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100问】新学期,要不要和大学老师加个微信?
新学期,要不要和大学老师加个微信?
转眼,新学期就要开始了。不少小萌新在憧憬着大学新生活的同时,也在纠结一个问题:要不要和大学老师加个微信呢?
No.
01
微信聊天
加还是不加?这就要先问问你加老师微信的“动机”了。
一般来说,学生加老师微信有以下原因:
(1)好奇型
学生对于老师的好奇心,从他们入幼儿园那刻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息过。课堂上老师幽默风趣、笑容可掬,但走下三尺讲台后,又是什么样子呢?很多大学老师会在朋友圈展现真实的自己,自拍、旅游、吐槽、生活、工作……在朋友圈里,学生可以看到大学老师不一样的一面,老师的形象变得立体。
(2)好学型
学霸们认为加老师微信,方便向老师请教问题。即使不问问题,老师的朋友圈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比如老师们转发的专业推文、关注的公众号等,加了有助于学业。
(3)讨巧取好型
有些同学认为,大学老师每学期面对那么多学生,根本记不住。加了微信,逢年过节时给老师发发祝福信息,或者考试前和老师套套近乎,都有助于给老师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形象,进而获取考试高分。
(4)随大流型
有些同学对“加不加老师微信”,没有自己的主张,抱着“或许哪天用得着呢”的心态,或者看到别的同学加了,觉得自己不加不礼貌。但加完之后,从未联系,静静地躺在微信通讯录里。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偶尔“窥探”老师日常生活,有助于加深师生的了解,也未必不可。
投机取巧,也许一时奏效,但“姜还是老的辣”,总有翻车尴尬的那天。
从不联系,将变成通讯录里的僵尸,迟早也会被“拉黑”。
No.
02
(1)把握沟通时间
每个人的时间界限都是不同的,微信沟通时要尊重对方的时间界限。很多大学生是“夜猫子”,喜欢昼伏夜出,习惯于晚上处理自己的种种事情。但这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却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因为老师们白天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答疑时间,而晚上则是他们的休息时间,用于处理私事或者学术研究。(关于此点,建议大家阅读《你是那个喜欢半夜打电话的人吗?》)(2)拒绝碎片化聊天
受碎片信息时代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他们习惯了“想到一点说一点”,而且喜欢在形式上将完整句子切分成更小的词语组合,分行表述。这种碎片化聊天将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拉锯战”,有些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会选择直接电话回复学生的微信留言。所以,与老师沟通前,理清沟通内容,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需所想是非常必要的。(3)慎用“网络黑话”
拼音缩写是当代大学最喜欢的网络语言,比如xswl、skr、zqsg、dbq、pyq、nsdd、ssfd等,常被大学生用于同伴日常沟通。但估计大部分老师看了会一脸懵,丈二摸不着头脑。拼音不难,但成串的拼音缩写可以解析出多种含义,如果老师对你发的符号理解不到位,将导致交流偏离原意,最终沟通无效。比如“drl”这个词,究竟哪个才是你想表达的真正意思呢?(4)了解老师的语言表达习惯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为避免与老师的的社交雷区,我们还需要“知己知彼”,了解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否则“师生断交”就成了分分钟的事了。比如表情,在老师眼里是“微笑、激励”的意思,但在学生眼里就成了“面对蠢货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丹姐工作室出品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丹姐微刊
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注我们,丹姐工作室
文字丨郭若虹
编辑丨林轩
审核丨张丹