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中国经济新引擎
2020年,备受关注的“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正是因为超前的基础设施布局,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才让中国制造具有强大竞争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基建同样如此。从长远来看,想要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除了做好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把新基建放在更高位置,才能持续保持发展活力。
尤其是在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对于新基建的早期布局开始初露锋芒,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网上授课、无人配送、健康码、直播电商等,为全民抗疫防疫和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而此次,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既是疫情后经济恢复的“强心剂”,更是未来发展的“储备粮”。《知识经济》特别梳理了新基建的相关政策支持以及产业链发展状况,并通过新基建相关企业的投资布局,带大家一窥相关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内生动力,以及因此而触发的新消费需求。
当然,新基建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它是一种趋势,代表未来前进的方向,必须要科学研判、精心布局,才可能让创新之火在新基建领域长亮长明。
●新基建关键词●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
狭义的“新基建”主要指的是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这是2018年底以来中央历次重要会议明确宣示的范畴。
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两者结合起来,狭义的“新基建”应该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
广义的“新基建”主要由中国信通院等研究机构提出,将对数字经济的理解方式进一步分为“数字基础设施化”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这一定义既包括云、管、边、端等数字经济底层基础,也包含了铁路、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
因此,“新基建”的“新”,更多可以理解为体现创新、绿色等新发展理念的科技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传统基建而言,新基建的科技属性非常突出,目前公认的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新基建获政策加码 ●
新基建关键在“新”,它的建设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特别是科技门槛,不能照搬原来的布局、建设、运行模式,新基建布局要超前,就必须要认清未来科技革命的方向和重点,谨防不考虑实际需求和客观环境条件一哄而上,警惕为了刺激增长而大干快上,需要不断地创新理念,以包容审慎的态度,为其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否则可能造成巨大浪费和损失。
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此前已多次就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战略部署,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基建政策的“风向标”。
长远来看,新基建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方向之一。而着眼疫情与经济下行的当下,作为稳投资、促增长的有效手段,它的登场,更是恰逢其时。
据不完全统计,根据中国31个省区市发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目前已有超25个省区市提及“新基建”,总投资规模万亿量级。
相比传统的“老基建”,“新基建”更加着眼于“新”,即面向未来,面向科技领域,比如5G、新能源汽车、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科技硬件”,在这样的政策加码之下,各地“新基建”发展正在聚力成势,未来或将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新底座”。
●新基建产业链发展 ●
中央重视、政策鼓励、资本热捧,成为推动新基建快速发展的三大引擎。
据相关机构预判,2020年,新基建七大领域中的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都将超过千亿元。随着大量新增投资加快落地,新基建将全面加速,设施水平将实现根本性提升,新经济发展基础将得到全面夯实。
新基建显然不会独立发展,必然会对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用户的发展产生联动影响。一方面,新基建将会拉动上游材料、零部件与产成品、软件等供应商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为下游用户企业提供更高水平、更为完善的应用场景。
新基建的加快推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局性的,而不是仅局限于与其直接相关的少数产业链。
在消费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倒逼下,当前企业普遍存在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能否完成转型升级,已经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有助于营商环境的整体改善,让所有企业的发展都能获得更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所有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新方法。
在新基建日益完善的支撑下,所有企业都可以更广泛地整合创新资源,以低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所有企业都有机会借助新型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生产工艺与流程,提升产出效率,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实现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
当然,新基建不仅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人才、新商业模式,也将催生一批新产业。
例如,5G技术发展及其设施建设,带动云游戏、智能穿戴设备、远程全息会议服务等大量新兴产业的发展;大数据技术是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产业诞生与发展的催化剂,更是大数据清洗、挖掘、交易、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智能安防、智能驾驶、智能客服、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这些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在近年来的稳增长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未来随着新基建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持续催生更多新产业,为经济增长与企业发展拓展更多新空间。
企业如何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会,既是企业短期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恢复性增长的需要,也是企业中长期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新基建给企业发展创造了大量新机会,但只有那些抢先精准识别机会并主动利用机会的企业,才能有效地将潜在发展机会转化为经营收益,实现更高效的发展。
把握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新机会,企业需要树立发展新理念。那些曾经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辉煌业绩的传统发展理念,已不一定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企业应当树立技术优先、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以创新作为根本手段来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新机会。
另外,新基建更加突出对协同发展的要求,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提供的远程连通的便利性,彻底突破物理边界约束,努力打造边界模糊甚至是无边界的企业,致力于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与此同时,新基建既带来了新机遇,也就带来了新挑战。企业在把握与利用新基建提供的发展机会之时,也要做好应对新挑战的准备。例如,我国在新基建领域的部分软硬件上存在短板,不得不使用一些进口产品,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也存在供应方的技术压制风险,后期的运营维护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新基建企业布局●
新基建带来的机会很多,但对具体企业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能够被自己所利用。企业要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会,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功课:一是准确梳理出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的机会,二是积极主动地在有价值的机会点进行投资布局。《知识经济》因此也梳理了相关领域一些大企业的布局,从中也能一窥新基建的机遇与趋势。
2020年3月中旬,华为云发起了“5G+X”联创营计划,以云、AI、5G为技术底座,联同互联网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创新场景的打造和创新应用的联合开发,通过技术生态支撑和品牌联动加持推动5G商用落地,助力互联网行业和企业入局5G新基建。
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据悉,阿里巴巴旗下的达摩院XG实验室、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将率先应用在阿里云下一代数据中心。“飞天”云操作系统、“含光800”芯片、“神龙”服务器、高性能低延时网络、大计算系统集群等核心自研技术,将在云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
5月8日,京东正式发布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京东新动能计划,整合输出技术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同日,百度与广州开发区达成战略合作,两者将共同打造粤港澳智能网联先导区,落地ACE交通引擎,百度成为广州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建设参与者。
5月12日,华为在“新基建充电板块在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充电基础设施八大趋势,并呼吁共同加速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5月26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宣布,腾讯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是腾讯重点投入领域。
关于这5000亿元的具体投入方向,腾讯将陆续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此外,腾讯还将结合产业技术创新需要,重点投入云启产业基地、工业互联网基地、创新中心、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建设。此外,腾讯将调动内部顶级科研专家和实验室资源,并将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加强产业研究和人才培养,投入重大科技攻关,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看到相关大企业的大手笔投资,可以看到新基建的火热走向。但是,新基建提供的新机会,只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选择,企业可以利用新机会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不至于放弃原有业务来押注新基建。企业在决定利用新基建所提供的新机会时,至少需要统筹安排好新业务与老业务之间的关系,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配置企业资源。
既不能为了优先发展新业务而严重损害尚有较大价值的老业务发展,也不能为了维持老业务的经营而拖累新业务发展速度,导致丧失新业务抢占市场的最佳机会。理想的结果应该是新老业务协同发展,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所有企业来说都很重要。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构建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因此,夯实创新基础是企业充分利用新基建机会的重要保障。
|原创声明:本文系《知识经济》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并标明出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