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远乡,遇见《汉声》20年前采访的手艺人

陈乐丛 乐创益 2022-10-09

用公平贸易思维来探索精准扶贫的社会组织


2020年,受白兴大寨手艺人的委托,

上海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协助开展“白兴大寨非遗手工教学运营项目”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裕元创新创业公益基金#资助。


2020年6月13-26日驻村期间,

我们遇见了《汉声》20年前采访的手艺人。

陈乐丛  张世莲  张世英  曹德兰

(从左到右)


故事的开始这样的,

手艺人曹德兰找我商量

绕家花十二生肖图案(👈戳我)。


我留意到她蓝蓝的手,

原来她的橡胶手套破了,

手浸在染缸里染蓝了。

于是,我们很欣喜地拍下了一张照片。

我对曹大姐说:

《汉声》的一本书中,

也拍了一位手艺人蓝染后的手。


曹大姐说:

不知道你们要拍蓝色的手,

我都洗了好久,淡了。


后来,我和她一起回看了

4月3日《汉声》线上读书会的视频。


当看到介绍绕家枫脂染的时候,

曹大姐说,书中的这两人她认识,

她们是邻村的张世莲和张世英姐妹。


农历五月初四,

控拜村的苗族银匠龙太阳师傅来访,

我们也邀请了张家姐妹一起来聚餐。


苗族人和绕家人喝酒的氛围很热烈,

汉族人悄悄地从酒局开溜了……


《汉声》当年拍摄的手艺制作过程,

黄永松老师记录如下:




1999年12月28日,早晨我们到黔东南州麻江县龙山乡青坪村。
久闻绕家的蜡染技艺,至今还用古老的“
竹刀木蜡”点蜡花,枫木蜡是蜂蜡应用前的防染材料,竹刀也是铜刀使用前的工具。竹刀不易导热不贮蜡,故一笔一画,笔画长度有限,因此大有朴拙之味。



由姐姐张世莲、妹妹张世英为我们削竹制刀,起火融解枫木蜡,调和松香和牛油,开始示范即将失传的古老点蜡工序。
点蜡工作漫长,引来了好多邻居观看,热心协助访谈。




这些绕家女,穿著蓝花花的服装,不论是路上相遇,行走挑担,路边下田工作,或家中操作家事,她们头上都还顶着头帕,留给我深刻印象。

靠近拍照,行、住、坐、跑,正侧向背各种角度取景,清新自然而又雍容,真是美丽。
由于古法制作的“竹刀木蜡”工艺的蜡染,从前资料上阅读过,今天能一睹芳踪,又顺利做好工艺记录,不亦快哉!


20年过去了,

这里仍延续着相同的制作工艺。


所不同的是,

由于生态环境不如以往,

枫香树在本地也不多了,

加上并不是常年可以获取汁液,

平时手艺人也用松香代替枫香。


随着现代服装的流行和冲击,

穿传统服饰的人越来越少,

染布的需求也随之减少,

村里也仅剩一位染匠杨勋勇在坚守着。


而乐创益能做的,

则是从2013年起和绕家人开始合作

“去远乡学手艺”、“公平贸易营”等公益项目,

带领都市人进村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

给予手艺人合理的劳动回报。


和《汉声》一起努力,

用“教育与传承”来抵抗遗忘


备注:本文中手艺人20年前的照片来自《蜡染》,其他照片均由庄时伟摄影。



点上图进入报名页面,来学习枫脂染。


《蜡染》属于汉声“中国土布系列”,分上下二册。2008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阅读原文”进入购书页面


上卷为采访篇·论述篇

采访篇是走乡入寨的所见所闻,梳理其文化内涵;

论述篇由各界专家畅谈对蜡染的看法。


下卷为图录篇

图录篇共收集了五百四十八件蜡染实物,大部分来自贵州省,按照地理区域分为黔东、黔东南、黔中及黔南、黔西北及黔西,以及贵州省之外的其他地区五个部分。




点“在看”,分享乡村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