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中国丨叶一剑:乡村振兴的真问题
对中国乡村的理解
应该重新走向一条发现真问题的道路
用现代社会制度、技术、互联网
重新为乡村振兴找到解决方案
欢迎收看第五十四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28teza6h&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间”的研究态度,践行行走、思考、写作、阅读、对话“五位一体”的治学路径,对区域经济、城市、建筑、商业与文旅等领域进行持续追踪,以实现对时代变革的记录和思考。
附文字版:
这一期继续讲乡村的问题,回顾一下我们《乡愁里的中国》脱口秀这么多期的内容,其对于乡村的关注是比较多的。
十九大以后,提出乡村振兴的概念,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之前的时候,我们的主旋律或者《乡愁里的中国》栏目对于乡村的关注,一直在试图强调一个观点是,乡村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另外,我们一直在提示,在乡村里,除了一些不好的东西以外,其实还有大量美好的东西,有大量人文的积淀,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有很多的文化遗产。
我们试图告诉大家,对于乡村的认知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我们希望“重识乡土中国”或者重新发现乡村价值这样的新价值观的出现,并且将这样的价值观影响到传递到国家对于乡村的一些决策,这是我们之前一直在努力做的,想告诉大家不要再把乡村当成是一个肮脏的地方。
现在各路的资本,越来越把乡村当成一个财富之地,越来越把乡村当成一个诗意的栖息之地。这些思潮、消费观念,迫使我们要重新打破传统的对乡村悲情的认知。
在十九大以后有非常大的转变,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中国社会未来的持续发展有很多正向价值。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
所以乡村振兴比纯粹的扶贫的认知在价值观上和战略高度上会更高,但是在这个时间节点,虽然我们在宏观上已经接受乡村价值的存在,已经接受乡村对中国未来的转型和发展战略价值的存在。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在为乡村振兴提出解决方案时,越是应该重新认识乡村振兴的真问题,认清了真问题以后,才能够真正的为乡村振兴找到解决方案。
比如,现在有一种圈地的风潮,大家认为既然国家要谈乡村振兴,接下来肯定是要围绕乡村有大量的投入,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进入到农村,进行大规模的圈地。但是,很多人圈了地以后才发现,不知道要做什么。
如果还是纯粹按照传统的耕作方式,只是在面积上扩大了去种植之前作物的话,其实很难实现经济上的平衡。对这些问题,不是仅仅靠规模的运作或者耕作方式所能够转变,背后需要有一个很长的链条来完成。
对于乡村的土地价值,在整个市场产业链里面或市场价值链里面的地位,以及,乡村振兴,本质上振兴的是什么?如果没有对乡村社会的崩溃或者处在崩溃边缘认知的话,那么纯粹的做物理或者硬件上的投入,其对乡村社会的转型,也是没有帮助的。甚至,外部资本介入以后,可能会对乡村社会产生进一步的破坏。
另外,我们怎么看待现在乡村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土地污染问题,还有地下水污染问题,以及乡村空间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来的传承和保护,以及市场化的问题。比如,我们去山西很多的乡村里发现,就在一个村的村头,有一个国家级的文保单位,但是,此地方的文保单位逐步破落,甚至有自生自灭的危险,我们再去做这样乡村振兴的时候如何去对待。
所以,在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此阶段我们不需要再去强调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了,因为从上到下已经有共识了。
我们在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恰恰应该再次回归到对乡村的真实问题的洞察和理解,用现代社会制度,技术,包括互联网,包括文化的发展,去重新为乡村的复兴或者乡村的振兴找到解决方案。这是认清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所以从现在开始,对于中国乡村的理解,应该重新走向一条发现真问题的道路,这也是我们这一期,讲乡村振兴的真问题的逻辑起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