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中国丨叶一剑:乡愁里的广东
中国的乡村在衰落的同时也在生长
我们对于中国乡村的寻找
是对“最安静的风景,最沉默的文明”的寻找
也是对其价值重新认知的寻找
欢迎收看第四十一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57577vo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间”的研究态度,践行行走、思考、写作、阅读、对话“五位一体”的治学路径,对区域经济、城市、建筑、商业与文旅等领域进行持续追踪,以实现对时代变革的记录和思考。
附文字版:
这一期要说的是“乡愁里的广东”,这个也是我们方塘接下来想推出的一个系列,我们希望用乡愁的概念,去一个个重新认识和发现,很多省域范围内所存在的,我们称之为“最安静的风景,最沉默的文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方塘智库和广东省旅游局联合推出了,我现在手里拿的这本书《乡愁里的广东》。
其实,在我们走访之前和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今天再去对所有地区的乡村进行发现的时候,不仅仅是从一个旅游的角度去看它,而更多的是从更多元的价值角度去分析它,或者去寻访。
比如,我们今天在这里(商丘应天书院)拍摄的时候,商丘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地拆迁或者一个变迁的过程,那么在这个中间,很多的乡村其实每天都在消失,那么我们对每一个乡村的寻找其实都是对很多每一个乡村记忆的保存。所以这也是对整个中国剧烈的乡村变迁来讲,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件。
除此以外,对乡村来看,无论是它的任何产业的发展,或者将来旅游的发展,其实它都必须面对的是这个地方的社会再造,或者社会的建设,而且我们今天再去看乡村的时候,其实应该有一个根本上的心态上的变化。
我们也强烈地意识到,以前,我们总是把乡村理解或者认知它是一个很边缘的一个地区、一个很角落的地区,其实通过我们行走的过程中会发现,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乡村,都可以找到一个甚至多个符号,可以很快速地切换到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当中。比如,我们走访了孙中山的老家、梁启超的老家,还有当年苏东坡工作过的地方,还有韩愈在的地方等等。
走访后你会发现,其实在整个中国乡村的土地上,没有哪一片土地是完全被边缘的,也没有哪一片土地是真正属于角落的,它随时都可以与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发生直接的关系。这样的话也反过来使我们今天再去思考乡村的时候,也需要变换一种思路,要对它产生敬畏,或者要对它有一个重新的价值认知。
另外,今天我们对于乡村的寻找,其实也是对整个中国的记忆或者整个传统文化基因的寻找。因为,在城市的空间里面,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其实在乡村社会里面它早已经存在。
所以,我们今天再去看待这些乡村的时候,其实不仅仅是伴随着对乡村的“安静的风景,沉默的文明”的寻找,还伴随着对我们已有的城市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反思的寻找。我们希望寻找到一些能够对我们既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形成批判性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在进行寻找的过程中,所期待能够找到的。
再回到我们说的广东的乡村,我们知道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如果说按照常规看到的一些发展模式,广东的乡村其实已经经历了一个剧烈的变化,到现在这个阶段,它已经自己开始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这个稳定的状态中间,我们看到有两种趋向,一种趋向是在广东的乡村里面,我们看到了衰败。比如有的老宅子,像我们看到的碉楼,可能长时期的没人管护,它慢慢地就被岁月所销蚀。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些乡村里面,还有安静的生长,或者安静的繁荣这样的迹象,它是充满生机的。比如一些传统文化,像笔墨纸砚里面的砚,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在这个安静的村落里面,它已经通过现代的信息比如互联网,和消费偏好已经开始建立关系。在这样安静的村落里面,它一直在为整个社会的繁荣或者文化的繁荣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份价值。
所以我们发现,在广东的乡村里面,一方面我们看到它的衰落,但同时我们更应该去看到有些力量的崛起,其实也在开始发生。所以,我们今天谈《 乡愁里的广东》也好,可能将来去谈《乡愁里的青海》,或者《乡愁里的甘肃》,《乡愁里的河南》等等,其实我们在发现它的价值,我们在发现这个社会重建的一种道路,我们在发现今天这个社会的意义,这些东西是我们突破了对于所谓的乡村旅游的认知来去完成这样的一次寻访,我们也希望将这个乡愁的系列能够持续的推进下去,为中国的整个历史人文地理读本,提供一系列的档案,同时也为今天社会的重建和整个传统的复兴找到最本真的素材,这也是我们在做这样类似寻找过程中的很重要的一个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