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痛惜!一年轻医生猝死!才27岁,和女友刚领证!小心这种病找上你

今日花都 2022-01-14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浙江某医院放疗科医生心脏骤停不幸去世,年仅27岁。此前就有医生指出,越来越多年轻人被这种病找上门……


近日,网友@淡淡Eason 发帖称:浙江某医院的一位医生心脏骤停,人没有抢救回来……


图片来源:19楼


该网友称,根据同学们为他写的吊唁信,这名医生才27岁,在打篮球时因主动脉破裂而不幸去世。



听说了这个消息,全班同学都不敢相信,在同学的眼里,他一直是个很优秀的人。老婆也是同班同学,相爱近7年,去年刚领了结婚证。他的朋友圈永远都停留在了2月21日的——科室借了一把必须要还的伞。


借用他同学们的话,好像向这个世界借了一条生命,世界突然想起来就收回去了。



图片来源:心窗烛


不少网友看到这个消息,

也十分惋惜:



警惕,这种病正在找上年轻人……


猝死,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近年来,有关年轻人因心脏骤停、心梗、心脏性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


2018年8月4日晚,福建晋江一位26岁的年轻小伙身体不适仍然坚持打球,但之后却突然倒地,虽然120的医护人员赶到后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之后又送往医院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


2018年5月29日晚,杭州20岁小伙在钱塘江边夜跑时突然倒地。120到场时,小伙子已没有生命体征……


2017年5月18日,杭州27岁小伙晨跑猝死,120赶到后小伙的呼吸和心跳已经没有了……就在小伙出事后不久,杭州某健身俱乐部二楼,再次发生悲剧。一名年轻女子刚上跑步机,仅仅两分钟便倒地猝死,生命永远停在了32岁......



死神靠近猝不及防?

其实它“蓄谋已久”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定义。突发、迅速、无法预测……猝死的这些特点似乎都在强调“死神”的靠近猝不及防,但其实,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育辉说,猝死是有原因的,可分为内外两方面诱因。这些诱因是长期形成的,所以,说它“蓄谋已久”并非没有根据。


在对大量临床病例的分析中,医生们发现,平时看似健康的中青年人的猝死,跟外因——不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常见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

▼▼▼


锻炼和睡眠不足:

有研究对全国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很多职场人每周锻炼时间甚至少到不足1小时,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锻炼和睡眠不足,体质下降,过度劳累、精神过度紧张这些因素会引起血压升高,血管损伤,加重心脏的负担。


烟酒过度:

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抽烟喝酒也是诱发猝死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喝酒过度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血管问题;而吸烟已经证实对心血管有明显的损伤。


长期熬夜:

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夜生活丰富的长期熬夜,挤占睡眠时间,对身体和精神也是双重损伤,超负荷运转的身体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心脏病发生。


“这些外因叠加作用到一定的程度,容易引发猝死。”曾育辉说,不少发生意外的中青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了解,其实还有未发现的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等,但因没做规律体检未能及早发现,其实这些异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如果有潜在未发现的内因,在外因的作用下,更容易引发猝死。”曾育辉补充道。


有“三高”、心脑血管病或肥胖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内因”十分明确,只要重视治疗、控制好病情,风险反而可能下降。而中青年总觉得自己年富力强,容易忽视潜在的健康问题,加上工作、生活节奏快,种种危险因素与不良习惯悄悄形成叠加效应,更加让人“猝不及防”。


猝死突发没有前兆?NO!

过半猝死两周前有先兆


猝死完全“猝不及防”,没有前兆吗?事实并非如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学科带头人陈晓辉教授提醒,虽然一部分猝死可能先兆不典型,但也有半数以上在发生前两周出现了明确的表现,患者会自觉身体和心理负荷过重,通常会表现为胸闷、胸痛,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情绪焦虑、失眠;外界诱因导致的不能入睡;生活方式诱因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等。


如果出现这些不适,就应积极进行医疗干预。出现长时间的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症状时,应马上就医;抢救及时的话预后还好,但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心电不稳,可迅速进展到心跳骤停。


“大多数猝死在将发生前是有迹可循的,只不过这些症状大多隐匿且看似与心脏无关。”曾育辉说,很多人只在出现心绞痛才引起重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他提醒,很多心脏病发病的症状是一种“窒息感”,甚至是“濒死感”,这种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短的只有十几分钟。正因为这些症状很短暂,易被人们所忽视,以为“只是一时不舒服”,结果一旦发病就猝不及防,抢救不及时、不得当,生命稍纵即逝。

 

如何预防突发性猝死?


在日常生活中,要防心脏猝死,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高血压和高血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和加强锻炼;另外,要懂得识别压力,释放压力,防止过度劳累。


有血脂不正常、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等人群要定期做相关筛查,有发病史的人群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控制好病情。


从疲劳到猝死,

仅仅只有六步!

对照自查

▼▼▼



自测疲劳值,注意身体健康!


如何及时抢救?


现代医学证明,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2分钟,2分钟内心肺复苏的生存率可达90%,4分钟内心肺复苏的生存率约50%,在10分钟后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


但95%的猝死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场所,发生时,要保证专业医护人员在10分钟内赶到发病现场是困难的。在急救白金十分钟内,每延迟1分钟胸外按压或除颤,抢救成功率将下降10%左右。


如果有人在户外发生心跳呼吸停止,

我们该怎么做呢?

以下有5点指引

▼▼▼


1、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2、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3、胸外心脏按压


4、人工呼吸

5、快速除颤


陈晓辉提醒,施救者应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患者有反应或有专业医护人员接手。


希望医生一路走好!

也提醒大家记得吃每一餐

记得多锻炼身体

少熬夜,多关注身体的变化

发现不适,及早就医



来源:广州日报、19楼(my19lou)、中国青年报(zqbcyol)、健康有约(gzrbjkgj)

编辑:花小圆

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今日花都


觉得不错,请点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