一走。长城管控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券门北边城墙高大完整,仔细看去,新砖与旧砖形成一道蜿蜒的分界线,那是修补的痕迹。这个工程完工在近年,补上的却是消失了百年的雄风。
人们走过钟鼓楼,穿过“天下第一关”,走出闯关东第一步。
再往北走,公路旁就能看见刚刚修出坡道的一段长城,由此可以登上“腰排6号”敌台;再向北一点,位于城下的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已列入计划,等待着保护发掘;而通往角山的小路边,北翼城遗址的修护正在进行……
每一段长城渐渐苏醒的模样,在郭泽民脑海中如刻画一般清晰,他对今后保护工作的提升满是期待。山海关长城贯穿城市区,与人的距离那么近,更容易受到影响,要用科学的理念加强保护。
望洋楼对面广场喷泉成为山海关城区一景。
根据山海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控保护区的规划,山海关将全境内27.639公里长城沿线及周边敌台、烽火台以及北齐长城等均纳入范围,对长城文物本体、附属设施及沿线长城军堡聚落的自然整体景观实施严格管控保护,对重点区段的长城本体全封闭管理。按照“保护优先、强化传承”的原则,在真实完整保护长城及附属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基础上,除险加固、合理利用,进行活化传承。
秋色宜人的靖边楼。
老龙头、天下第一关、角山、孟姜女庙这些著名景区都将被集中打造,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展示区的核心展示园。而从老龙头到角山的长城展示带,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展示带和五花城到孟姜女庙的古御道展示带将成为主题展示区的特色展示带。正在建设中的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也将是展示区最重要的一处特色展示点。
两年前,国家将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列为重大部署,山海关的一名野外摄影爱好者张鹏被吸纳进长城保护员队伍。踏查时一身全套户外装备,带上数码相机、无人机,这个年轻人自有他守护长城的方式。他守护的长城,也将被打造成为长城山海关风景道,这也是国家层面的重点项目之一。
在三道关倒挂长城,无人机成为张鹏守护长城的方式。
2021年12月16日,天色如洗,张鹏驱车经新建的旅游通道直奔角山以北,紧挨着长寿山的三道关长城,熟练地来到能一览全貌的观测点。
眼前,悬崖如刀削般笔挺,长城也随山势俯冲而下,如半空垂落,这一野外段落精华景观,被称作“倒挂长城”。这一关口形态罕见,还在于前后各设三道城墙共守此险,也因此得名。
由于险峻异常,三道关长城攀爬难度极大,而张鹏操控起无人机,几分钟便完成了巡查。
“咱巡护长城的方式,已经更新升级了。”收起无人机,张鹏打开手机软件,上传了自己的踏查线路和拍摄的照片,“用科技手段做辅助,我们现在是长城保护员2.0版。”
张鹏守护的是长城,他也成为长城景观的一部分。
在山海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由老龙头到角山再至长寿山一线,将被打造成为长城山海关风景道,这也是国家层面的一个重点项目。这个项目将完成长城两侧环境整治及风貌提升,配套设置长城旅游步道、骑行道,实施山海关长城防御体系亮化展示。先期主要打造角山路—浅山旅游路—长寿山路—三道关村的10公里长城风景道示范段。
山海关区北营子村,角山路穿村而过,是前往角山长城和博物馆的必经之地,距离不到1公里。这个长城下能听见博物馆建设之声的小村庄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北营子村原为山海关北翼城所在地,裁撤编制后,驻守官兵各谋生计,遂成村落。如今,紧贴村庄的北翼城遗址正在修护中,其上屹立的“腰辅9号”敌台,被长城学者称为“现存最美长城敌楼”,即将从荒芜郊外变为长城风景道一景。
北翼城遗址上屹立的“腰辅9号”敌台,被长城学者称为“现存最美长城敌楼”。
这两年,为抓住机遇,区里帮助北营子提升改造了村史馆,启动长城公社展馆建设。村民们修路、整治环境,提升大樱桃种植品质,将闲置民居打造成特色民宿,一天一个变化。
提升改造后的北营子村史馆。
这也是长城社区参与工程的一个亮点。作为谋划者之一,山海关区旅游文广局党组副书记、长城学会会长郭颖说,这个项目以长城资源带动城区和沿线20个村庄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从名为“迎恩”的山海关古城西门进入,是探访老关城最隆重的方式。作为古时连接京城御道的大门,其上的迎恩楼高大威武。再往东走,会一路穿过钟鼓楼,到达天下第一关箭楼。
山海关几辈人的付出奠定了古城今天模样,而古城还在变。
在山海关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山海关古城遗址保护利用是三个国家层次重点项目之一。内容包括对山海关古城及周边街区风貌综合整治工程,历史建筑及保留建筑修缮、建筑综合风貌整体提升、街区胡同立面的改造提升、历史街区路面交通、街景小品建设等。
当年正在修缮的服远楼及城墙。
国家及省文物专家正在勘察布满城墙的文字砖。
古城里已经呈现出浓厚的文旅融合味道,而以点、线、面相连,形成长城文化综合展示体系,结合东罗城沉浸式演艺公园、孟姜女爱情小镇、“观·山海”长城情境光影秀等诸多文化项目,山海关将建成集参观游览、文化体验和传承弘扬为一体的山海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区。
久负盛名的雄关,满眼是生机勃勃。
在“天下第一关”箭楼前,郭泽民完成了探访,再望一望久负盛名的长城雄关,满眼是生机勃勃。不久后,山海关长城的金色名片中,会增添更多标志性的内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海关段将成为一幅立体人间美景,那里长城威仪、山清海碧、文明和谐。
统筹:田哲轶 唐晓辉
审核:贾楠 张璇
监审:王勍
终审:何义安 周岩 赵明
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