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大讲堂丨袁牧:国家战略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编者按:毫无疑问,中国正处在时代变革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发展战略为中国将向何处去指明了方向。当今中国不应只满足于做一个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中国力量”,贡献“中国智慧”,谋求更大的世界影响力。正是基于此,“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新发现和全球化再表达,更是想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迎合快速变革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立足中国、着眼全球,从宏观入手,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发展战略,尤其是从整体战略角度对“一带一路”格局进行了深度解读。
文丨袁牧(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
1
当今国家战略的时代大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三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地位,这三大发展战略背后的逻辑是一以贯之的,其目标和愿景也是一致的。仔细研究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以收获很多的关键词,比如“中国梦”、“千年”,还有一个词叫做“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那就是习总书记在提到“千年”的时候,是过去千年还是未来千年?有很多媒体、文章还有研究机构更多的是在谈过去千年,谈中国在过去几千年之中的一系列辉煌历史和成就。
我认为,过去值得铭记,但未来更加值得期许,应该更多的去探索未来千年中国的潜力和发展道路,应该更多的去探讨中国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千年再形成一个被铭记的辉煌时代,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关注的。那么我们就应把握当代、着眼未来,思考如何为中国乃至世界下一个千年的繁荣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应运而生。
追溯世界历史可以发现,人类成为一个大家庭、成为一个共同体,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开始的。大航海时代为全球化打下基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殖民经济的产生共同促进形成了最初的全球化格局,这个格局一直维持到20世纪中叶。在此期间有过几次大的变化,随着欧洲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殖民全世界的进程,世界格局逐渐从欧洲为核心演变为以环大西洋地区为核心。
在当时那个时代,亚洲在这个世界共同体里面是一个边缘成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也相继出现,美国超越欧洲,东亚四小龙崛起,欧洲逐渐衰退,世界核心继续西移,形成以北美为核心,东亚、欧洲为两翼的世界经济格局。与此同时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开始走上崛起之路。
这个格局维持了几十年以后,再次发生了变化。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世界格局进一步演变成了以环太平洋地区为核心,中国也开始了改革开放。那么,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末期,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之后,整个世界大格局又发生了变化。中国从过去世界大家庭里的一个不知名小角色,经过近40年的奋进和薄发,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全球影响力大大增加。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世界核心继续西移,从以环太平洋地区为核心,演变为以亚洲为核心?
我认为有这种可能,那么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我们来重新考量一下,中国作为这样一个大国,该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每一次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产业革命,伴随着新产业的出现并能够带动世界产业格局转变;第二,要有一套完备的金融和贸易体系,这套体系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而当今中国的金融和贸易体系跟现有的一系列世界贸易体系还存在隔阂,这是需要突破的地方;第三,无论是哪个区域成为世界中心,成为政治和经济的核心,都要建立一套能够被世界所认知、所接受的价值观体系。当然这个价值观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每一次的世界格局变化而变化。
针对以上三点,再来看中国应该怎么做才能具备这些要素?第一,要有一套强大的能够推动下一波产业革命的工业体系,这方面中国一直在努力,而且做了很多。中国非常重视AI产业、信息产业,同时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但是同时在发力的不只有中国,美国在做,欧洲也在做,比如德国提出了工业4.0,要认识到国与国之间存在的竞合关系;第二,构建一套能够改进或者替代原有世界贸易格局的体系,中国一直在为之努力,比如亚投行的成立;第三,也是最大的难题,弘扬中国文化并进行全球化再表达,构建一套能够被全世界所认同的价值观体系。
2
对国家战略的完整思考
为了做到上述三点,中国做了很多努力,定下了三大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第一,为了构建一套能够影响世界的大产业格局和产业变革发动机,中国做了一个准备,叫做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为什么选长江经济带?众所周知,中国的产业大都集中在三个大城市群,即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无论从发展阶段、产业职能、人口构成、经济水平来看这三大城市群都是有区别的。长三角地区其实是代表了上一个产业革命时期的大产业集群,中央对其定位是面向下一代产业调整,作为承担中国未来产业更新、产业革命空间的第一角色。
这个空间非常广袤,长江经济带从区域上看,从上海到苏州到南京,向内地延伸到武汉、重庆,一直沿着长江而上。没有往北去是因为北方就是河南、山东、安徽北部,是中国最传统的农业区,这个区域虽然有空间,但是从这个区域的产业发展角度来讲,并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产业更新和产业革命。没有往西去是因为西部大都是高原、山区,自然地貌复杂且极具保护价值,可利用空间极其有限。
第二个要提到的国家战略叫做“一带一路”。中国一直在构建一个巨大的、全新的金融和贸易的体系,同时中国也在构建一个能够被世界所认同的价值观体系。但是这个过程困难重重,因为现在已有的国家价值观体系很难改变也不应去改变,同时这个国家价值观体系又很难被西方世界所认同,所以中国要寻求一个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在全世界寻求能够认同中国价值观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并不在少数。
中国过去所有的外交领域大都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友邦。那么这些国家都在哪里?回溯历史,跟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大都来自中亚、西亚、阿拉伯半岛、北非、东欧和太平洋北部岛链。把这些国家连起来看,北边和西边的国家就连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边的国家连在一起就叫做海上丝绸之路。
对于中国而言,无论是从西部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进入波罗的海;经中亚、西亚入地中海;经南亚入印度洋,还是从东部进入太平洋,一旦进入海洋,中国都将融入整个世界。中国是在寻求在当前世界格局快速变革的大背景下,能够在局部地区发挥领导作用进而影响甚至带动世界格局的转变,而这个局部空间在哪里?就是“一带一路”。
无论是长江经济带还是“一带一路”,在构建这两个重大战略之后,当中国有一天真正成为世界核心,此时就需要一系列的能够与这样一个世界政治经济核心相适应、相匹配的空间、管理、协调、组织体系。也就是说中国需要一个超越现有国家首都概念之上的全新首都概念。这个新首都概念是什么?在空间上要超越现有的北京空间,在政治格局、经济功能和文化职能上要超越现有的国家首都范畴,这就是第三个要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所以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大首都概念和体系的一部分。
现在北京的行政职能向通州迁,北京的部分非首都功能往雄安迁,无论雄安也好,通州也好,现在的北京城也好,未来都是一个整体的首都概念。而这个首都对于中国而言,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的核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国首都圈,对于世界而言是一个国际化的交流互通、资源配置平台。
3
整体战略下的“一带一路”格局
对于“一带一路”,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有经济上的解读,有政治上的解读,当然也有旅游上的解读。我们不断的在研究这条线,在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这些国家,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一系列国家。“一带一路”中,“一带”是历史的传承和继续,在国际上具有足够的认同;而“一路”基本上源于中国设想,具体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智慧”。
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于中国能获得哪一些国家的认可。在“一带一路”能够辐射和带动的一系列国家之中,其中有一个跟中国存在最大竞合关系的国家,这个国家跟中国一样古老,跟中国一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历史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很难认同中国,这个国家就是印度。
而且我们还会发现,“一带一路”是一条环线,从北边走陆上一路向西到欧洲,从南边入海走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到非洲东北部登陆,再向北最后还是跟欧洲连在一起。但是这条环线在海外没有连接点。为什么没有连接点?因为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空白,就是南亚,就是印度次大陆,“一带一路”的连接点排除政治的考量,无疑是在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的交汇处。
其实历史上中国跟印度次大陆有着非常好的政治和贸易往来。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政治上的冲突,地缘上的冲突,最后延展到了经济贸易和民间的冲突,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如果中国想要实现“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区域格局的产生,和印度之间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也必将会解决。比如今年中印边境发生摩擦,但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所以中印两国在未来必须要把双边关系处理好,只有这样海上丝绸之路才能走得通走得畅,对于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是多边共赢的结果。中国和印度,两国都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和最富有的国度,但缺乏合作。如果能携手合作,那么这两个占世界1/3人口的国家,将会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尤其是中国西部而言,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西北五省有着太多沉默的文明和沉睡的资源等待着被激活、被唤醒。就拿青海省来举例,古丝绸之路南线在此穿过,唐蕃在此会盟,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汇聚,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青海省作为重要节点,这是“一带一路”未来会给青海带来的最大的契机,而对于青藏高原而言,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以及“一带一路”,终将让这片土地成为一片真正的热土。
(注:本文是根据作者在“丝路文旅沙龙”的演讲整理而成,已经作者审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