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从两会声音看产业生态
在全球疫情肆虐之下,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正率先从疫情中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这不但代表着中国抗疫工作的成功,也为全球抗疫树立了榜样和信心。
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我国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今年又恰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任重如山。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中强调:“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疫情过后民生为要,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因此,怎样促进市场活力和就业成为重中之重,这一切从两会的各方声音中也可以看出端倪。笔者下面就本刊读者所重点关注的一些两会声音进行总结和剖析。
受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受挫严重,李克强总理提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
这两年,特别是疫情突发以来,电商被抬到市场经济的最显耀位置,因此本次两会中对电商的发声也最多。全国人大代表高子程、郝世玲等提出要加大电商的制度化打假力度;全国人大代表丁小兵提出要加强直播带货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建议在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的同时要加快建立直播电商的自律、监管、选择和公平机制……而这些,确实都是电商超速发展中面临的市场痛点。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的提案更是直中要害:“政府应该严格区分社交电商与非法传销之间的界限,消除目前存在于电商行业的监管灰色地带,推动社交电商行业健康发展。”因为这确实已经成为电商发展的一大隐患,要想不再经历直销行业所遭遇的监管乱象,是时候对这种带有社交推广基因的销售模式进行统筹监管了。
中医药在本次抗疫中经历了检验,患者采用率高达90%以上,中医药扬眉吐气,因此不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相关提案也非常多。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在两会上提出要“发挥中医药治本病,防未病的临床优势,加强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建议趁疫情经验建立包含中医药预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则建议把中医药纳入国家传染病常规防治体系。更进一步的,很多委员提出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宣传问题,比如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李惠森认为“中医药健康文化尚需进一步宣传与推广,以获得社会大众更为广泛的认同”;更有不少委员呼吁应该让中医药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走进校园,印上课本。
与中医药一脉相承的保健产业则似乎还没有从2019年以来的“百日行动”中恢复过来,因此两会上的相关声音也黯淡不少,虽然也有全国人大代表卢庆国这样呼吁“加大保健食品扶持力度”,但更多的还是强调“严厉打击欺骗老年人的保健品销售行为”“规范养生保健资讯的网络传播”等,看来国人对保健品的信心恢复还有待时日。
因为疫情的影响,民营企业生态成为本次两会中特别关注的一个焦点。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经济就贡献了超过60%的GDP和80%的城镇就业,提供了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开发,实际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绝对主流。但是在国民经济生态中,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推出了很多税收优惠和鼓励融资政策。同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法院要坚持以发展眼光看待民营企业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废除一切对民营企业的不平等规定,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而民革中央认为,疫情当前,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宽松法治环境应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提议扩大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手段的适用范围,区分企业创新创业行为与刑事犯罪,暂停对非法经营、非法集资、合同诈骗案件的异地立案侦查,建议将经济犯罪案件的罚没所得统一上缴中央财政,切断办案机关选择民营企业家进行逐利性执法的利益链条。
这些声音想必正是民营企业家所思所想,但最关键还是上层精神的基层落实问题。就笔者熟悉的打传事项来说,可以说其中涉及的每一项都是上述高层意见的要点。因为要规避逐利性执法的风险,很多直销企业明确发文让经销商禁止到某些省份发展市场,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虽然到处都在喊“开放思想,善待投资者”,但类似“投资不过山海关”这样的哀叹其实在民营经济的各个角落反复上演。如今大疫当前,保就业成为最大民生,希望营商环境能够获得真正的改善。
|原创声明:本文系《知识经济》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并标明出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