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襄阳和商丘为例:中国文旅产业投资黄金时代的古城开发新法则丨文旅新时代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1古城复兴与区域旅游生态重塑
于我而言,希望实地看一下著名的襄阳古城,尤其是古城墙遗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更多是出于之前我对中国古都现代化命题的关注。
“汉晋以来,代为重镇”。由于襄阳古城在中国历史地理中的独特地位,使得这襄阳古城具有最宽的护城河(最宽处有250米),而且,护城河内设有子城,城墙防卫设施设计可谓匠心独具,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的说法。
显然,这对中国古都现代化研究,尤其是古城的军事功能研究,具有独特的样本价值。
如今,襄阳古城墙和我国其它几处明清城墙遗址一起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想见,一旦申遗成功,作为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对这座城市的城市品牌和文旅产业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
实际看到的效果可谓喜忧参半。当我登临襄阳古城墙北门,北望汉江城外奔流,对岸樊城现代楼宇林立江边,顿有穿越古今之感;而另一方面,在城墙上南望古城,虽然主街部分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整修,味道还在,但大部分地区建筑形态,与古城遗存产生了冲突,不古不今者众。
我依然对这个古城充满期待。因为,其古城墙的价值足以使得这里可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并在全球城市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古城墙内2.44平方公里面积,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保护空间,从文旅产业发展而言,是非常适合做一个特色文旅小城镇的规模的,如果开发得当,文旅价值尽显,将可能成为重构襄阳乃至汉江流域区域旅游生态的关键变量。
所谓开发得当,在我看来至少包括:在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对历史遗存和真实的敬畏,并进行相应的遗迹保护规划和水系重塑;尽管目前古城内部人口集聚过度,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疏解,但也需重视原住民的稳定和活力发掘,尽可能在商业之城和生活之城中间达成平衡,而且,这将是新阶段古城文旅发展的核心价值依托——地域文化和生活的鲜活呈现,将构成古城实现休闲体验游的关键,缺少了原生态文化的支撑,进行再多的文创规划,都只是无本之木。
对于今天的襄阳城而言,包括古城旅游在内的文旅产业产值(目前襄阳市提出打造“一城两文化”的目标,所谓“一城”指的就是襄阳古城,“两文化”分别是指汉水文化和三国文化)尽管在襄阳3400亿的经济总量(2015年)中占比不是很大,但其对这个城市的影响将是尤其深刻的。
而且,襄阳的文旅产业发展,襄阳古城将可能是最重要的符号之一,甚至超级符号。但是,全球旅游业发展到新的阶段仅靠一个超级符号打天下的时代过了,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一个区域的整体性旅游生态的打造,显然,这就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古城保护和文旅产业发展规划。
在新时期,古城开发中对原住民的保留达成普遍共识的情况下,襄阳古城内能够发展出除了古城之外更丰富的文旅产业符号,并通过好的分享体制机制设计,让这里的原住民和外来的游客都能分享到这些符号的价值,将是襄阳古城旅游发展中需要提前进行战略性思考和设计的。
今天襄阳面临的局面包括:尽管襄阳有着辉煌的历史地位,3400亿的经济总量,显然与这个城市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依然不十分匹配。为了将襄阳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多重调整的复杂背景下,襄阳的经济发展速度还需再快一些,并尽快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襄阳的文化复兴亦需要在城市文脉传承和产业开发之间达成均衡,并切实推动现代化背景下的襄阳城的全球传播。这一问题几乎是所有中国古城在寻求新的历史时期复兴所面临的问题。在回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从城市品牌建设的角度看,是城市文脉传承和文化基因激活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文旅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牵涉到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旅游文化的重建问题。而考虑到今天的旅游业已经发展的体验时代,对文化的倚重越来越明显,在厚重和体验之间必须要找到其最佳的平衡点。
从投资的角度就是,包括襄阳古城在内,对一个古城的评估,不仅要看其历史遗址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及其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更要看其所在地区整体的文旅资源丰富程度,以及与古城的匹配情况,景城互动和全域旅游都越来越成为古城旅游发展所必需倚重的逻辑,一个古城的综合文旅价值发现,必须立足某个黄金旅游带或者所在区域的文旅产业基础,甚至包括所在地的人口基数和消费能力。
2古城开发与中国文旅投资的黄金时代
不只是襄阳,最近我调研的另一个古城是商丘的归德古城,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是我家乡,但直到去年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这个古城的历史,更没有想到从历史演进到营造法则那么独特。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相关的改造,并尝试进行综合的文旅产业的开发,被认为是商丘地区旅游发展的最重要的支点之一。
总体而言,对商丘古城未来在该地区区域旅游生态打造过程的价值,我是不怀疑的,至少有几点很明显的价值体现:商丘古城将成为商丘区域旅游生态中的最明显的超级符号之一,成为外地游客将此地选为目的地的关键点;作为商丘旅游的首要目的地,因其功能的综合性,还将成为区域旅游的集散地,至少从旅游线路和产品供给上扮演统领角色。
尤其值得期待的是,将可能通过古城的开发和建设,培育出一个基于商丘本地的外向型的文旅资本集团,不但对外可以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旅游资本和旅游资源配置,而且,可以依托此平台,实现对商丘地域散而乱的旅游资源的再梳理和再配置,以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完成区域旅游生态的构建,整体性提升商丘旅游产业和消费的发展。
之所以这么判断,是因为,在我们看来,尽管当地政府进行了多方资金筹措,但对于古城打造的实际资金需求来看,恐怕依然是杯水车薪,创造性引进社会资本将是未来必然趋势。
直到目前商丘古城的开发还是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并通过积极运作,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21亿元的棚户区改造的贷款计划。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商丘市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古城保护建设指挥部,批准设立了商丘市古城保护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由市政府与睢阳区政府联合出资成立,注册资本金1亿元,其中商丘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市政府持股51%,睢阳区政府持股49%。该公司作为古城棚户区改造的投融资平台和建设主体,全面负责古城棚户区的拆迁、搬迁、土地整理、整体规划和实施建设。
按照官方公布的资料,现存商丘古城城郭内总面积6.6平方公里,居民10.85万人;其中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居民3.8万人,棚户区面积84万平方米。
商丘古城保护利用涉及的棚户区属典型的城市棚户区。古城内现存住宅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下放居民、下乡知青回城所建,见缝插针、布局混乱、形式简陋,乱搭乱建严重,建造年代早,建筑密度大,房屋破旧低矮,通风采光差。
面对这样一个体量,从古城旅游打造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对起步区规划还是整体开发而言,都是比较理想的体量。但是,也正是这样一个体量,哪怕仅就基础设施完善以及主体内容打造来看,没有上百亿的资金投入,都是很难实现的。
接下来商丘方面需要依托该公司平台,对古城区域内有价值的文旅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梳理,并清晰界定产权,同时,对古城文旅发展战略和核心产品进行研究策划,并具体到项目包装,整体或分类推向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
在我们看来,如果战略定位、产品策划、项目包装做的到位,找到合适的资金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不仅是因为无论是基于立体交通的区域优势,还是周边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及商丘在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以及京九旅游带的节点地位,这里的文旅产业的发展都值得期待,从投资角度看,当是文旅投资的价值洼地。
如果当地政府能够对区域内整体的文旅资源进行产权界定和整理,并进行整体的品牌策划和包装,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有限的引导资金,在今天中国进入一个文旅产业与投资的黄金时代,通过古城开发带动整体区域的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当然,无论是襄阳还是商丘古城,不利的因素也很明显,比如:从现有的建筑遗存角度看,里面有价值的建筑和院落不多,这就需要重新思考古城范围内建筑的风格和关键街区的氛围营造。
在新的阶段,做以古城的整体开发为体量的文旅项目,必须要考虑运营前置的问题,但目前我们看到的实际开发项目,这个意识还比较欠缺,对硬件思考有余,对运营思考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的旅游项目开发,尤其是古城复兴类的项目,必须要超越门票经济的传统逻辑,以开放的形态来做,这就需要在政府投入和引进社会资本之间寻找到平衡,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的时代已经过去,对社会资本的引进不仅是解决资本投入问题,更牵涉到对外部人才、管理和品牌等资源配置问题,以外部力量来激活本地资源。
文旅新时代
方塘智库在“文旅新时代”的主题之下,正在通过系列分析文章、研究报告、沙龙和论坛等形式,展开对这一时代命题的持续、深入、系统、建设性的关注和研究,对中国文旅产业进行新的综合价值发现。
注:本文作者首发于方塘智库,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得授权。授权请联系:xufengchao@ftzhiku.com
推荐阅读:
旅游供给侧改革将启:五大方向重塑文旅行业变革未来︱文旅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