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中国丨叶一剑:途远的理想
导入新型建筑,介入乡村社会建设
线上线下专业性运营
让农民的利益回归农民
欢迎收看第六十三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603igvex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间”的研究态度,践行行走、思考、写作、阅读、对话“五位一体”的治学路径,对区域经济、城市、建筑、商业与文旅等领域进行持续追踪,以实现对时代变革的记录和思考。
附文字版:
第一次接触途远是源于乡愁的概念,途远的CEO石邵东也是我朋友的朋友。途远它其实是由途家和远大两家公司一起成立的,途家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民宿线上交易平台;远大不仅生产中央空调,还生产装配式建筑。联合成立途远是希望用装配式建筑去解决乡村度假或乡村旅游或未来的乡村的转型的产品的导入和设计。最后也希望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比如用装配式建筑来去完成乡村的居住的改造,或者用这些房子做一些民宿,再把民宿直接放到途家的平台上进行运营、推广,打通消费者和乡村的民宿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把收益回馈到在地的农民手中。那么它的产品里面,核心可能是装配式建筑,但背后理解的或者洞察的其实是目前中国整个乡村的一个衰败。
那么现在我们的另外一个洞察就是,外部的消费群体也开始回归到乡村,如果说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装配式建筑以及背后它所代表的这个对于民宿的运营和推广的一整套的解决方案,那么就可以打通外部的市场和本地的这种供给,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价值闭环。那么不但可以为整个的乡村外观或者建筑形态带来改变,还能为整个的乡村成长作出贡献,还能够让当地的群众快速的参与到一个新兴的行业,或者一个新的消费时代里,同时还可以把所谓的绿色的、智能的、节能的建筑理念落到这里去。这可能就是途远当时最早的一个理想。它看似是卖房子,但其实背后卖的是情怀,是生活方式,是对这个社会改革的一个理想。
今天回过头来再去看它,可能想象中是一番景象,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面后来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更深层次的讨论。比如说这个装配式建筑,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可能考虑到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在这个建筑里边的使用。但是中国不同区域的乡村,它当地的建筑元素都很不一样。如果你用这样的一个机械化的装配式建筑去过多的介入,会不会冲击当地的这种色彩的建筑群落,这个可能是目前这个阶段,对于这种装配式建筑在整个乡村市场里边的使用的一个很重要的讨论。
那么还有一类就是,经过外部的行走或者外部的生活以后,再回到故乡去修筑房子的这些人,他其实对于建筑的选择,也往往代表了他多元的外部的文化的影响。那么他是否会选择途远,其实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的建筑师谈到这个装配式建筑时都很不屑,他们认为这就是一个完全工业化的,和建筑师之间彼此抵触的产品。
但是我们再去看途远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的初衷,其实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所谓的乡愁或者乡村的这种变化的一种介入意识,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种技术手段,来回馈这个地方。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一轮发展下来,其实今天的途远可能已经在对待它的建筑介入到乡村的过程中的这个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一个改变。比如他们更多的开始介入到当地的社会建设,比如说留守儿童,比如说做乡村的公益图书馆,那么它也是希望能够用更多的社会关注去推广,或者说让更多的人去接纳这样的一种建筑形体在当地的一个使用。
那么将来还需要,在这种保证基本框架、基本成本低廉、基础的工业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怎样将地方的元素和它的装配式建筑之间实现更多的融洽,我想可能是途远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当然,这样的一个企业的介入,它不可能是整个乡村变化的全部。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这些所谓的建筑放到一起时,能够给乡村提供一个怎样的消费空间和市场空间。我想这可能也是他们接下来,立足于所谓的装配式建筑来设计自己的乡村产品的时候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不管怎样,单从在还没有国家的乡村振兴的这样一个战略背景的时候,途远就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途远,包括背后的途家和远大,对于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的一个情怀的体现。我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再去看途远的时候,我觉得它有这样的一个先验性的认知,可能对于它未来的市场的走向,应该说更有价值,也是更值得期待的一个东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