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大讲堂丨孙小荣:红色旅游创新 打造“中国精神遗产之旅”
文丨孙小荣(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十九大”之后这段时间,相信大家都有一种深切的感受,就是红色旅游很红很火。可以说,红色旅游燃起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成为红色旅游的最佳代言,因为红色旅游景区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第二把火,是“十九大”结束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体瞻仰红色旅游景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重温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红色情怀和家国情怀;第三把火,就是今天“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的成立,如果把联盟的作用发挥到实处,必将开启红色旅游整合发展的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是的,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可以想见,在未来,红色旅游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十九大”报告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红色旅游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呢?就是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文化转化好、把红色精神弘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就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不忘本来是根本,就是要求红色旅游发展要坚守“根正苗红”,留存革命记忆,以前人的精神启迪后人的情怀;吸收外来就是要求红色旅游吸收外来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融合发展,“红树开繁花”;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在红色精神遗址遗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传承创新,为红色旅游增添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使革命情怀与红色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居安思危、自强不息,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谐永续的现代化“美丽中国”!
1
红色旅游的三大误区
那么,红色旅游发展如何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深化红色旅游发展,进一步激活红色精神的正能量?我认为,要解决这个命题,我们首先得反思一下这些年来对于红色旅游认知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把红色旅游孤立起来,使其曲高和寡。红色旅游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旅游形态定义,这一点我特别赞同刘高平大校的观点。实际上,红色旅游本质上属于文化旅游范畴,在国外,甚至把发生革命起义、战争和大屠杀的遗址景区叫做“黑色旅游”,是因为这些地方最能引发人类对于战争与和平、生命之存亡的深度思考,使人们懂得珍惜和平、热爱生命。既然红色旅游是文化旅游范畴,那么红色旅游就不是单纯的观光游览,而负有见证历史、教化人心、启迪心智的育人功能。旅游的初衷是让人们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放松和品味的提升,红色旅游的卓尔不群,导致大众对其敬而远之。要把红色文化转化好,就要改变“灌输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转变,让人们到红色旅游遗产地亲身去体验,去感悟红色精神。
我认为,红色旅游开发正在经历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愚人”,就是为了取悦游客而推出愚弄人的体验项目。比如前几年某些红色旅游景区推出的八路军抓鬼子、打鬼子,让游客扮演“皇军”抓“花姑娘”的项目和演艺节目。我甚至在某个标榜着要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红色旅游景区,看到用气枪射击美国、日本、韩国领导人图像的游戏。当海外游客,尤其是美日韩游客看到这种情景的时候,会作何感想?一座没有正确世界观的城市,又怎么可能打造“世界旅游城市”?
第二个层级是“娱人”,搞一些大杂烩的体验项目,搞一个大游乐场、建一个大型体验馆,改变了红色革命地的本来面貌,重消费而轻红色文化的传递。
第三个层级是“育人”,比如用艺术和科技手段,还原某一革命历史场景,做得好的有《延安保育院》、《井冈山》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以演艺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赏,激发了游客的情感价值观。看《延安保育院》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都是热泪盈眶,包括我自己也是。我甚至跟延安领导提议,让游客到了延安之后先欣赏《延安保育院》演出,再去其他的景点游览,带着被感染、感动的情绪,那些革命场址和故事都会更加鲜活起来,这将是一种特别震撼的情感历程。因此,我们既要坚守红色旅游的革命本色,更要强调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第二个误区,是红色景区追求奢华,使其本色尽失。这是形式主义,也是单纯的利益驱动使然。完善交通、美化环境、建红色主题小镇、搞空有其表的美丽乡村建设,把消费经济搞上去,把红色底色搞下来。游客去了看不到当年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场景,体验不到在老弱边穷恶劣的环境中坚守革命信念奋发图强的不易,反而给现代人一种后现代的感觉——那些老革命当年在这个地方生活得还不错呀!
近几年来,泛滥的玻璃栈道同样也被堂而皇之地建在某些红色旅游景区,它光鲜的视觉冲击力和刺激的体验感,让红色遗址显得十分渺小。有些地方建红色旅游主题小镇,密密麻麻的房产建筑成为了景区的主角,追求高大全,红色遗址隐身于歌舞升平的背后遗世孤立。还有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建缆车、溜索,宽阔的公路直接通到红色遗址核心,便捷是便捷了,但是,当年的老革命能够穿着草鞋、衣衫褴褛地跋山涉水,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我们现代的游客就不能多走几步路,多爬几座山,多涉几条河,沿着老革命的足迹,体会一下真正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吗?红色旅游不宜搞得太奢华,不然,红色旅游的本色将丧失殆尽。
第三个误区,是红色景区攀比之风,商业最大化。一个袁家村每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亿元,相比之下,很多传统的旅游景区却是生存维艰,有些红色旅游景区不堪寂寞,不能忍受别人吃肉自己喝汤,于是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我们得承认,旅游景区开发是一种商业活动,有投入就必然要有回报,而且红色旅游景区大多数位于老弱边穷地区,肩负着扶贫攻坚的使命。但是红色旅游景区把商业利润最大化,显然是不符合红色旅游的价值逻辑的。红色旅游景区最核心的价值是为后人留存革命记忆,让今人通过旅游体验寻找价值认同,教化育人才是红色旅游的首要使命。
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总收入3.9万亿元;全国红色旅游人数11.47亿人次,综合收入3060.9亿元。旅游人数占了总数的26%,旅游收入却仅占总收入的8%。这就说明红色旅游景区收入的确是偏低的,因为它更多地是公益性文化旅游项目。正如我们不能把旅游业仅看做一种产业来理解一样,红色旅游也不仅仅是个景区和产业的概念,更多地要发挥革命精神的传递,文化育人的功能。
所以,红色旅游景区不能跟其他类型的景区在商业利润上做攀比,看到人家收入高就着急,就为了满足游客的体验消费而搞一些不伦不类的体验项目。教化育人才是红色旅游最大的“红利“,这种”红利”是无形的精神资产积累,比眼前的经济利益更重要,也更长远。
对于这种现象,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讲话中也有过批判,他说:“一些地方报上来的红色纪念项目,规模达到几万、十几万平方米,就大而不当了。有的地方过去的小屋就十几平方米,现在要建几万、十几万平方米的纪念馆,不恰当。”
所以,有句话说,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你本来就是个孤品,何必非要活得像个爆款!我想,红色旅游也是如此!
2
红色旅游创新:守正出奇
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要“守正出奇”。守正,就是要完好地保留革命遗址遗产遗物,真实地反应中国革命,传递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出奇,就是要重现革命场景、讲好革命故事、研发红色主题文创、搞好红色精神教育。
尤其是要重视文创产品的研发,因为红色革命主题的文创产品是很受青年消费者追捧的。但遗憾的是,红色主题文创产品没有在某个红色旅游景区兴盛起来,反而在像北京的南锣鼓巷、798艺术区、丽江古城、乌镇等文化旅游区,甚至在淘宝上风靡,红色主题的T恤、帽子、陶瓷缸、伟人头像纪念章等创意产品、生活用品、办公用品都很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我个人就是红色主题文创产品的爱好者。中国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能把美国大兵的衣服穿在身上,却不能把中国革命军人的服装穿在身上,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对于这类产品进行时尚化、亲民化的研发。
做好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我们要明白红色旅游的体验逻辑。我们从小都在接受红色教育,我们学过的教科书,看多的影视剧,听过的故事和歌曲,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中国革命情怀,也因此,对于很多红色旅游景区从小我们就铭记于心,大多数去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者,都是带着故事来,想亲临革命历史现场,寻求一种历史见证,他期望看到真实的场景、真实的实物、真实的伟人生活、斗争的场所。
在求证见证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发现,会接触到已知的未知,进而产生情感感悟和精神升华。如果我们的场景不是真实的,而是伪造的,如果伟人用过的实物不是真实的,而是伪造的,聪明而挑剔的游客就会产生大失所望的感觉,如此,就谈不上情感的触动和精神的升华。
红色旅游要与周边的其他资源融合发展。首先要力求完整地保留红色革命核心区参观遗址,让游客参观遗址见证历史;其次是要在核心区外围设立缓冲区,开发跟红色主题相关的益智体验项目。比如吃一顿革命年代的简餐、体验革命年代自给自足的农事劳作、走一段有特殊故事的艰险路程、举办革命年代的爱情主题婚庆等,忆苦思甜,启迪精神;再次,要在更外围的拓展区,设立闲情逸致的消费项目。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都非常好,都在青山绿水处,要利用好生态资源作为辅助体验区,多业态布局,满足旅游者怡情养性的需求。
这样三重组合和布局,一是能够调动和调剂旅游者的体验情绪;二是能够把“红色教育”与“红色旅游”区分开来,满足旅游者的多重体验需求;三是能最大化地利用好红色旅游景区的资源,又不对红色旅游核心价值的传递造成影响。我将其理解为“红树开繁花”模式,是比较理想的红色旅游开发路径。
3
打造“中国精神遗产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红色文化即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革命文化的直观载体,更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立体化呈现。因此,创新性地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的游客通过红色旅游体验,领悟和认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是指引人民精神的理想途径之一。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我认为中国很有必要打造一条“中国精神遗产之旅”,让中国精神更加具象、形象地呈现出来,让人们能够参与进去,才能传播开来。
南非推出“曼德拉精神遗产之旅”
2013年,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曼德拉去世后,南非推出了一条“曼德拉精神遗产之旅”,就是把曼德拉一生生活、工作、抗议种族不平等、被捕、囚禁、发表演说、竞选总统、生病住院和去世的地方作为曼德拉遗产完整地保留下来,串成一条旅游线路,让世界的游客去瞻仰、参观曼德拉一生的足迹和丰功伟绩,很受世界游客的欢迎。
那么,我们今天参加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的各地方成员,能不能携起手来把“二万五千里长征”线路打造成“中国精神遗产之旅”?我认为这是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的应有之举。
我们江西红色遗址众多,每个都是中国革命的标志性转折点,安源是“工人运动的摇篮”,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也是“长征的起点”,还有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等人文祖山,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散地,可以说,江西是红色资源全域覆盖。那么,江西能不能率先发起打造一条“中国精神遗产之旅”?然后全省下一盘“中国精神遗产”大棋,打造“中国精神遗产省”?
打造“中国精神遗产之旅”、“中国精神遗产省”,我认为,这对于构筑和传承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将是一件划时代的,意义非凡的事情。
4
热爱和平:传递正确的情感价值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红色旅游深层的情感价值。红色旅游要以展示革命历史真相,讲好革命人物故事,让后人铭记人类发展到今天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不是让我们热爱战争,而是让我们反对战争,认清战争对人类命运造成的摧残,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拥护和平,然后参与创建和平。
因为,只有在和平时代,我们才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才能通过旅游实现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因为,只有在和平时代,我们才能谋求更好的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当和平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我们更要跳出自我小情结,融入世界大情怀,为世界的和平、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想,这应该是红色旅游应该发挥的深层价值,是红色旅游教化人心的终极目标,更是红色旅游肩负的最高使命!
《战狼2》与《血战钢锯岭》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最火的两部电影:一部是中国本土电影《战狼2》,一部是美国大片《血战钢锯岭》。《战狼2》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为宣传口号,的确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传递的是中国式英雄主义,彰显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血战钢锯岭》演绎的是美国英雄主义,传递的是美国价值和美国力量。同样是战争电影,同样是在战争中救人。
但是,《战狼2》是以暴制暴,惩恶扬善,以杀人救人,从头到尾打得稀里哗啦、血肉横飞,让人看完了血脉膨胀,出了电影院就想打仗,跟前几年“手撕鬼子”的影视剧没本质区别。《血战钢锯岭》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前半段演的是亲情、友情、爱情,是一个美国人的生活日常,但是战争打破了一个美国人平静的日常生活,懦弱的军医道斯在尸骨遍野、狂轰乱炸的战场中,兵不血刃、徒手空拳救出了已经被遗弃的75名战友,让我们看完电影后,痛恨战争,反感战争,厌恶战争,不想打仗!
这两部电影,在情感价值传递方面孰轻孰重,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自有判断!我想,这对红色旅游到底应该传递怎样的情感审美,应该怎么传递正确的情感价值,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斯大林格勒》电影截屏
最后这几张图,是电影《斯大林格勒》的截屏。正如这部电影最后的旁白,我希望红色旅游能够让更多人明白战争之恶,能够理解人类发展所经历的苦难,能够深感庆幸并心怀感恩,“感谢我们的父辈和我们同胞的父辈,是他们让我完全不知道战争究竟是什么”。
让红色旅游,承载中国红的最初梦想——拯救人民于水火,创造中国之富强!
让红色文化,蕴藏中国魂的原始力量——与人为善,以和为贵,自强不息, 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
(注:本文是根据作者在“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